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互聯網還是不是最值得加入的行業 #從熊貓敗局聊起(轉載)

本文轉載自驚雲小屋

3月8日,熊貓TV走到了他的盡頭。鑑於圈子有太多裏面的朋友、主播還有利益相關方,我就不說的太直白了。

 

總之一句話,戰略層面問題還算可以解決,往下的戰術層面一團亂麻,導致後面的運營層面的問題接二連三的暴露。而偏偏直播行業恰恰是一個在初期極其需要管理運營打通的行業。

 

連接戰略和戰術的中高層各自爲利,連接戰術和運營的中基層受制於人,運營之外的合作方自然也不會親力親爲的賣命。

 

一個很簡單的道理,隔壁鬥魚在商業化側無所不用其極,先不說各個界面的廣告,在遊戲性運營方面,爆寶箱和競猜和打擂臺等等,幾乎算是用一整套數值體系完美的融合了最LOW與最刺激的所有原始人性最初的動力。

 

這樣的運營策略是怎麼起來的,當然是中層對商業化的執着追求起來的,而這一切,又來自於上層對於商業化、結合了市場、用戶的判定的整體大戰略。

 

那麼對主播來說,保證競猜的執行性和誘惑度,便是順理成章的一個重要KPI,這又關聯到了背後的利益劃分、時長保證和勤勉度了。

 

當這個鏈條撕裂開之後,上層則會在現有的環境中無限制的爲自己謀取利益,中層得不到戰略反饋,自己的戰術也會一團糟,到了下層運營側就更不用說了,都不知道用什麼去要求主播的時長,最後主播也懶散起來。

 

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站着賺錢的,或者說,在中國社會目前的階段裏,站着賺錢是一種奢侈。人都是懶惰的,沒有明確的規則,公司就像是沒有骨頭撐着的一團軟肉,往前跑着跑着散架了。

 

跪着賺錢,纔是企業能夠站着賺錢的第一步。

 

 

 

1

 

以熊貓TV走向末路爲代表,以美團小米流血上市養傷口爲代表,也標誌着互聯網這一波以大巨頭爲始、以燒錢流量流失爲終的玩法的徹底結束。

 

行業的變遷是很快的,直播行業已容不下第二梯隊的存活了。當鬥魚虎牙拿到了騰訊的錢遠赴美股的時候,已經註定這樣一個模式走到了盡頭。

 

我有很多主播朋友,當年深耕鬥魚的和當然跳槽全民的,完全是兩種命運了。

 

我也有很多互聯網朋友,幾年前選擇去摩拜的,和幾年前選擇去OFO的,現在也是兩種命運了。

 

我更有很多朋友,當年選擇去互聯網行業的,和當年選擇去其他行業的,也是兩種命運了。

 

從大部分人認知開始的移動互聯網年代爲始發點,2010年到現在,行業發生了太多太多變化。在2010年加入這波浪潮的人,你可以活的非常非常好,在2014年加入的,可能會活的還OK但是很累,在2017年以後加入的,會活的非常非常累(並且只擁有或者沒有很少的期權)

 

行業也一樣,從百團大戰到美團突圍,從滴滴到快的的合併,從58趕集合並,從攜程藝龍合併,到後面的OFO合併失敗、這一玩法逐漸的走到了盡頭。

 

爲什麼?從終端開始,整個2019年的手機出貨量的真實數據,很可能同比降低20%。當底層市場也被挖掘殆盡的時候,就到了存量年代。而存量年代,燒錢獲取的用戶,很可能只是一遍又一遍被洗過的用戶而已,他們都變成了蝗蟲。

 

沒有永遠的年輕人,沒有永遠年輕的行業,互聯網二十年了,移動互聯網也快十年了。如果一個人想永遠年輕,那他必須擁有穿越時間的投資意識和選擇的勇氣。

 

 

2

 

頂級的人才能穿越時間,看到未來的國運走向,從而爲自己在這浪潮中留下最有效率的一條路。

 

一流的人才敬畏時間,活在現在的浪潮裏,且行且珍惜的蟄伏在下滑通道中,等待自己能穿越時間的時候。

 

二流的人才活在當下,貢獻自己所有的汗水和辛苦,給那些上一個輪迴裏的頂級和一流人才擦屁股。

 

三流的人才活在過去,用上一個五年的思維去思考當下、甚至未來,認爲未來五年依舊如此。

 

人和人的命運都不是上天給的,而是你過去二十年、三十年所有的經歷、所有的痛苦、所有的謾罵、所有的扛着壓力前行、所有流過的淚被白過的眼組成的,這一切構成你的認知,在冥冥之中把你劃分到了每一條路里,至於這條路上的選擇、糾結、加班、年終獎,只不過是套用到社會裏的一些表達罷了。

 

