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遭羣毆 360損害了哪些人的利益

  一、使用360的歷程

 

  360似乎從一開始就受到了廣泛的關注,沒別的,只因爲一條:免費。

  最開始接觸360是它的殺毒軟件,那時候我們要買個瑞星或者卡巴斯基都要花錢,瑞星稍微貴點,但個人版可以在好幾臺機器上用,多了就不成了。卡巴斯基更方便些,直接手機充值就成了,幾十塊一年吧。可是,總是買來買去的,實在麻煩。其實誰也不差那個錢,但每次快到期的時候,軟件總是在那邊提醒,煩人。

  這時候,360號稱永久免費的殺毒軟件來了。身邊的IT朋友開始用,介紹給我,我用了,也蠻好。至少不用擔心我的PC裸奔了。

  後來,又裝了360的其它產品,似乎不裝就不安心。瀏覽器也開始用了,比IE感覺便捷。

  再後來,3Q大戰了,我堅持了,沒卸載QQ,也沒卸載360。依然一直在用。

  再再後來,360出了搜索,比百度的廣告少,所以也用了。

  最後,360因爲開後門被曝光了。

 

  二、幾點疑惑

 

  1、360的免費。

一家網絡科技公司,宣稱永久免費,至少這在如今的世道,不太可能。誰會養着成百上千的員工和付着高昂的寫字樓租金給大家提供免費的午餐呢。那一定是瘋了。記得在北京的時候,每次經過奇虎的門口,都覺得這公司蠻普通嘛,掩映在綠樹之後,沒啥看頭。

  可就是這樣一個公司,改變了網民們使用殺毒軟件的習慣。免費的,誰不喜歡?讓瑞星見鬼去吧,讓諾頓回老家吧,讓卡巴斯基消失吧。免費的,纔是我們最需要的。我們太習慣要免費的資源了,免費的網絡大片在線播放,免費的音樂,免費的PDF暢銷書……我想在太多人心目中,網絡就等於免費,收錢的一律不搭理。不幸的是,我也是其中之一。

 

 2、360的公憤。

     360一直是互聯網行業裏的異類,最新的報道將之冠以“癌症”“毒瘤”類的稱號。的確,360破壞了互聯網裏面的規則,一直在砸同行們的飯碗。別的不說,殺毒軟件一項,360就砸了金山、瑞星、諾頓和卡巴斯基幾家的碗,贏得的卻是網民的支持和用戶量的爆炸性激增。

  我雖然不是小人,卻是個女人。所以,我以女人的心思揣度,假如我是其它幾家公司的技術總監或者市場總監,我一定要想辦法把這個攪局的傢伙的畫皮扒下來,有畫皮要扒,沒有畫皮創造畫皮也要扒。總而言之,不能讓它太好受,他周鴻禕算個什麼,就是一流氓,憑啥讓俺們沒飯吃?!周鴻禕的不明智大概就是敢一人一家冒天下之大不韙,這情景與當年的三鹿何其相似。大家都在往牛奶裏摻三聚氰胺的時候,你老周憑啥往三聚氰胺裏摻奶?!假如我是老周的同行,恐怕也是一樣的選擇,羣起而殺之。

 

3、哪些人逼着我們選擇360

    其實,從營銷手段上來看,360並沒有錯。在一個逐漸開始收費的網絡大環境下,“免費”無疑是網民們眼中最大的餡餅。免費可以讓360在短時間內贏得支持,贏得人氣,贏得廣泛的關注。如果說互聯網公司都在燒錢,那麼免費這一點點其實並不算啥,只當是推廣費用吧。

  而最終促使我們選擇360的,卻不只是它的免費,而是它的同行都在收費,都在給我們製造各種不方便。360的營銷的本質其實是“方便”,不用交費,不用費神去一個個的操作,尤其是那個“一鍵修復”更讓我這種沒有時間一一修復電腦的人感到無比的省事。不用到處去找驗證碼,不用到處去找下載地址,360都給您打包準備齊活了,您不用麼?當然要用。就這樣,我們一步步上了360這艘“賊船”。各位360的同行們,各位曝光360的專家們,你們全都是幫兇。如果不是你們,我們會選擇360?如果整個行業都能實現良性競爭,網友會因爲你們的大戰受到那麼多的損失?

 

4、天下烏鴉一般黑

 

  說到這裏,大概大家還不太同意我的觀點。沒關係,咱接着分析。

  首先,在近幾年360頻頻被曝光和揭祕的過程中,有沒有其它公司也屢次被解密呢?貌似沒有哦。再有,360存在的這些問題,是否其它同行就沒有呢?答案同樣是否定的。

  據網上那位曝光360的大俠測試,很多瀏覽器都不會像360那樣出現異常活躍的狀態,這點大概是真的。原因是啥呢?是這些瀏覽器比360更老實,還是技術手段更高明讓人無法察覺呢?我更願意相信後者。

  以淘寶爲例,很多淘寶集市店的店主在開店初期都會選擇找些水軍來刷個信用和評價啥的。操作流程一般是把鏈接給朋友或者水軍,然後讓他們點擊購買,可是很多這樣操作的店主都被告知違規操作。爲啥?因爲在淘寶網的頁面裏有追蹤程序,我們在淘寶和旺旺的每一個足跡,都會被阿里巴巴和淘寶所知,這是業內都知道的事實,不知道的恐怕只有我們這些網友了。再有,爲什麼阿里巴巴內部溝通會選擇用自己開發的阿里旺旺,正是因爲馬雲知道使用QQ和MSN的風險,只有將他們內部溝通的信息留在自己的服務器上纔是最安全的。這也就說明,不管是我們國內的QQ還是國外的MSN也都存在收集客戶信息的功能。

  其實不只是這些網絡工具,在我們生活中也是如此。我們的手機就是一個隨時監控我們的個人終端。而我們使用的信用卡、銀行卡,甚至是交通卡,你只要用它消費一次,就會留下你在髮卡方數據庫裏的一條信息,他們會收集你的這些信息,通過購物清單,消費頻次,消費額度和消費場所等分析出你的消費習慣,我們的一切早就隨着科技的進步而無所遁形,還用怕一個360嗎?

  如果想得到真正的安全,恐怕得扔掉我們身邊所有的科技產品,然後到一個沒有網絡,沒有快遞,沒有公路甚至是沒有電的地方,那樣,或許我們才能夠得到真正的安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