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暈眼花潛藏致命危機!眩暈6症型的中醫調養

頭暈是多數人都發生過的狀況,輕一點的會有點昏昏的,頭重腳輕的感覺,重一點的會有像坐在船上的搖晃起伏感。

更嚴重的會有天旋地轉的感覺,連站立都沒辦法,並且可能伴隨噁心、嘔吐、冒冷汗、臉色蒼白、昏厥等症狀,非常折磨人,若非親身感受過,旁人難以想像。

像這樣的症狀在中醫屬於「眩暈」的範疇,暈是頭暈,眩是眼花,兩者常常一起出現,故合稱眩暈。

眩暈的原因有很多,現代醫學將原因大致歸類成中樞性及周邊性眩暈,又可細分成耳源性、眼源性、神經性、血管病變、腦部病變、藥物中毒、全身性疾病所造成。

像是梅尼爾氏症、前庭神經炎、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基底動脈供血不足、腫瘤壓迫、 高血壓、 低血壓、 高血脂、貧血、心臟衰竭等等,各種情況直接或間接地導致眩暈,背後也可能潛藏比頭暈更嚴重的問題。

眩暈類型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頭暈可主要分爲實證及虛證兩種,實證多因風火痰濁、氣滯血瘀,阻滯腦部經絡,使氣血運行不暢引起;而虛證則是因爲氣血虧虛,陽氣不升,不能上充頭面造成。對於眩暈的治療,臨牀上可分以下證型:

氣血不足頭暈:

頭暈眼花,臉色、嘴脣、指甲蒼白,食慾不佳,倦怠乏力,心悸,睡不好,常見於貧血或低血壓的患者,治宜歸脾湯。

腎精不足頭暈:

頭暈耳鳴,視物模糊不清,精神萎靡,腰膝痠軟,記憶力減退,遺精陽痿,多是先天不足或是年老體衰的患者,可用左歸丸或右歸丸治療。

風火上擾頭暈:

頭暈脹痛,煩躁易怒,口乾口苦,面紅目赤,「大動肝火」時以上症狀加重,在高血壓、更年期、精神官能症患者可以看到,有時可能是中風的前兆,龍膽瀉肝湯主之。

陰虛陽亢頭暈:

與前者相比,都有陽亢的表現,但多了陰虛的狀況,所以還會多了手足心熱、盜汗、失眠夢多、眼睛乾澀的症狀,可用天麻鉤藤飲加上杞菊地黃丸。

痰濁中阻頭暈:

頭暈頭重,胸脘痞悶,噁心嘔吐,不思飲食,肢體沉重,「痰溼」就是體內水液代謝不正常,內耳淋巴水腫造成的梅尼爾氏症就是屬於這個類型,治宜半夏天麻白朮湯。

氣滯血瘀頭暈:

頭暈,定點頭痛,手腳麻木,脣色紫暗,通常是頭部外傷的患者,腦或是頭部血液循環不佳,以血腑逐瘀湯治療。

預防眩暈的生活習慣

眩暈的治療,除了找醫師對症下藥之外,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飲食,適當的運動也很重要。​藥物治療搭配生活習慣的改變,必要時再加上鍼灸,擺脫眩暈就不遠了。

充足的睡眠

改善生活習慣,避免過勞或熬夜,對於壓力要有適當的調適,不要讓自己處於緊張的狀態,保持平心靜氣,可避免眩暈的發生。

適當的運動

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可以改善體質,促進血液循環,不需劇烈運動,以免頭暈眼花,不適合運動的人也可以練習太極拳、八段錦,也可達到養生的效果。

均衡的飲食

三餐定時定量,避免暴飲暴食,也不要食用膏樑厚味之品,以免損傷脾胃,並要戒除菸酒,因貧血而頭暈的患者可以多吃富含鐵質的食物,素食的患者可多吃深色的蔬果。

我是坐診中醫師,每天分享中醫健康養生知識,歡迎關注、轉發、點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