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高效,高效!好用的時間和精力管理方法

文/悠悠

自從做了個人發展諮詢師這個副業,很多朋友和我說:“最近看你狀態不錯,成長也很快”,我自己也深有體會,現在一個月做的事,快趕上以前一年做的事了。

我分析這個變化的原因有兩點,一是方向明確了;二是行動力提高了。行動力的提高,更多來源於效率的提升。

今天,悠悠就介紹幾個時間和精力管理的方法,都是自己實踐過的,非常好用。

1、做計劃,要事第一

很多時候,我們不是沒有想法,但只是想想,就沒有下文了。解決的方法就是做計劃,每天看着計劃做事,就不會再有“閒暇時間不知道該幹嘛,拿起手機刷刷微博和抖音”的問題。

具體我的操作是每月做大計劃,在每一個月度任務後標上時間期限。每週對照着月度計劃做覆盤和調整,並定下每週計劃。最後參照周計劃,每天晚上做出第二天的日計劃。

這樣做的好處是,每天都知道自己要做什麼,而且很清楚每件事情的意義,接下來,只要努力去做就可以了。

舉個例子,針對我的副業的日計劃如下圖:

紅色是重要必做的事;藍色是日常工作,也是必做的;綠色是儘量今天做,但如果時間緊張明天做也可以的。

這樣用顏色區分後,我很明確每天的重點是什麼。當完成一個計劃時,我會在後面寫上OK,這時,心裏會有小小的成就感和滿足感。文藝點說,就是工作中的“小確幸”吧。

2、找到自己精力最充沛的時間,做最難的工作任務

首先要找到自己一天當中大腦最清晰,精力最旺盛的時間段,把這個時間段留給困難的任務,或者需要發揮想象力、創新力的任務。這段時間非常寶貴,不要隨意的碎片化,那樣是一種浪費(參考閱讀:你把時間碎屍萬段,你的時間就一文不值

每個人精力充沛的時間段都不一樣。比如我的很多朋友早上的精力最好。他們常常5點起牀,利用5點到上班前的時間工作或創作。我很佩服這些朋友,也試過5點多起,連續兩三天後,感覺有點崩潰。早起後頭腦不清晰,效率很低,也影響白天的精力。後來我發現,自己的“好時間”是在晚上,也就不強迫自己早起了。現在每天6點起牀,有時看看書,有時聽聽課,讓自己慢慢“清醒”過來。

3、利用碎片時間

想做更多的事情,又不想壓榨睡眠時間,就需要利用好碎片時間。比如上下班途中、跑步時,甚至洗澡時。在這些時間裏,不方便做需要深入思考的事,但完全可以用來做碎片化積累,比如聽課、聽書。

4、隨時記錄想法和靈感

這個方法我也非常推薦,拿我日更舉例吧。

我從2月份開始正式日更,之前是一週兩篇,再之前是一週甚至更久一篇。但我發現,之前那麼低的頻率卻常常沒有東西可寫,寫一篇文章可能要花四五個小時,因爲前期想選題和蒐集素材就佔用了很多時間。

從2月份立了要日更的flag後,爲了保證能有東西可寫,隨時隨地只要有了想法,就趕緊記下來(我用印象筆記APP記錄),簡單幾個關鍵詞就好,不方便寫,就用語音先記下來。這樣,就積累了不少主題和素材,等於在選題和蒐集素材上,就不用花整塊的“好時間”了。

現在,我每天寫文章,大概會花一到一個半小時,檢查錯別字和簡單排版不超過10分鐘。所以,日更對我來說,已經不再是負擔,我也開始喜歡上了日更。

5、學會休息

每天高效學習工作,累得時候怎麼辦?

我的體會是:換一種休息模式。

比如,我的工作幾乎都是腦力勞動,工作時間長了,腦子會疲憊,昏昏沉沉的。這個時候,硬撐不是個好選擇,一旦精力不濟,會透支身體,也影響工作和學習的質量。這個時候,起身鍛鍊一會兒,或者做做家務,感覺精力又回來了,大腦也放鬆了很多。再回到工作上,又精神滿滿了。

這是我最近發現的。前一陣大量看書,精力快到極限了,頭昏昏的,咖啡也喝了不少,再喝怕影響晚上睡眠,最後索性不看了,去收拾家裏衛生了。40分鐘做完家務後,發現狀態又回來了。

以上就是5個方法。

這裏要說一下,如果你開始行動和改變,但發現時間總是不夠用,每天事情都完不成,甚至因此而焦慮時,要做一件事——放低要求

少做一些計劃,對一些不重要的事情降低標準。成長,是需要時間的。我也常常急躁,到現在也是。每天和自己聊聊,看看是不是需要調整一下,哪裏做的好,哪裏應該改進,哪裏要加速,哪裏要放慢腳步。

好了,這篇就到這裏了,看了一下時間,一共花了1小時5分鐘寫完。

其實,成長也不是那麼難。要做的,就是每天進步一點點,離自己的理想近一點點。

Hello,我是悠悠,主業HR,副業是個人發展諮詢師, 微信公衆號:悠悠談個人發展。  歡迎鏈接,我的微信:710553087。

如果你有職業發展、職業轉型或開啓副業方面的疑惑,可以諮詢我。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