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請功臣吃飯,劉伯溫翻過酒杯一看,頓時就面如死灰

公元1395年,在南京城的皇宮中,一個白髮蒼蒼的老人家獨自踱步,身後的大殿,在夕陽的餘暉中,反而顯出一股朝氣蓬勃的內勁。也難怪,這座被朱元璋動用二十七萬人建成的宮殿,只不過才落成28年。

28年,對於金磚紫瓦來說,那不過就是彈指一揮,但對於一個皇帝,那已經可以足夠耗盡他的雄心霸志,把他消磨成一個普通的老頭子罷了。

就在這一年,朱元璋這一個六十八歲的老人,在南京城向天下人頒佈了一道《布皇明祖訓》,作爲開國的帝王,他要給子孫留下訓條,指導他們如何才能固守江山。


《祖訓》留下後,在五月份,朱元璋又親自發出了一條手令,字數不多,卻讓天下人爲之一振,這條手令中,朱元璋廢除了一些殘忍的肉刑,並且聲稱,以後有任何人膽敢要恢復這些刑罰——“文武大臣,即時劾奏,處以重刑”,朱元璋一改本性,竟然做起了活菩薩,這讓所有人都摸不到頭腦。

朱元璋在洪武二十八年的轉變,並不是逢場作戲,因爲到了這一年,他儼然成爲了孤家寡人,那些一起打江山的臣子們,都提前去了黃泉路,他捋着白鬚,可以放心的把血手給洗乾淨了,皇權已經是穩如泰山,他用殺,殺,殺的法子,讓天下官場經歷了二十多年的噩夢,能夠逃過這個夢魘的,卻只有劉伯溫一個人。


時間撥回到洪武四年,在這一年,朱元璋的周圍,環伺着一羣開國元勳:李善長,胡惟庸,陸仲亨,朱壽,還有一個智謀通天的劉伯溫,這些人打來了天下,一個個封侯賜爵,就好像一羣剛得到新地盤的獅羣,大家都想在勝利的狂歡中,好好的慰勞一下自己的獠牙。溫文爾雅的劉伯溫,也經不住發起了牢騷,說自己只被封了一個誠意伯,比起遍地的公侯,他有點不平衡。

七月十二日,所有人接到皇帝的諭令:七月十五中元節,爲陣亡將士開壇祭天,之後宴請諸位爵勳大臣。 宴會當天,劉伯溫接到了太監的傳話,說是皇帝囑咐,要劉伯溫坐在公侯的桌席上,這是皇帝的照顧。劉伯溫不由得心中一緊,好像被皇帝聽到了什麼風聲,但劉伯溫也沒有太過在意,以劉伯溫的功勞,自然可以和那些公爵侯爵坐在一起。


等到朱元璋緩緩而出,大家三跪九叩,然後宮樂始奏,仙娥舞動,一派君臣和諧的景象。 但劉伯溫突然覺得桌上的酒杯非常的異樣,他看了一眼,心中起了疑惑:宮中規制,皇家宴會,酒器要用純金式樣,但是爲何今天的酒器,卻是一個瓷杯,他舉目四望,看到大部分的官員,手中皆是金盃,只有爵位在身的功臣們,清一色都是瓷器,劉伯溫拿起酒杯,翻轉過來,只見杯底四個字:建隆官制。


劉伯溫嚇得面如死灰,差一點失手掉了杯子,他看向宴臺上的朱元璋,皇帝只是一臉的祥和,身邊離他近些的李善長等人,大大咧咧向皇帝請酒,朱元璋來者不拒,一飲而盡。劉伯溫坐立不安,這些酒杯是故意安排的,建隆年,就是宋太祖剛登基時的年號,而宋太祖杯酒釋兵權的故事,那是人盡皆知的。

朱元璋用這些杯子,無非是暗示這些功臣,你們主動的卸權,大明朝也可以傳出一段“君臣相安”的佳話,但只有劉伯溫心細如塵,才覺察了出來,劉伯溫看出了玄妙,也嗅到了濃厚的殺機,《明史》記載,劉伯溫在洪武四年,先後三次請辭官位,朱元璋象徵性的反駁兩次後,放他回了老家,最後劉伯溫成爲寥寥幾個,得以善終的功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