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Linux旅途--Day Six--

Linux的磁盤管理

    

1、查看磁盤或者目錄的容量

    df:顯示已掛載的磁盤信息,包括總容量、使用容量、剩餘容量等等,默認單位KB

    -i:顯示inode使用情況

    -h:以合適的單位顯示(G、M、K)

    -m:以MB爲單位顯示

    -k:以KB爲單位顯示


    du:查看某個文件或者目錄的大小,如果不加任何選項和參數則表示列出當前目錄,包括子目錄的大小,單位默認是KB

    -a:表示將全部文件都列出來,包括隱藏文件

    -s:僅顯示總計

    -h:以合適的單位顯示

    -b:以字節爲單位顯示

    -k:以KB爲單位顯示

    -m:以MB爲單位顯示

    

2、磁盤的分區和格式化(有時候分區完後,分區不存在,需要使用partx -a來更新以下分區)

    fdisk:查看磁盤的使用情況,也可以對磁盤分區

    -l:列出磁盤的分區表信息

    分區:fdisk 設備名

    m:幫助

    d:刪除一個分區

    l:列出已有的分區類型

    n:增加一個新的分區

    p:打印分區表信息

    q:退出不保存

    w:寫入分區表並退出

    t:更改分區的系統id號(分區類型)

有時候分完區後,在格式化時發現這個還沒有分區,可以使用partprobe來刷新,也可以使用partx命令

    

    格式化分區:

我們可以查看Centos下支持哪些文件系統,/etc/filesystems

    有ext4,ext3,ext2,nodev proc(虛擬文件系統),nodev devpts,iso9669(光盤),vfat(就二十windows下的fat32),hfs,hfsplus

    格式化分區命令:mke2fs、mkfs.ext2、mkfs.ext3、mkfs.ext4

    mke2fs是一個通用的命令,它可以格式化成ext2、ext3、ext4等等

    mke2fs -t [文件類型] [設備名稱]

    -b:指定分區是的block大小,4k、2k、1k,默認是4k

    -i:指定inode的大小

    -N:指定inode的數量

    -c:在格式化之前先檢測磁盤是否有問題

    -L:預設該分區的標籤    (e2lable命令可以查看或者修改分區的標籤:e2lable [設備] [標籤])

    -j:指定ext3的格式,也可以-t指定

    -t:指定文件系統的格式,可以是ext4、ext3等等

    -m:指定給管理員保留區塊的比例,預設爲5%,一般格式化時默認bolck(5.00%)reserved for the super user    //意思就是給超級用戶預留了一部分空間,作爲特殊用途


3、掛載/卸載磁盤

    我們格式化磁盤後,需要掛載後才能使用,外部設備(U盤等)也需要掛載才能使用

mount:將設備或者文件系統掛載到指定的掛載點,才能訪問到裏面的數據

    -a:加載文件"/etc/fstab"中描述的所有文件系統

    -t:指定掛載的分區類型,默認不指定會默認識別

    -o:指定掛載的分區有那些特性,就是下面介紹到的第四列的mount參數

    -o loop:掛載鏡像,或者光盤

    --bind:可以掛載目錄

    

    /etc/fstab:這個文件裏顯示了系統啓動時需要掛載的各個分區

        第一列:分區的標識,這裏可以寫lable(標籤)、分區的UUID。也可以寫分區名(/dev/sdb)

        第二列:掛載點

        第三列:分區的格式,文件系統

        第四列:mount的一些掛載參數,一般情況下直接寫defaults即可

        第五列:這些數字表示是否被 dump備份,1表示備份,0表示不備份

        第六列:這些數字表示開機時是否自檢磁盤,1和2都表示檢測,0表示不檢測,1比2的優先級高

也可以將掛載文件系統寫到/etc/rc.d/rc.local裏面,也可是實現開機自動掛載,和上面一樣

    第四列的mount的掛載參數是什麼意思呢?這裏我們可以man mount查看幫助文檔,找到一行字符爲"FILESYSTEM INDEPENDENT MOUNT OPTIONS"的這一行,有很多參數

    async/sync:async表示磁盤和內存不同步,系統每隔一段時間會把內存數據寫入到磁盤,而sync則會實時同步內存和磁盤的數據

    auto/noauto:表示開機自動掛載/不自動掛載

    default:表示按照大多數永久文件系統的默認值設置掛載定義,它包含了rw、suid、dev、exec、auto、nousr和sync。

    ro:表示按只讀權限掛載

    rw:表示按可讀可寫權限掛載

    exec/noexec:表示允許/不允許可執行文件執行,如果把根分區掛載爲noexec,會導致無法使用系統,甚至連mount命令也無法使用

    user/nouser:表示允許/不允許root以外的其他用戶掛在分區

    suid/nosuid:表示允許/不允許分區有suid屬性,一般設置爲nosuid

    usrquota:表示啓動用戶的磁盤配額模式。磁盤配額會針對用戶限定他們使用的磁盤額度

    grquota:表示啓動羣組的磁盤配額模式。


umount:卸載已經掛載的設備

    -a:卸載掉/etc/mtab中記錄的所有文件系統

    -l:強制卸載


有時候我們會遇到某個磁盤A它被掛載後的名字是/dev/sda,我把它拔了,換另一個端口,發現變成/dev/sdb了,這是爲什麼呢?

    因爲如果該磁盤已被掛載使用,那麼就會爲它分配一個UUID,所以有可能換了端口你使用了其它就UUID號,那麼也會顯示成其它的磁盤名稱

    blkid:顯示塊設備的屬性,包括UUID、LABEL、文件系統類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