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站功能在 Linux 中的實現

本文仿照 Windows 回收站的功能,運用 Bash 腳本在 Linux 上做了實現,創建 delete 腳本代替 rm 命令對文件或目錄進行刪除操做。該腳本實現了以下功能:對大於 2G 的文件或目錄直接刪除,否則放入$HOME/trash 目錄下;恢復 trash 目錄中的被刪除文件到原目錄下;文件存放在 trash 目錄中超過七天被自動刪除。

概述

刪除是危險係數很高的操作,一旦誤刪可能會造成難以估計的損失。在 Linux 系統中這種危險尤爲明顯,一條簡單的語句:rm –rf /* 就會把整個系統全部刪除,而 Linux 並不會因爲這條語句的不合理而拒絕執行。 在 Windows 中,爲了防止誤刪,系統提供了回收站功能。用戶在執行刪除操作後,文件並不會直接從硬盤中刪除,而是被放到回收站中。在清空回收站前,如果發現有文件被誤 刪,用戶可以將回收站中的文件恢復到原來的位置。而 Linux 並沒有提供類似功能,刪除命令 rm 一旦確認執行,文件就會直接從系統中刪除,很難恢復。

回收站構成

本文共用三個腳本實現了回收站的主要功能:Delete 腳本、logTrashDir 腳本和 restoreTrash 腳本。其中 Delete 腳本是核心腳本,其作用是重新封裝 rm 命令。相對於 rm 的直接刪除,該命令會先將文件或目錄移動到$home/trash 目錄下。如果用戶想要將文件直接刪除,可以用 -f 選項,delete 腳本會直接調用 rm –f 命令將文件從硬盤上刪除。logTrashDir 腳本用於將被刪除文件的信息記錄到 trash 目錄下的一個隱藏文件中。restoreTrash 腳本用來將放入 trash 中的文件或目錄重新恢復到原路徑下。在 Linux 系統中,只要將這三個腳本放到/bin/目錄下,並用 chmod +X filename 賦予可執行權限,即可直接使用。下面將介紹每個腳本的主要部分

Delete 腳本

創建目錄

首先要創建目錄來存放被刪除的文件,本文在用戶根目錄$HOME 下建立 trash 目錄來存放文件。具體代碼如下:

清單 1.創建回收站目錄
realrm="/bin/rm"
if [ ! -d ~/trash ]
 then
      mkdir -v ~/trash
      chmod 777 ~/trash
 fi

如上所示,先判斷目錄是否已建立,如未建立,即第一次運行該腳本,則創建 trash 目錄。變量 realrm 存放了 Linux 的 rm 腳本位置,用於在特定條件下調用以直接刪除文件或目錄。

輸出幫助信息

該腳本在用戶僅輸入腳本名而未輸入參數執行時,輸出簡要幫助信息,代碼如下:

清單 2.輸出幫助信息
if [ $# -eq 0 ]
  then
      echo "Usage:delete file1 [file2 file3....]"
      echo "If the options contain -f,then the script will exec 'rm' directly"

如代碼所示,該腳本的運用格式是 delete 後跟要刪除的文件或目錄的路徑,中間用空格隔開。

直接刪除文件

有些用戶確認失效並想直接刪除的文件,不應放入回收站中,而應直接從硬盤中刪除。Delete 腳本提供了-f 選項來執行這項操作:

清單 3.直接刪除文件
while getopts "dfiPRrvW" opt
      do
        case $opt in
            f)
               exec $realrm "$@"
                ;;
            *)
               
               # do nothing     
                ;;
        esac
      done

如果用戶在命令中加入了-f 選項,則 delete 腳本會直接調用 rm 命令將文件或目錄直接刪除。如代碼中所示,所有的參數包括選項都會傳遞給 rm 命令。所以只要選項中包括選項-f 就等於調用 rm 命令,可以使用 rm 的所有功能。如:delete –rfv filename 等於 rm –rfv filename。

用戶交互

需要與用戶確認是否將文件放入回收站。相當於 Windows 的彈窗提示,防止用戶誤操作。

清單 4.用戶交互
echo -ne "Are you sure you want to move the files to the trash?[Y/N]:\a"
 read reply
if [ $reply = "y" -o $reply = "Y" ]
  then #####