比如在如今的這個年代,頂級的人才不需要大公司的歷練,直接便可以去尋找國運。一流的人才要去大公司裏歷練一下如今的浪潮,然後找機會去思考和琢磨,二流人才在公司裏爲那些已經獲得期權的養老人員還有那些功成身退的人才打工,三流人才甚至還活在過去的年代中不能自拔。

 

我們不否認運氣的成分,但從主動選擇來說,十年前加入阿里做移動端程序的人那纔是看到了這一波移動互聯網的大浪潮。同樣十年前開始做手機遊戲的人也是會抓住那一撥大浪潮,

 

再往後,五年前加入的人,可能不會吃到大肉,但會一邊努力工作一邊喝湯。

 

再往後,如今的年代裏,你去了,真心就是給上面這些人打工的。期權、浪潮、發展都不是你的,你唯一擁有的只有二流到一流的思考機會,但這也是這裏面最大的溢價了。

 

 

3

 

進入2017開始,存量市場來臨的前奏期,從最早期的源頭便會發現,公司對於運營合夥人的需求度越來越高,對於技術合夥人和產品合夥人的需求越來越低。如今的年代裏,一個優質的運營大師可以說是重金難求。

 

回頭望向那些被當作傳統行業的領域裏,往往早就是運營當道的年代,連分銷經銷體系都不懂,連供應鏈體系都拿捏不到位的人,往往已經被淘汰掉了。

 

早期底層靠技術,中期外貌靠產品,後期血肉靠運營。所以在初期做運營是很吃力不討好的活,又累又沒有大肉,但到最後的存量市場中的時候又往往是這批人最值錢。

 

除非你所接觸的公司還處在技術紅利期,那麼你去加入它可能還會吃到一點紅利,如果你所接觸的公司已經進入到運營爲王的階段的時候,也基本意味着大肉離你遠去。字節跳動、VIPKID、BILIBILI、小紅書,他們的節奏都是不同的。但都跳不出這個牢籠。

 

互聯網也慢慢的進入了資源釋放的這個玩法階段了。不再是那個年輕人肆意妄爲的市場了。互聯網也開始慢慢進入資源爲王的玩法軌跡裏了。在這個領域裏,技術、產品慢慢變得不那麼重要,傳統行業中資源互換的玩法開始更加重要起來。

 

任何行業都不會免俗,也正因爲如此,在企業中打工,資源滾動纔是最主要的事情,而努力只是你的基礎。越早理解這一點,便會越早的距離所謂的中年危機和行業增速到瓶頸的時候的痛苦遠離一些。

 

不然去看看其他行業中都是哪些人混得開,哪些人黯然失色,哪些人安於命運妥協,哪些人暗淡離開,秦人不暇自哀而已。

 

 

 

4

 

國運是什麼?不是運氣。

 

那是過去、現在的社會發生的林林總總的所有事情的綜合,糅合了政治訴求、經濟規模發展、實業平衡的一個綜合性的大問題。

 

用文藝矯情一點的話說,就是各個小趨勢糅合起來的一個個大趨勢所共同構成的趨勢。這麼多年經歷過的所有新聞所有報告所有行業上下游連接構成的。

 

如何理解國運,爲自己所用呢?

 

第一點,就是不要輕信任何人的言論,收到了別人的信息之後,用自己的腦子思考其中的噪音和信號,在這個過程裏,你會誤判、你會迷失,但這是你理解國運的必經之路。

 

不怕錯誤,怕的是不作爲不思考,而思考最後帶來的辯證,一定會讓你前面犯過的所有錯誤變成財富。也就是不要追求一個完美的結果,要在實踐中追求你的真諦,哪怕摸石頭的時候掉河裏了,你所能承擔的後果無非是衣服溼透或者腳踝劃傷罷了,又不會死。

 

投資人信誓旦旦的說看好你的行業,轉手就去和LP聊天募資去了。投資人也有自己的焦慮,也有自己的中年危機,任何行業都一樣。都知道社會發展必須依賴生產力依賴科技,都知道人工智能早晚有一天改變大多數的行業架構,都知道新基建是我們國家最好的優勢,都知道5G會改變大部分行業的競爭模式和效率方式,甚至會改變很多行業的底層玩法。但不確定在於,你校不準時間、摸不清套路,搞不定資源、分解不透策略。

 

校不準時間,你便不知道要不要在這個時間點出國讀類似的專業,不知道要不要在這個時間點加入類似的公司。

 

好吧,任何行業都是野蠻幾年,發展幾年,巨頭定型,第二梯隊死亡,最後新入局者依託巨頭或者艱辛獨自前行攻克垂直市場,最後要麼被巨頭併購,要麼等待下一輪新的底層革命讓行業重新煥發新機會,無一例外。

 

