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花那些事

昨天困壞了。

九點半就睡着了。

估計這幾天團花累的,老是看手機,老是發信息,就“你好”這兩個字都發了幾千遍。

真是:千事萬事一件事,加人拉羣試一試。

畢竟這個團花是副業,做其他工作的碎片時間都一直在回覆。

最難的是建立信任,加到人後第一次團的人比例不高。

都在觀望。

我們的主題是“9.9元十朵/束”。

市面上呢。

一朵玫瑰都要十元。

有人就想,這是騙子。

私下我妹就給我抱怨。

說“9.9元能騙個錘子,現在給路邊要飯的也是三五元了,況且還在實體店取貨。”

我說,理解下吧,這年頭都被騙怕了,謹慎點好,咱們要做的是把花品的質量做好,因爲這個團花是鮮花,回來了還要養的,養到最美的時候,就是他們找我們買花的時候。

況且9.9元本來就是賠本的,買多了反而賠得多,能讓更多人知道這個模式就行了。

從我決定賣花到賣花也就一週的時間。

我覺得這種模式能火,而且會超級火,以後不只是團花,可以團一切。

有幾大購物的社會現象不得不說。

1、選擇太多。

現在電商的普及,導致哪個APP都有購物的功能,選擇性太多,讓人不知所措,很多購物都成了一次性交易。

2、辨別太難。

想想,現在去淘寶買東西,你輸入任何一個關鍵字,同等價位的都有上千種,皇冠的店鋪也好多家,別管是旗艦店還是街邊店,到處都是好評不斷,到底質量如何,全憑心情。

3、買鴨又買鵝

本來上網要買鴨的,翻着翻着,彈出一個鵝要清倉的消息,趕緊點擊進入,可能今天鴨沒買到,買成了鵝,那明天呢,估計還能買頭豬回來。

以前覺得電商太厲害了,能讓我們買到物美價廉的東西。

現在呢,我跟我媳婦最怕網上買東西,甚至更願去實體店。

團購呢。

恰好能彌補這塊的創傷。

比如我發起的團花。

先找到了昆明的鮮花基地,叫做方德波爾格,實際是一家荷蘭的公司,他們在昆明種出了國內最好的玫瑰,被花藝界親切稱呼爲魯豫玫瑰,同時還有很多品種,都是根據季節培育的。

那麼鮮花的質量就一級棒。

然後跟基地負責人去談價格,如果開個實體賣花店,因爲是鮮花,不敢備貨,量肯定不高,但如果是邀請很多朋友一起,朋友的朋友再一起,那這個量就大了,量大了廠家的價格也便宜,物流也便宜。

這個成本就被控制住了。

後來跟我媳婦一商量,覺得靠譜,就立馬回來執行。

畢竟我倆超級愛花,可是當地買花有弊端。

要麼都很普通的,你看一般家裏最多的花是什麼,不是綠蘿還是綠蘿。

要麼是很貴,偶爾買一盆就行了,經常買呢,除非家裏有金礦。

這樣一團購,我們家裏的花肯定各式各樣,因爲每週基地都會推出不同的花品。

想想就興奮。

如果是其他東西,未來一樣可以走團購模式。

舉個例子。

這幾年流行電動牙刷,剛開始我覺得沒啥用,認爲不就是能省點力量嗎,一支牙刷能有多重,後來媳婦給我買了一支小米的電動牙刷,用了差不多一個月,我的煙槍牙居然不黃了,效果很明顯。

媳婦爲什麼買的,也是類似團購。

在論壇裏有人把一個月使用電動牙刷的過程進行了直播,又分析了市面上主流的電動牙刷品牌,從價位到手感,甚至到震動的頻率,都進行了對比,然後覺得小米這個性價比高。

文章下直接鏈接到官網,當時媳婦就立馬買了兩個。

那時我還說她又是圖便宜,後來用了才知道確實可以。

那麼,問題來了。

什麼樣的人適合去發起團購呢?

1、對某個產品有使用心得的,進行過大量的同類產品比較,能夠篩選到性價比高的產品。

2、敢於去跟製造產品的廠商談判,一是看下廠家的實力,二是找到最適合的合作方案。

3、懂社羣文化,一旦開啓團購,每一步需要做什麼,都是有流程的,否則會讓大家抱怨。

4、最最重要的是,自己愛這個產品,如果自己都不愛,你這不是騙人嗎。

就像我這個鮮花團購。

我們要做的是一輩子的花友,每週都會團一次,而且每次的價格都不高。

希望通過養花的過程,把自己的家變得更美,把自己的心情變得更好。

少而精,是以後生活的主題。

又讓我想起之前文章裏說的話。

“想讓生活有質量,有一個特別管用的方法:扔東西。”




2019年,陪着100位夥伴一起解掉你我的憂。

愛我就請關注,喜歡就去打賞,有意思就點個贊,一般般就看一看。

這樣,都挺美,感恩有你。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