判斷文件類型並直接刪除大於 2G 文件

本腳本只對普通文件和目錄做操作,其他類型文件不做處理。先對每個參數做循環,判斷他們的類型,對於符合的類型再判斷他們的大小是否超過 2G,如果是則直接從系統中刪除,避免回收站佔用太大的硬盤空間。

清單 5.刪除大於 2G 的文件
for file in $@
 do
if [ -f "$file" –o –d "$file" ]
then
if [ -f "$file" ] && [ `ls –l $file|awk '{print $5}'` -gt 2147483648 ]
   then
      echo "$file size is larger than 2G,will be deleted directly"
        `rm –rf $file`
elif [ -d "$file" ] && [ `du –sb $file|awk '{print $1}'` -gt 2147483648 ]
   then
      echo "The directory:$file is larger than 2G,will be deleted directly"
        `rm –rf $file`

如以上代碼所示,該腳本用不同的命令分別判斷目錄和文件的大小。鑑於目錄的大小應該是包含其中的文件以及子目錄的總大小,所以運用了’du -sb’命令。兩種情況都使用了 awk 來獲取特定輸出字段的值來作比較。

移動文件到回收站並做記錄

該部分是 Delete 腳本的主要部分,主要完成以下幾個功能

  • 獲取參數的文件名。因爲用戶指定的參數中可能包含路徑,所以要從中獲取到文件名,用來生成 mv 操作的參數。該腳本中運用了字符串正則表達式’${file##*/}’來獲取。

  • 生成新文件名。在原文件名中加上日期時間後綴以生成新的文件名,這樣用戶在瀏覽回收站時,對於每個文件的刪除日期即可一目瞭然。

  • 生成被刪文件的絕對路徑。爲了以後可能對被刪文件進行的恢復操作,要從相對路徑生成絕對路徑並記錄。用戶輸入的參數可能有三種情況:只包含文件名的相對路徑,包含點號的相對路徑以及絕對路徑,腳本中用字符串處理對三種情況進行判斷,並進行相應的處理。

  • 調用 logTrashDir 腳本,將回收站中的新文件名、原文件名、刪除時間、原文件絕對路徑記錄到隱藏文件中

  • 將文件通過 mv 命令移動到 Trash 目錄下。詳細代碼如下所示:

    清單 6.移動文件到回收站並做記錄
now=`date +%Y%m%d_%H_%M_%S`
filename="${file##*/}"
newfilename="${file##*/}_${now}"
mark1="."
mark2="/"
if  [ "$file" = ${file/$mark2} ]
 then
  fullpath="$(pwd)/$file"
elif [ "$file" != ${file/$mark1} ]
 then
  fullpath="$(pwd)${file/$mark1}"
else
  fullpath="$file"
fi	    
echo "the full path of this file is :$fullpath"
if mv -f $file ~/trash/$newfilename
 then
  $(/logTrashDir "$newfilename $filename $now $fullpath")
   echo "files: $file is deleted"
 else
  echo "the operation is failed"
 fi

logTrashDir 腳本

該腳本較簡單,僅是一個簡單的文件寫入操作,之所以單獨作爲一個腳本,是爲了以後擴展的方便,具體代碼如下:

清單 7.logTrashDir 代碼
if [ ! -f ~/trash/.log ]
  then
     touch ~/trash/.log
     chmod 700~/trash/.log
fi
   echo $1 $2 $3 $4>> ~/trash/.log

該腳本先建立.log 隱藏文件,然後往裏添加刪除文件的記錄。

restoreTrash 腳本

該腳本主要完成以下功能:

  • 從.log 文件中找到用戶想要恢復的文件對應的記錄。此處依然使用 awk,通過正表達式匹配找到包含被刪除文件名的一行

  • 從記錄中找到記錄原文件名的字段,以給用戶提示

  • 將回收站中的文件移動到原來的位置,在這裏運用了 mv –b 移動文件,之所以加入-b 選項是爲了防止原位置有同名文件的情況。

  • 將.log 文件中與被恢復文件相對應的記錄刪除

清單 8.獲取相應記錄
originalPath=$(awk /$filename/'{print $4}' "$HOME/trash/.log")
清單 9.查找原文件名及現文件名字段
filenameNow=$(awk /$filename/'{print $1}' ~/trash/.log)
filenamebefore=$(awk /$filename/'{print $2}' ~/trash/.log)
echo "you are about to restore $filenameNow,original name is $filenamebefore"
echo "original path is $originalPath"
清單 10.恢復文件到原來位置並刪除相應記錄
echo "Are you sure to do that?[Y/N]"
  read reply
  if [ $reply = "y" ] || [ $reply = "Y" ]
   then
$(mv -b "$HOME/trash/$filename" "$originalPath")
$(sed -i /$filename/'d' "$HOME/trash/.log")
  else
    echo "no files restored"
  fi