互聯網已經到了發展末期,哪怕它還處在所謂的投資早期,因爲投資邏輯裏,賭的是下一個重新煥發機會的1%,而不是所有從業者想獲得的50%的收益。

 

同樣一個理工科底子紮實的人,如果他是90後,畢業的年代裏我雙手贊成他加入互聯網,無論第幾梯隊,那都是大肉的年代。

 

而如果他是00後,我更贊成他去做科研,做技術,而不必去在存量市場裏爭奪上面留下來的湯。

 

後者,纔會在未來給你帶來更大的自由。賭國運,很多時候不是方向問題,而是時間問題,校準時間和套路,搞定資源和策略,纔是區別出同樣人才未來不同命運的道路所向。

 

什麼時候一個市場的垂直機會剛剛興起,什麼時候就是校準時間的最好機遇。

 

什麼時候一個市場的垂直機會都已經被普羅大衆所感知到了,什麼時候一個市場也到了資源導向的時候了。

 

什麼時候一個市場中的行業變成了中高層吃大肉僱傭基層努力工作,什麼時候這個市場也到了區分人才人流的時候了。

 

 

5

 

很多人非常容易把“深耕一個行業”和“在一個低效率攀爬行業裏努力”搞混。

 

很多人也非常容易把“投機風口”和“抓住每一個浪潮的能力”搞混。

 

很多時候,恰恰與很多人想的相反,能抓住每個浪潮的短趨勢的能力,纔是這個世界上最牛逼的能力。強於深耕一個行業。

 

深耕一個行業,也可以讓一個人成爲優秀人才,但很多人卻恰恰自己感動自己,把自己在一個低效率環境裏無限努力加班當成是深耕一個行業,用戰術的勤奮代替戰略的懶惰罷了。

 

最慘的事情不是自己不知道,而是自己以爲自己知道。至哀之事,莫過於此。

 

當企業取得了壟斷階段之後,生怕進入下一個輪迴裏,於是開始毫無邊界的拓展業務,爲的就是實現抓住每一個浪潮裏的能力,而不是所謂的企業大了開始投機。實現打開上一個門的鑰匙,恰恰成了下一個時代的巨鎖。

 

於是選擇就會變成:大企業毫無邊界的拓展用來抓浪潮(然後被批評爲沒有夢想的投機)、小企業抓大企業沒抓住的垂直市場然後深耕(然後被批評爲低效率低福利不值得加入)

 

於是又會變成:底子優秀的人選擇去已經大的企業等浪潮(然後爲那些抓住浪潮的第一撥人貢獻汗水)。

 

 

你不是人民幣,不可能讓每個人都喜歡你和認可你的一切。

 

用世俗的眼光去判定別人的選擇,不如迴歸內心,很多人,本身就不是一個投機者。但也絕不是三流人才罷了。

 

互聯網還是不是一個值得加入的行業?對大部分人來說,起點依舊是要比傳統行業,至少在職業生涯的前幾年來說,是要更有趣一點的。

 

但對一些人來說,性價比已經沒有那麼高了,因爲這已經到了沒有大肉存量時代,並且需要付出的勞動力時間和之前並無二致甚至增多讓你不能思考的年代,但不妨礙那些尚未看清滾滾洪流的人去蟄伏,但在存量年代裏,運營比起家卻更值得學習,所留給人的資源積累時間也會更少,任何行業到了這個節點,都是一個效率和獲得的平衡了。互聯網也二十年了。

 

當然,人各有志,但幾年後,對“自由”的概念,就決不僅僅侷限在工作氛圍上了,能夠真正在自己每個思維改變的階段,選擇想做的事,這也許纔是真正的工作自由。

 

直播大浪潮過去了,但是永遠都有年輕人。總有100個年輕人畢業,然後被命運暗暗的分流到多個賽道里。

 

在各自的賽道里,慶幸着、悔恨着。前十年的歡樂時光屬於那些進到實業裏、尤其是互聯網自由的人,再過十年,那些經濟部分的朋友開始崛起,用資源互換構築更自私的世界,再過十年,政治的朋友終於厚積薄發,掌握了權力與民生的平衡。

 

然後慢慢的,100個人中,90個人在不同的年份被篩選掉了,迴歸到一棟棟鋼筋水泥裏的家庭中,回到柴米油鹽裏,將自己多年未曾訴說的心願,埋到下一代的心中,生根、發芽、腐爛、變換。

 

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節奏,但這個世界不會允許每個人都一路順風。當然,每個人也都是第一次活這一生,也都是最後一次活這一生,雖然都是一個又一個圍城,但沒體驗過後悔,也算是一種後悔吧!

 

正因爲有了這些圍城,纔有了圍繞這一切所帶來的社會發展罷。誰還不是爲了吃一口飯。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