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盤基礎知識以及在Linux系統中的使用

硬盤相關基礎概念: 

wKioL1QFZWmDKEqwAALsPVP0cNE636.jpg

    硬盤的每一個盤片都是上、下兩個盤面,每個盤面都可以存儲數據成爲有效盤面;因爲每一個有效盤面上都有一個對應的讀寫磁頭(Header,所以盤面號也稱爲磁頭號;所有的盤面(磁頭)由上至下從0開始編號;

    磁盤在格式化時被劃分成許多同心圓,這些同心圓軌跡叫做磁道(track在最外圈,離主軸最遠的地方是0磁道,硬盤數據的存放就是從最外圈開始的;     

    將每個環形磁道等距離切割,形成等長度的圓弧,每個圓弧就是一個扇區(Sector扇區是從1開始編號,每個扇區中的數據作爲一個單元同時讀出或寫入,即一個扇區是讀寫的最小單位(因爲磁頭只能定位到某個扇區的開頭或結尾,而不能在扇區內部定位);

    所有盤面上的同一磁道,在豎直方向上構成一個圓柱,通常稱爲柱面(Cylinder柱面同磁道一樣,也是由外圈向內圈,從0開始編號;

    柱面(Cylinder)、磁頭(Hearder)、扇區(Sector)三者簡稱爲CHS,所以扇區的地址又稱爲CHS地址;

    磁頭數(Headers)表示硬盤總共有幾個磁頭,即有幾面盤片;柱面數(Cylinders)即也是表示硬盤每一面上有多個磁道;扇區數(Sectors)表示每一條磁道上有多少個扇區;每個扇區通常是512B所以基於CHS編址方式的磁盤最大容量 =Heads*Cylinders*Sectors*512B

 

    機械臂(磁頭臂)將磁頭移動到(數據所在的)相應磁道上(此過程即爲選取柱面的過程,即尋道的過程),停在某個扇區的開頭或結尾處,磁盤繼續轉動,一直等待到轉動到所要查找的數據所在的扇區位置的過程,稱爲等待時間,所有數據的等待時間,稱爲平均尋道時間,也稱爲平均等待時間。

 

例:系統(CentOS6.4)中顯示的磁盤的信息

[root@testhost ~]#fdisk -l
Disk /dev/sda:160.0 GB, 160041885696 bytes
255 heads, 63sectors/track, 19457 cylinders    #255個磁頭,每磁道上63個扇區,19457個柱面
Units = cylindersof 16065 * 512 = 8225280 bytes      #Units爲每個柱面大小=255*63*512
Sector size(logical/physical): 512 bytes / 512 bytes     #每個扇區的大小
I/O size(minimum/optimal): 512 bytes / 512 bytes         #磁盤的IO讀寫單位
Disk identifier:0xc82f4e59
   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dev/sda1   *          1          64      512000  83  Linux
Partition 1 doesnot end on cylinder boundary.
/dev/sda2              64       19458  155777024   8e  Linux LVM

 

通常一塊硬盤在Linux系統內可以被使用,要經過的步驟爲:創建分區à格式化à掛載,分別用命令工具fdisk-->mke2fs-->mount去實現。

 

 

**參考書籍《大話存儲》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