自動定期清理 trash 目錄

因爲 delete 操作並不是真正刪除文件,而是移動操作,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trash 目錄可能會佔用大量的硬盤空間,造成資源浪費,所以定期自動清理 trash 目錄下的文件是必須得。本文的清理規則是:在回收站中存在 7 天以上的文件及目錄將會被自動從硬盤中刪除。運用的工具是 Linux 自帶的 crontab。

Crontab 是 Linux 用來定期執行程序的命令。當安裝完成操作系統之後,默認便會啓動此任務調度命令。Crontab 命令會定期檢查是否有要執行的工作,如果有要執行的工作便會自動執行該工作。而 Linux 任務調度的工作主要分爲以下兩類:

1、系統執行的工作:系統週期性所要執行的工作,如備份系統數據、清理緩存

2、個人執行的工作:某個用戶定期要做的工作,例如每隔 10 分鐘檢查郵件服務器是否有新信,這些工作可由每個用戶自行設置。

首先編寫 crontab 執行時要調用的腳本 cleanTrashCan.如清單 10 所示,該腳本主要完成兩項功能:

  • 判斷回收站中的文件存放時間是否已超過 7 天,如果超過則從回收站中刪除。

  • 將刪除文件在.log 文件中相應的記錄刪除,保持其中數據的有效性,提高查找效率。

清單 11.刪除存在回收站超過 7 天的文件並刪除.log 中相應記錄
arrayA=($(find ~/trash/* -mtime +7 | awk '{print $1}'))
   for file in ${arrayA[@]}
    do
      $(rm -rf "${file}")
      filename="${file##*/}"
      echo $filename
      $(sed -i /$filename/'d' "$HOME/trash/.log")
    done

腳本編寫完成後通過 chmod 命令賦予其執行權限,然後運過 crontab –e 命令添加一條新的任務調度:

 10 18 * * * /bin/ cleanTrashCan

該語句的含義爲,在每天的下午 6 點 10 分執行 cleanTrashCan 腳本

通過這條任務調度,trash 的大小會得到有效的控制,不會持續增大以致影響用戶的正常操作。

實際應用

首先要將 delete 腳本,logTrashDir 腳本,restoreTrash 腳本和 cleanTrashCan 放到/bin 目錄下,然後用 chmod +x delete restoreTrash logTrashDir cleanTrashCan 命令賦予這三個腳本可執行權限。

運用 delete 腳本刪除文件,例如要刪除在/usr 目錄下的 useless 文件。根據用戶目前所在的位置,可以用相對路徑或絕對路徑來指定參數,如:delete useless,delete ./useless 或者 delete /usr/useless。執行過程如圖 1 所示:

圖 1.delete 腳本執行過程

p_w_picpath003

執行之後,useless 文件會從原目錄中刪除,被移動到$HOME/trash 下,並被重命名,如圖 2.所示:

圖 2.回收站目錄

p_w_picpath005

p_w_picpath007

生成的.log 記錄如圖 3.所示:

圖 3.log 記錄

p_w_picpath009

如果用戶在七天之內發現該文件還有使用價值,則可以使用 restoreTrash 命令將被刪除文件恢復到原路徑下:restoreTrash ~/trash/useless_20140923_06_28_57。具體執行情況如圖 4 所示:

圖 4.restoreTrash 腳本執行情況

p_w_picpath011

查看/usr 目錄,可以發現 useless 文件已經被恢復至此。

圖 5.useless 文件被恢復

p_w_picpath013

總結

本文仿照 Windows 中回收站的功能,在 Linux 中做了實現,可以有效的防止由於誤刪而造成的損失。讀者只需要將四個腳本拷到/bin 目錄下,並配置 crontab 即可使用 Linux 版回收站。

轉自 http://blog.jobbole.com/79313/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