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網上碰到士剛了,聊了會兒,各自吐吐苦水,都不容易啊

NAT這個東西,常用的那些很簡單,不常用的往死了複雜,慢慢說 

簡單的不說了,還是敲敲配置吧

三個路由器,一串,分別是2,1,3,ip地址按慣例,2,3上配默認路由

第一種:inside source

這種就是最常見的,內網要出去,把ip換成外網,基本就這麼四個配置:兩個接口分別in out,訪問控制列表統計地址,地址池,ip nat映射

R2上ping 13.1.1.3 source 12.1.1.2

結果看translations的時候是這樣的:

R1#sho ip nat translations 

Pro Inside global      Inside local       Outside local      Outside global

icmp 13.1.1.2:0        12.1.1.2:0         13.1.1.3:0         13.1.1.3:0

第二種:outside source

需要動腦筋了,先貼結果

R1#sho ip nat translations 

Pro Inside global      Inside local       Outside local      Outside global

--- ---                ---                13.2.2.3           13.1.1.3

icmp 12.1.1.2:2        12.1.1.2:2         13.2.2.3:2         13.1.1.3:2

這是在R3上面ping 12.1.1.2之後的結果,同時R2也可以ping 13.2.2.3

這麼解釋,outside表示在outside->inside的時候做轉換,轉的是source,那麼如果inside的包去outside,轉的就是destination了

這個要注意,中間做轉換的路由器上面的路由,13.2.2.3必須手動敲進去,不然不可達,說明是先查了路由表了

第三種:inside destination

這個更tm複雜,我先說注意的地方:只能TCP流量用,外到內觸發,內到外沒用

三種得總結了,這就是個坑

1.inside source,針對inside->outside的源地址

inside訪問outside使用

static的話可以用於內網server

2.outside source,針對outside->inside的源地址

outside訪問inside使用

static的話就是固定分配,可能是配合ACL之類的限制訪問吧

3.inside destination,針對outside->inside的目的地址,但是隻有TCP有用

outside訪問inside,只能動態,不能static,通常是內網多個server,因爲pool必須是rotary,所以是負載均衡的時候用

好吧,這個也結束了,頭都大了...

明天是什麼還沒想好,到時候再說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