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世界範圍來看產融結合的發展

產融結合是產業資本發展到一定程度,尋求經營多元化、資本虛擬化,從而提升資本運營檔次的一種趨勢。產融結合,即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的結合,指兩者以股權關係爲紐帶,通過參股、控股和人事參與等方式而進行的結合。從兩種資本(產業資本、金融資本)的載體來看,產業資本一般是指工商企業等非金融機構佔有和控制的貨幣資本及實體資本;“產融結合”這個頗爲時髦的發展路徑,被越來越多的企業所重視並予以付諸實踐。 從世界範圍來看,產融結合大體上可以分爲“由產到融”及“由融到產”兩種形式。由產到融,即產業資本主導型,是產業資本旗下,把部分資本由產業轉到金融機構,形成金融核心;而由融到產,即金融資本主導型,是金融資產有意識地控制實業資本,而不是純粹地入股。 與國際先進企業相比,我國企業的產融結合在歷史上因受制於政策發展緩慢,產融結合程度明顯落後於國際先進企業,但目前處於擴張階段,在國家逐漸放開金融領域的大背景下發展過熱,呈快速發展態勢,具備一定規模的我國企業在擴張階段追求金融業務的規模和多樣化形態,目前國內“由產到融”模式可粗線條地劃分成四類。第一類是“銀企合作”或“產融合作”,依託產業集團或企業的存貸款、結算、信託、債券發行、股票上市、併購重組、財產及員工保險等相關業務,實施產融合作,結成長期、穩定的夥伴關係。 總的來說,無論是何種動因,處於何種發展階段,企業辦金融最關鍵的是要明確金融產業的定位,是主要爲集團實體產業融資服務,還是作爲獨立板塊發展。不同的定位決定了不同的發展策略,那麼企業如何根據發展策略分階段的發展,該選擇哪些金融牌照呢?將在專題二里詳細解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