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現在

看到去年,前年畫得畫,我有時也在懷疑:這是我畫得嗎?現在如果再畫的話,還能畫成這樣嗎?超越這幅畫是不是會有些難度?因爲時斷時續,手有些生了。

有一天,朋友發到我微信七八篇文章,我以爲是孩子的英語短文翻譯,略看了一眼沒太在意,當眼睛掃到第三篇的時候,看到了我的署名,我滿是疑惑:這誰怎麼署了我的名字?

我問友人,友人說是我寫的,我從腦海中努力搜尋記憶,原來確實是我寫的,寫在十年前,那個時候寫了很多,到處投稿,上稿的沒幾篇,很多因換電腦或做系統的緣故,上稿的都寄來了樣報樣刊和稿費,沒上稿的也不知都弄到哪裏去了。

那幾篇原來是當年發給朋友看的,沒想到她還一直爲我保留着。

人的細胞幾年重新大換一次,十年前自己寫的東西,朋友不提醒我,我完全沒有記憶了。

所以說,十年後的今天,如若讓我再次寫這些,完全寫不出來了,更別說超越了。

畫畫如此,寫作如此。

還記得當年做的那些數學題,物理題,筆記,圖畫得那樣細緻,今天再讓我去做,完全不會了,早就着粥嚥到了肚裏去。

當年學電腦練五筆,那枯燥的五筆字根,白天我在桌子上練手指,晚上在腿上練,邊睡覺邊在腿上練,沒事找張報紙就練打字,終於練到每分鐘120字以上。

而現在,讓我學下鋼琴,當然學鋼琴比學五筆難多了,知識也豐富多多了,共同點都是用手指,我卻拿不出當年學五筆的勁頭來了。

不是說,學了鋼琴就做什麼,當鋼琴家,鋼琴老師這種不切實際的想法,我想都不會想,我只是想着,動動手指,動動腦子,不至於癡呆。

那時候學電腦的很少,別說家裏有電腦了,只能到電腦學校去練,因爲練的機會少,所以珍惜。

現在家中有鋼琴,也不是沒有地方練,反而不珍惜了,甚至拿鋼琴當起了大玩具。

以前經常跑圖書大廈,圖書館,去一趟買幾本,或借幾本回來,要不就在那一看半天書才離開。

現在有幾年沒去圖書館了,當年辦的借書卡,在櫃子裏“躺”了很久了。圖書大廈路過時去買了兩本書回來,至今還是當時翻了翻。

以前很重視過年過節的短信,而且不羣發,基本上逐個發祝福,還要署上名字,防止對方不知道是誰發的,發完後再盯着屏幕,留意對方回了沒有,把此事看得非常之重。

如今,用QQ的都少了,別說短信,微信上儘管說句話,發個文字也不要每條多少錢,卻懶得發了,覺得沒有必要,太假,發給別人,別人會不會早把我忘了,或者過多打擾別人也不太好。

以前,沒男朋友的時候,想着以後有了男朋友,要如何如何對他好。

有一天,終於踏入了婚姻殿堂,隨着柴米油鹽醬醋茶,雞毛蒜皮的事事非非,嫌他罵他辱他。

沒孩子的時候,着急上火哭泣,待懷上了孩子,翻閱字典辭典網上查閱,起個什麼好的名字,將來給孩子什麼教育都憧憬好了。

而孩子降臨了,小時嫌他拉潵髒,頑皮太鬧,稍大一點犟嘴太煩,所以打他罵他辱他。

2008年,我買了兩本開淘寶的書,一面學習,一面對照其練習,終於我開了幾家店鋪,我成了師傅,帶了幾個學生,目前爲止,我教會的還有兩人在開淘寶店。

如今,淘寶大勢已去,店家多跑到拼多多,此時,我不得不拉下我這張老臉,去問當年我的學生,跟他們講,以前我是他們淘寶的老師,現在我要做他們拼多多的學生了。

以前搜尋各種約稿函,專門建立一個QQ,把編輯們都建好組,按照約稿寫作,不停的找到投稿郵箱,往郵箱裏發文章,期待着被編輯看上。

當然,石沉大海的多,但還是爲北京的三家雜誌和臺灣的一家雜誌寫稿,每月領着工資,再賺着美元稿費,有種小傲嬌。

現在投稿機會比以前多很多,尤其是公衆號多是有償徵稿。因知道靠寫文吃飯很難,所以乾脆放棄了投稿的想法。

嘗試都不去試了,又不是大作家,怎麼可能人家會求着我去寫呢。

以前不成熟,卻有股蠻勁,現在看似成熟,實則倚老賣老,不努力,不上進,沒追求,沒理想了,活成了一具活殭屍。

比較了以前和現在,還是喜歡以前的我,討厭現在的我。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