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移民的本質

很早就想談一談我認爲的技術移民的本質-工作能力。

僱主和政府的需求

工作能力體現在方方面面,但是在商業公司總有一個簡單的衡量標準-經濟產值。你在公司的平臺上創造了多少經濟價值?根據我的經驗,在新西蘭,能創造2倍個人工資銷售額的人,僱主是願意提供技術移民擔保的。按照現在的移民工資要求來算,年直接或間接產生的經濟效益應該爲NZD 85,000。但是要想僱主心甘情願,是要創造3倍個人工資效益的。

或許很多人看到這個數據,會覺得胡扯、覺得難,但是移民又何曾簡單。不論是思考僱傭關係,還是技術移民,作爲應聘者或者申請人,都應該主動思考對方-僱主和新西蘭政府的需求點,以此反推個人需要提升的部分。

技術移民的設定主要是爲了彌補技術人才的短缺,是不是技術人才,唯一的檢驗標準就是工作效果,而不是自認爲的有價值。自認爲有價值是主觀的,讓僱主認爲有價值纔是客觀的市場反饋。當僱主還在猶豫是否能爲一個人支付23.5的時薪時,申請人不想着如何通過提升自身來獲得真正的談判條件,而是一心想着是否僱主是一個好人、是否僱主願意擔保其移民,從邏輯上來說是不通的。

個人認知的矛盾點

技術移民政策的導向性是非常明顯和集中的:高學歷、英語好、有經驗。但是很多申請人有意無意的在忽視自己真正應該提高的點,將精力耗費在自以爲重要實則完全是毫無用處的問題上。比如:持有GD文憑的申請人,在新政下無論如何是要滿足英語要求的,那麼不論是在找工作階段還是準備遞交階段,都應該同時進行英語考試。可往往申請人會耗費精力在討論分數會不會降低,海外經驗能不能加上,甚至於說既然暫時分不夠,等分夠了再考英語等等。事實上,往往都是英語不夠好的人在避重就輕的談論其他的問題,掩蓋英語這一攔路虎。

以上的人屬於一方面意識到了自己的不足,另一方面不願再投入去解決問題。還有一種幸運兒,是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的不足。

幸運兒很容易的進入了好的職場平臺,特別是進入了洋人本地公司的,一路的順風順水,讓幸運兒認爲自己能力很強,工籤移民都不在話下。上班還沒有幾天時,就開始上班期間關注如何移民,詢問各種移民的可能性,猜測僱主的配合度等等。隨後大多時候僱主都會發現其能力與崗位不匹配,無法很好的完成移民中的僱主調查。甚至有些人連3個月的試用期都沒挺過,就被僱主解僱。

提升工作能力

大部分工作遠沒有到拼天賦和必須要有相關專業背景,關鍵還是在於是否有正確的工作態度。學會從經濟角度計算個人對於公司的成本和產出,定好目標,努力實現。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