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手機狂想》裏面的教育觀一點反思

​今天看了《手機狂想》,很有感觸的一部電影,這個電影圍繞,手機是什麼東西。劇情很簡單,兩對夫妻,一對情侶,和一個單身女性,一共七個人的故事,他們一共玩了一個遊戲,這個遊戲就是關於所有的人把手機都放在一個盤子裏,來了短信大家一起看,來了電話開揚聲大家一起聽,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祕密,每個人都有各自不容易的地方。

電影故事裏面反饋的是這個社會各個縮影:職場女性,全職媽媽,人到中年的各種癢痛,離婚,包括教育子女,情侶之間,富二代,各種各樣的社會的角色。還有一些小細節,爲了生活不斷打拼的小夫妻,還有爲了夢想不斷堅持的手藝人,他們也在用手機,但是手機在他們手裏中更多的是交通的交流的工具,更多的是溝通親情的工具。

主要的七個人當中,他們不停的不斷的在挑戰,底線。各種相互隱瞞,相互包容,電影網裏面有很多耐人尋味的話,比如說裏面的文伯關於如何引導她女兒,其實他知道女兒是青春期叛逆期,然後也有早戀的現象,但是是疏還是堵,這個爸爸很聰明,他把決定權交給了女兒,採用完全信任女兒的方式,讓女兒去自己做判斷,電話最後這個爸爸說最後一句話是“無論你做什麼決定,爸爸都支持你。”

其實也告訴孩子,家長我是無條件愛你,無條件相信你的,無論你的選擇是什麼樣的,最壞的我們也可以接受好的,你自己可以的。這樣一解讀,這樣一種教育觀,你不得不用說,這個爸爸很聰明。他比較瞭解這個年齡段孩子的年齡特點,逆反,反叛,堵的方式肯定是不行的。

這一點,在快掛電話的時候,得到了很好的驗證,女兒說,爸爸你真好,不像媽媽,然後吧啦吧啦列舉了媽媽不信任女兒的各種細節,爸爸也是把話圓回來了。

電影的最後,有個鏡頭,是媽媽發現女兒在撒謊,在和那個男生在一起騎着自行車。她坐在出租車裏,欲言又止,但她沒有下去。女兒也看到了媽媽,但她也沒有停下來,稍有猶豫,還是騎着車子過去了。女兒最後給媽媽發了一條語音,媽媽,我回家了。

其實,女兒和媽媽本身都是相互理解和尊重對方的開始,在之前可能有一些小摩擦,小誤解,但媽媽沒有下車,表明她願意改變,去嘗試接受女兒的方式,去接近女兒的世界。估計在這之前遇到這種情況,媽媽早衝過去了。女兒呢,雖然顏色顯示稍有猶豫,但是能看得出,她還是願意和媽媽嘗試新的溝通方式——信任。

故事總算圓滿了。

其實,父母和子女在一起成長,是一場修行,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學習和學會對方可接受的方式,站在對方的角度去看待問題。即使關係再差,我們也可以嘗試努力修復啊,誰讓你在天上選了那麼久讓我做你的父母,我們相遇已經是一種很深的緣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