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平凡的世界》教給了我什麼

《平凡的世界》是對我影響非常大的一本書,它曾伴隨我的高三,給我了極大的動力;正如書名寫的那樣,書中的人物都很平凡,他們渺小,他們卑微,但他們依然保持着美好的品格,身處囹圄卻依舊奮發向上,用自身微不足道的力量,抵抗着命運的種種不懷好意。現如今,我已經大三,面臨考研、就業的壓力,我又重新讀起了這本書,心中再一次受到了強烈的感動,也有了很多新的感觸。


第一個感觸是一定要正確地認識自己,找到自己熱愛的東西,知道自己做什麼的時候會有無限的滿足感和成就感;少平爲什麼能在那種惡劣的環境下依舊堅持讀書寫作,除了熱愛還能有什麼理由呢?反觀現在的很多大學生,包括我自己,都對自己的現專業抱有一種厭煩的態度,怎麼可能與這個專業相伴一生,又怎麼可能能在這個專業上取得什麼成就呢。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不同的性格和不同的愛好,不是每個人都要跟隨社會的主流價值觀,不是每個人都一定要功成名就;所以我們要找到自己所愛的事情,那種能把你和別人區別開來的事情,那種能讓你80歲回想起來不會後悔的事情。就像喬布斯所說:“你要找到你愛做的事情。工作如此,愛情也是如此。你的工作將會佔據你生活中的很大一塊。你只有相信自己在做着偉大的工作,才能真正心滿意足。而做偉大的工作的前提,是你喜愛自己所做的事情。如果你現在還沒有找到,那麼繼續找,不要停。只要是內心向往的東西,你就會找到。這和任何美好的愛情一樣,隨着歲月的流逝只會漸入佳境。所以繼續找,直到你找到,不要停。”

這個尋找的過程不會很輕鬆,會有很多的曲折和反覆,我們會不可避免地被主流價值觀所影響,被各種媒體所營銷的價值觀所帶偏,只能隨着時間慢慢地上下求索。


第二個感觸是當知道了自己所要追求的東西之後,那就要堅定地朝這個方向做出改變和努力。

說起來輕鬆做起來難,世上最難的事情就是“堅持”;如果堅持的還是與主流價值觀相悖的事情,那就是難上加難,你做的這件事情不僅不被人們所關注,得不到人們的讚美,反而還會迎來人們的不理解與嘲諷,這會極大地促使你產生“放棄”的想法,去做你不喜歡但是與主流價值觀相符的事。

少平少安曉霞等等人物在這本書中都或多或少受到了來自其他人的不理解與嘲諷,但他們憑藉自己強大的內心撐了下來;尤其是少平,身處囹圄卻仍爲自己的熱愛所努力,雖然書中沒有給他一個明媚的結局,但我相信他一定會慢慢實現他的追求。爲什麼他們是主角,這就是原因。

“我的熱愛很小衆,不被人所理解”,在某種程度上,這其實到了“我不合羣,我要改嗎”的問題,“奇葩說”曾經討論過這個問題,裏面的辯手都回答的十分精彩,首先我認爲要向顏如晶說的那樣不要去改正,因爲堅持自己熱愛沒有錯;其次要像陳銘老師說的,一定要去改變,現代社會其實給了我們讓小衆不再小衆的機會,“陶淵明們”也能找到自己的“田園詩人”羣,何不讓自己找到歸屬感,過的舒服一點,也讓自己實現追求的可能增大一分。


最後一點就是“平凡可貴”。

來看這麼一天的生活:早上5點起牀去跑步,學習英語,烹飪一頓養生健康的早餐;然後在北上廣深、紐約、倫敦、巴黎等等城市上班,工作上運籌帷幄,同事關係上如魚得水;下班之後看書、攝影、寫文、健身…休假的時候就更“美好”了,日常跑個馬拉松,去珠峯看雪,去冰島看極光,去非洲看野生動物,當然義工和支教也少不了。實在不行就精通一下七國語言,業餘副業去幹個同聲傳譯……

這是你想要的生活嗎?我不清楚,但這就是現如今各大媒體,各種雞湯文所鼓吹的生活。

現如今平凡生活已經被各種媒體妖魔化了,媒體塑造的平凡生活是不值得過的,普通人的生活就是失敗的。你可以看看知乎簡書微信公衆號等各種平臺首頁,哪個不是“xxx辭職一年,環遊了世界”,“xxx利用業餘時間,他還幹了這個”……

去TM的吧,平凡本身就是一種可貴,能每天早上迎接日出,完成自己應該做的事情,爲自己所追求的事情默默努力,就很美好。


感謝這本書,更感謝寫出這本鉅著的路遙先生。

有些書、有些電影,在某種特定的場合,有可能有讓人改變一生的作用;對我而言,這本書就是了;路途遙遠,且行走在這個平凡的世界。


-END-

感謝閱讀,要是能順手點個關注就更好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