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與智能系統中的先驅人物

一、 阿蘭?麥席森?圖靈


阿蘭?麥席森?圖靈 1912年6月23日,出生於英國倫敦。1931年-1934年,在英國劍橋大學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學習。1935年,年僅23歲的圖靈,被選爲劍橋大學國王學院院士。1938-1939年,返回劍橋從事研究工作,並應邀加入英國政府破譯二戰德軍密碼的工作。1947年-1948年,主要從事計算機程序理論的研究,並同時在神經網絡和人工智能領域做出開創性的理論研究。1949年,成爲世界上第一位把計算機實際用於數學研究的科學家。1950年,發表論文“計算機器與智能”,爲後來的人工智能科學提供了開創性的構思。提出著名的“圖靈測試”理論。1954年6月7日,圖靈被發現死於家中的牀上,牀頭還放着一個被咬了一口的蘋果。警方調查後認爲是氰化物中毒,調查結論爲自殺。
阿蘭?麥席森?圖靈是人工智能研究的先驅者之一,實際上,圖靈機,尤其是通用圖靈機作爲一種非數值符號計算的模型,就蘊含了構造某種具有一定的智能行爲的人工系統以實現腦力勞動部分自動化的思想,這正是人工智能的研究目標。而且正是從圖靈機概念出發,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軍事工作期間,圖靈在業餘時間裏經常考慮並與一些同事探討“思維機器”的問題,並且進行了“機器下象棋”一類的初步研究工作。
1947年,圖靈在一次關於計算機的會議上作了題爲“智能機器”intelligent machinery)的報告,詳細地闡述了他關於思維機器的思想,第一次從科學的角度指出:“與人腦的活動方式極爲相似的機器是可以製造出來的.”在該報告中,圖靈提出了自動程序設計的思想,即藉助證明來構造程序的思想.現在自動程序設計已成爲人工智能的基本課題之一。圖靈這一報告中的思想極爲深刻、新奇,似乎超出了當時人們的想象力。
1950年阿蘭?圖靈在《心靈》(Mind)雜誌上發表了一篇劃時代的論文:《計算機器和智能》。在這篇論文中,圖靈認爲,機器能不能思維的問題應當用問機器能否通過他設計的著名的“圖靈測試”的問題來代替。如果機器能通過這個測試,就可以說機器具有思維。
圖靈在這篇文章中的豐富想象和博學引起了人們對機器智能的極大興趣。1956年,有十位數學家和邏輯學家在美國新罕布什爾州的達特茅斯學院舉辦一個夏季學術討論會。他們的目標是確定智能的特性原則上可以用機器來模擬。

1969年,“智能機器”報告再次發表,人工智能已有了相當進展,尤其是R.J.瓦丁格(Waldingger)於1969年重新提出自動程序設計的概念,人們纔開始理解了圖靈這一報告的開創性意義。圖靈的機器智能思想無疑是人工智能的直接起源之一.而且隨人工智能領域的深入研究,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圖靈思想的深刻性:它們至今仍然是人工智能的主要思想之一。

二、 約翰?馮?諾依曼


約翰?馮?諾依曼( John von Neumann,1903-1957),“現代電子計算機之父”,美籍匈牙利人,經濟學家、物理學家、數學家、發明家,“現代電子計算機之父”,他制定的計算機工作原理直到現在還被各種電腦使用着。1903年12月28日生於匈牙利的布達佩斯,父親是一個銀行家,家境富裕,十分注意對孩子的教育.馮?諾依曼從小聰穎過人,興趣廣泛,讀書過目不忘.據說他6歲時就能用古希臘語同父親閒談,一生掌握了七種語言.最擅德語,可在他用德語思考種種設想時,又能以閱讀的速度譯成英語.他對讀過的書籍和論文.能很快一句不差地將內容複述出來,而且若干年之後,仍可如此.1911年一1921年,馮?諾依曼在布達佩斯的盧瑟倫中學讀書期間,就嶄露頭角而深受老師的器重.在費克特老師的個別指導下併合作發表了第一篇數學論文,此時馮?諾依曼還不到18歲.1921年一1923年在蘇黎世聯邦工業大學學習.很快又在1926年以優異的成績獲得了布達佩斯大學數學博士學位,此時馮?諾依曼年僅22歲.1927年一1929年馮?諾依曼相繼在柏林大學和漢堡大學擔任數學講師。1930年接受了普林斯頓大學客座教授的職位,西渡美國.1931年他成爲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第一批終身教授,那時,他還不到30歲。1933年轉到該校的高級研究所,成爲最初六位教授之一,並在那裏工作了一生. 馮?諾依曼是普林斯頓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哈佛大學、伊斯坦堡大學、馬里蘭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和慕尼黑高等技術學院等校的榮譽博士.他是美國國家科學院、祕魯國立自然科學院和意大利國立林且學院等院的院士. 1954年他任美國原子能委員會委員;1951年至1953年任美國數學會主席.
1954年夏,馮?諾依曼被發現患有癌症,1957年2月8日,在華盛頓去世,終年54歲.
電子計算機的問世,最重要的奠基人是英國科學家艾蘭? 圖靈(Alan Turing)和美籍匈牙利科學家馮? 諾依曼(John Von? Neuman)。圖靈的貢獻是建立了圖靈機的理論模型,奠定了人工智能的基礎。而馮? 諾依曼則是首先提出了計算機體系結構的設想。
    1946年美籍匈牙利科學家馮?諾依曼提出存儲程序原理,把程序本身當作數據來對待,程序和該程序處理的數據用同樣的方式存儲,並確定了存儲程序計算機的五大組成部分和基本工作方法。
    半個多世紀以來,計算機制造技術發生了巨大變化,但馮? 諾依曼體系結構仍然沿用至今,人們總是把馮? 諾依曼稱爲“計算機鼻祖”。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