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Java內存回收機制

在Java中,它的內存管理包括兩方面:內存分配(創建Java對象的時候)和內存回收,這兩方面工作都是由JVM自動完成的,降低了Java程序員的學習難度,避免了像C/C++直接操作內存的危險。但是,也正因爲內存管理完全由JVM負責,所以也使Java很多程序員不再關心內存分配,導致很多程序低效,耗內存。因此就有了Java程序員到最後應該去了解JVM,才能寫出更高效,充分利用有限的內存的程序。

【如若想深入瞭解JVM,可看本論壇的的《歡迎加入課程《深入JVM內核》】在線視頻課程,是目前市場上唯一一個JVM視頻講解課程!http://edu.51cto.com/course/course_id-1952.html


1.Java在內存中的狀態

首先我們先寫一個代碼爲例子:

package test;

import java.io.Serializable;

public class Person implements Serializable {

static final long serialVersionUID = 1L;

String name; // 姓名

Person friend;    //朋友

public Person() {}

public Person(String name) {
super();
this.name = name;
}
}

 

Test.java

package test;

public class Tes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Person p1 = new Person(“Kevin”);
Person p2 = new Person(“Rain”);
Person p3 = new Person(“Sunny”);

p1.friend = p2;
p3 = p2;
p2 = null;
}
}

把上面Test.java中main方面裏面的對象引用畫成一個從main方法開始的對象引用圖的話就是這樣的(頂點是對象和引用,有向邊是引用關係):

Java的內存回收機制

當程序運行起來之後,把它在內存中的狀態看成是有向圖後,可以分爲三種:

1)可達狀態:在一個對象創建後,有一個以上的引用變量引用它。在有向圖中可以從起始頂點導航到該對象,那它就處於可達狀態。

2)可恢復狀態:如果程序中某個對象不再有任何的引用變量引用它,它將先進入可恢復狀態,此時從有向圖的起始頂點不能再導航到該對象。在這個狀態下,系統的垃圾回收機制準備回收該對象的所佔用的內存,在回收之前,系統會調用finalize()方法進行資源清理,如果資源整理後重新讓一個以上引用變量引用該對象,則這個對象會再次變爲可達狀態;否則就會進入不可達狀態。

3)不可達狀態:當對象的所有關聯都被切斷,且系統調用finalize()方法進行資源清理後依舊沒有使該對象變爲可達狀態,則這個對象將永久性失去引用並且變成不可達狀態,系統纔會真正的去回收該對象所佔用的資源。

上述三種狀態的轉換圖如下:

Java的內存回收機制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