Multi-sense啓蒙英語

多感官英語啓蒙法並不新鮮,只是還不太有一個專業的詞彙來描述吧。我把它叫做multi-sense啓蒙法,只是一個概念而已。目的很簡單,用各種感官和場景,只是爲了讓孩子更好的理解和記憶,讓孩子可以更好的掌握英語。

其實方法很簡單,就是首先,我們確定一個主題。然後,我們從多感官入手,來進行主題式的探索。

視覺上,我們給出各種圖片,畫面,實物。還可以把東西藏進某個地方,用更有趣的吸引方式加深孩子的印象,或者是進行對比的效果,讓孩子多看,願意看,看得清。

聽覺上,我們找到跟主題相關的元素和聲音,給孩子聽覺上的刺激。或者在做其他活動時,配以適合的音樂,幫助孩子的記憶。

觸覺上,我們讓孩子透過觸覺去感知,猜想,得出主題相關的元素

嗅覺上,找出相應的味道,聞一聞

味覺上,找到適合的相應的味道,嘗一嘗

除了這常見5感,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屬於本體覺。對身體的掌控和認知。其實這在英語教學領域有個專門的名詞,叫做TPR(Total Physical Response全身反應法)。透過身體的運動太理解詞彙。

當我們透過多感官去接受同一類信息時,大腦更容易記住它。就像我們想象曾經吃過的蘋果,頭腦中會同時浮現蘋果的形狀,顏色和味道,甚至有可能還有一個相關的場景,比如在聖誕樹下發現一個禮物盒裏有一個蘋果。這樣的記憶是十分牢固和深刻的。那麼,我們把這一套用於教學,就可以很好的幫助孩子產生牢固和深刻的記憶,幫助他們英語能力的提高。

所以,當我們去設計英語教案時,面對同一個活動,我們可以從多感官入手,去思考在每一個維度上可以帶給孩子什麼樣的元素,同時我們還需要設計,要帶領的遊戲以什麼樣的形式出現。比如說,當我們要給孩子看一張圖片時,如果只是乾巴巴的拿出來,顯然吸引力很一般。但是如果我是把這張圖藏起來,讓孩子透過自己的努力去找出來,那這張圖片對他們的吸引力就會增加。於是乎,我們要從2個角度來設計,一是要給什麼,二是怎麼給。

要給什麼,取決於老師對於主題的理解深度,比如有沒有相關文化背景知識,知不知道相關的傳說小故事,能想到什麼樣的相對應的拓展活動等等,一個主題下有幾個小主題分支呢?這個主題的上面又是什麼呢?當老師對主題的理解越豐富,越深刻,能給到的元素就會越貼近主題。

要怎麼給這個問題,取決於老師對學生的瞭解。當老師去了解自己的學生有什麼樣的喜好,對哪些物品和方式更感興趣,那麼就可以針對性的給到出場方式。當然,人是有共性的,一些常規的方式也是可以用的。但是,人又是喜新厭舊的,總是用老一套,很快就失去興趣了。所以,這中間度的把握非常重要。

最近在研讀TESOL,記錄一點對英語教學內容的小思考~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