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與小米的體驗對比(一)

從小跟隨父母一直過的是勤儉剋制的簡單生活。不過爲了深入移動互聯網,android和iOS一個都不能少啊。於是在剛剛入手小米後再度入手了iPhone研究一下。

每天手持兩部智能機行走於辦公室內,想到房貸重負,油然而生一股“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的凜然感,也就安心了。每每被同事問及“奢侈”只能笑而不語。


 

硬件
iPhone一直秉承服務小白的原則,已經以事實成爲街機的表率。很少把自己的配置是xx核yy赫茲zzG等等作爲宣傳的噱頭,這個對於廣大的小白來說心理負擔降低了不少,不用擔心被一天到晚嘴上都是術語的專業賣家給坑了。當然從指標上來它也沒有什麼優勢。撇開這些,使用中體驗到更多的是亮麗的屏幕表現,優質的拍照體驗;3.5寸的大小確實方便單手操作,但是不知道是不是大家都很在乎,看到周圍越來越多的同事手持4.7甚至Note這樣的大屏,單手的體驗似乎並不如寬廣的視野體驗更吸引人。
可能是個人審美的取向不同,每次看到手持保護殼中的iPhone從眼前飄過的機主,總覺得長寬高的比例變的異常笨重,完全沒有裸機示人的精幹。彷彿多日未見的白領麗人忽然一天在街上看到,挺着8月身孕與一臉的慵懶與你打個招呼。定睛看了,臉還是那樣秀麗,但比例則完全扭曲。回頭看了自己的,那纖細的金屬側邊泛着反光,協調的三維比例,還是這樣惹人愛憐。iPhone加殼=乾紅兌雪碧。

小米引以自豪的就是1.5G雙核,而且是中國首款,所有參數都是面向發燒級用戶。尤其是11年上市的時候。面對大量從兼容機時代走過來的中國用戶來說,這樣的宣傳非常符合口味。除了不能掀開後蓋跳頻,高主頻大內存,小米的各方面都實在太象PC的調調了。4寸的屏幕大小適中,但是在陽光下確實無法和iPhone抗衡。劣勢有時也是優勢,旁邊看不清楚也增加了小米的私密性,不過這個特性貌似大多數手機都能做到^_^。我是先買了小米用了一段時間纔買了iPhone的,也許是我運氣不好,小米在流暢性上完勝iPhone,啓動迅速界面流暢,iPhone反應略顯遲鈍,尤其是打開AssitiveTouch時,一看二慢三通過的點擊響應應該是在秒這個級別。果粉,不要砸我。


軟件

Apple總是開創一個時代,印象裏鼠標、窗口這些windows的基本特徵最初都是模仿MAC的創意。然後windows領銜了一個時代,apple呢,縮在一個角落裏面捱到了今天。iOS再次開創了一個觸摸時代,依然是發明鼠標的思路,只不過配套的工業技術已經支撐用手指代替鼠標了。毋庸置疑的說,如果只有iOS,那麼它的易用性的確需要拿出來說事。但是現在Android/WP都是觸摸操作系統,從4.0看操作體驗改進的越來越象iOS,WP的風格之路選擇的也比較成功雖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真要說iOS再有什麼優勢,我實在想不出來。象Siri這種嗎?顯然不會是主流,在它變的更強大之前並不會影響太多的使用體驗。
不過在把玩了一段時間iPhone和小米後發現,確實在App Store中能夠下載到更多的優質或者說主流App。很多App仍只有iOS版本。我最喜歡看的知乎,迄今也沒有一個官方的Android版本。而果殼與FlipBoard的Android客戶端也是姍姍來遲。即使是齊頭並進的新浪微博,用Retina屏幕閱讀顯然要比各種雜牌屏幕體驗要好的太多。應用+屏幕,殺手級組合!
對於經常需要網購或者轉賬的用戶來說,一個封閉的穩定系統顯然具備更大的安全性,所以我的淘寶與網銀都打算使用iPhone版本,這是Android沒有辦法取代的。我沒有越獄,也不打算,目前免費的App已經足夠的多到沒有任何越獄的動機。一切都在iOS的監控之下,誰也沒有root權限。

好吧,我必須承認,小米和iPhone其實沒有可比之處。因爲二者的定位完全不同,小米是面向發燒友的。發燒友只是各種用戶羣的一個很小的子集。這個人羣的特點就是喜歡折騰,是非職業的專業人士。他們的第一訴求並不是穩定運行,而是能夠“超越”,在宏大敘事的超越與在各種細節的超越。奧運精神。所以MIUI生來就是給大家折騰而改造出來的Android+。在上面可以玩的花樣遠超過iOS平臺。對於刷機來說OS分區絕對是必須要有的安全氣囊。雖然這麼重大的區別,但是對於小白來說,“我又不刷機雙分區有個毛線用”。看到了吧,完全不在一個語境中。所以更多的優勢如每週刷新、智能撥號、自定義主題、鈴聲、歸屬地查詢、防騷擾攔截神馬的都如出一轍無法繼續。小米是一個“活”手機。需要“死”手機的用戶完全沒有必要去體驗。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