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天高效讀完32本書,你相信嗎?

你有沒有遇見過這樣的情況?

  • 想讀書卻抽不出時間,總是不斷被幹擾。
  • 家裏囤了一大堆書,有一種這輩子都讀不完的感覺,望而生畏。
  • 想學習某個領域的知識,腦中卻零散如片段,整不出個結構。

你可能會覺得導致這些問題的原因是時間不夠,真的是這樣嗎?

如果有人能一天閱讀10本書,平均一本書耗時30-40分鐘,10天讀完66本,還能帶領一羣小夥伴完成10天20本書的挑戰,你會不會很想認識他?

好了,不賣關子了,這個人就是歎號。關於他的故事,從前寫過一篇文,請參見
玩轉十個領域的跨界青年|一個人到底能有多大本事?

當他剛告訴我,準備辦一個高效閱讀內測營,實現一小時一本書時,我是有點不敢相信的。

從小愛讀書,自認爲我的閱讀速度已經很快,但對於某些致用類書籍,一小時一本,能消化得了嗎?

抱着這種懷疑的態度,我來到了歎號的高效閱讀內測營。


帶着疑慮去嘗試

歎號用了一整晚的時間,通過在線語音通話的方式,教給大家一套令人歎爲觀止的方法。

爲什麼用在線語音通話的方式呢?這是因爲有些知識是內隱的,僅僅通過微信語音的方式,不能很好的呈現知識的完整面貌。

由此可見,歎號確是煞費苦心啊!

那天晚上在外面,我快速找到一家咖啡館坐下,帶的書恰好是本略有難度的《認知尺度》。

原以爲像這樣的書,一小時讀完是不太可能的。但沒想到跟着歎號的節奏走下來,這一小時不僅將這本書讀完了,並且完整的攝取了其中精華,還做了一張紙的筆記。

這下興趣來了,之後開始每天一本嘗試,熟練後更是10天讀完了32本書,其中甚至有兩本是小說。


興致勃勃找優勢

這個數據突破了自己以往任何時刻的閱讀效率,不僅高效,更帶來了其他意想不到的好處。

篩選閱讀

通過歎號高效閱讀法,有的書籍甚至用不了一小時,30分鐘便可讀完。

這種快速閱讀法的好處就在於,可以幫助我們篩選真正值得精讀的好書。要知道,市面上的書多如牛毛,而值得精讀的好書只有那麼多。

這種方法能夠幫助我們快速篩選出,那些你感興趣又高價值的好書。

碎片閱讀

這種閱讀方法以每10分鐘爲一個標準單位,實在太適合時間早已被切割得七零八碎的現代社會。

當我們只要有10分鐘時,就可以拿起手邊的書做第一個十分鐘閱讀。就這樣,即便沒有整塊時間,我們也能輕鬆閱讀完一本書。

心流閱讀

以十分鐘爲一個閱讀單位,還有一個好處便是,能讓我們快速進入心流狀態。

以往我常常覺得進入心流狀態很難,但在這種模式下,有着時間約束,反而能夠更加快速的進入心流狀態。

心流狀態有助於高效理解,高效理解有益於快速閱讀。三者相輔相成,便構成了我們一小時閱讀一本書的堅實基礎。


主題閱讀好處多

書讀得多了,自然而然會選擇一些相近的書進行主題閱讀。

比如我這32本書中,有8本心理學類,5本故事類,3本寫作類,14本管理和認知類。

我對系列書籍的梳理方法可能和別人不大一樣,更多是語音寫作輸出。一方面檢驗自己對書籍的掌握度,一方面記錄自己的思維模式和思考方法。

通過這種方式,聯結大腦中的新舊知識,不斷打通知識阻塞點,慢慢形成某主題下的自我深度認知。

主題閱讀的好處,是讓你對這個領域的知識有了框架式概念,比如下面的思維導圖。

之所以用《思考快與慢》當主題,是因爲我發現8本心理學類書籍讀下來,《思考快與慢》纔是基礎,其他幾本書,只夠給它作養料。

這本書我在速讀之後又精讀了一遍,然而總體耗時也不過兩個半小時。這個效率已大大超出了我原本的計劃和認知。

成甲老師在《好好學習》一書中說:學習“學習的方法”遠勝於只是學習,爲什麼很多人都沒想過研究“學習方法”呢?

幸好我們有歎號,他通過一年多的研究,終於摸索出了一套高效閱讀大法,不僅自己親測有效,更幫很多小夥伴實現了零的突破。

這種閱讀方法不僅只是一種“學習方法”,本質上更是一種思維方式。

我想說,掌握一種學習方法已值得高興,若能掌握一種思維模式,當浮一大白。

目測,我們的人生都將開掛,以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