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M緊張了 中國大愛的RISC-V架構正步步緊逼

本文轉自雷鋒網,如需轉載請至雷鋒網官網申請授權。

PC時代成就了x86,移動互聯網時代ARM是絕對的主流,即將到來的IoT時代,哪種指令集架構會成功?不少人看好RISC-V。

隨着RISC-V在全球範圍內,特別是在中國關注度的提升,ARM顯然感受到了壓力,並公開質疑RISC-V面臨的成本、生態系統、碎片化、安全性、設計保證方面的問題。

讓ARM真正感受到壓力的,既不是開源也不是性能,而是靈活性?

RISC-V基金會成員

RISC-V的中國熱潮

RISC-V是一個精簡指令集架構(ISA),源自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2010年的一個新項目,其架構簡單、完全開源,且可通過擴展指令做定製化。推出幾年後受到了全球範圍內巨頭們的支持,英偉達、西部數據、谷歌、高通、微軟、華爲、阿里巴巴等都加入了RISC-V基金會。並且,在印度政府的大力資助下,RISC-V還成爲了印度的國家指令集。

國內RISC-V指令集更是受到關注,特別是去年的中興事件引發了全民對中國芯的關注。“中國RISC-V產業聯盟”和“中國開放指令生態系統(RISC-V)聯盟”也在去年相繼成立,上海市經濟信息委發佈的《上海市經濟信息化委關於開展2018年度第二批上海市軟件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集成電路和電子信息製造領域)項目申報工作的通知》中包含了基於RISC-V指令集架構的處理器芯片方向,可以被視爲國內首個支持RISC-V的相關政策。

除了聯盟和政策,國內的企業也在推動RISC-V的發展,中天微去年9月發佈了支持物聯網安全的RISC-V處理器,同月,華米也發佈了RISC-V開源指令集可穿戴處理器。

此時,非營利性組織RISC-V基金會希望進一步加速RISC-V生態系統在中國的發展,爲此成立了中國顧問委員會,並任命半導體資深人士方之熙博士擔任主席,帶領委員會在中國推廣RISC-V的應用,對RISC-V基金會的教育與應用推廣戰略提供指導性意見,同時作爲RISC-V基金會和中國政府之間的橋樑。

RISC-V的熱潮仍在持續,2019年5月6日,RISC-V基金會開啓了爲期11天,跨越5個城市的RISC-V中國路演,在開幕站深圳,阿里巴巴集團平頭哥半導體、芯來科技、晶心科技、UltraSoC、GreenWaves、SiFive等國內外的公司分享了他們在RISC-V方面的最新進展以及對RISC-V發展的見解。

RISC-V能讓中國芯能避開走不通的兩條路

方之熙在半導體領域有30餘年的豐富經驗,擁有近40項全球專利,曾任英特爾副總裁,並擔任了英特爾中國研究院第一任院長。

對於中國的RISC-V熱潮,方之熙接受專訪時表示:“RISC-V在中國受關注有許多原因,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中興通訊事件之後,從民衆到產業界都意識到芯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產業,中國必須有一套自主可控的芯片。”

RISC-V基金會中國顧問委員會主席方之熙博士

“但有兩條路被證明是走不通的,一條就是關起門來自己做一套東西,比較典型的就是龍芯。因爲芯片還是一個商品,性能再高,沒人用就無法體現出價值,所以必須有相應的生態系統發揮價值。第二條路就是跟在別人後面,國內有許多公司做x86、ARM、IBM Power的芯片,在某些特殊領域,用這些指令集架構確實可以做一些事情,但是因爲受到ISA所屬公司知識產權(IP)的控制,很難取得成功。”方之熙進一步指出。

RISC-V這個全球開放的架構沒有知識產權的限制,對中國而言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方之熙表示, RISC-V既不是關起門來自己做,也不是跟在別人後面,提供了很好的機會,希望中國能夠抓出這個機會,開發出自己的CPU或者MPU(微處理器)。

不過,生態的建設對於一個指令集的成功至關重要,因爲在芯片行業裏,在構建生態系統時,一開始就有軟件支持架構,之後的形態就很難改變。RISC-V生態的建設剛剛起步,其中涉及到很多軟件,特別是系統軟件,但系統軟件本身不賺錢,RISC-V又是開源,因此美國RISC-V基金會董事會提了很多建議,希望美國的大公司或政府能出資。

“系統軟件很難由一家公司來做,因爲這是爲所有的RISC-V公司服務,目前美國方面還沒有熱烈的響應。我認爲如果中國能有一些項目或者資金的投入,對於增強中國在RISC-V領域的發言權,以及研發中國的CPU,都是很好的機會。”方之熙表示。

靈活性纔是RISC-V最大的競爭力

從構建中國自主可控的芯片的角度看,開源開放的RISC-V確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那麼從技術角度看,RISC-V的競爭力是價格、性能還是功耗?

方之熙認爲是靈活性。RISC-V是免費開源的指令集,包含基本指令集、可選擇指令集、用戶指令和特權指令。基本指令集是任何使用RISC-V的公司或個人都必須實現的,操作系統和軟件也建立在這個基本指令集上。

可選指令集讓使用者可以選擇支持或者不支持,用戶和特權指令集則可以根據應用場景需求增加。

RISC-V的優勢

可擴展指令集可能帶來碎片化問題,這也是ARM對RISC-V提出的質疑之一。對此,方之熙表示:“開源的硬件和軟件確實要關注碎片化的問題,對於RISC-V,由於基本指令集是必須實現的,系統軟件也侷限在基本指令集上,因此通過必須實現的基本指令集和系統軟件的方法避免碎片化。”

他進一步表示,正是因爲RISC-V提供了可拓展指令集,也讓RISC-V具備了靈活性,這一點非常重要。

x86和ARM的處理器都很好,但是某一家公司希望英特爾爲x86處理器增加某些特性的時候,英特爾幾乎不可能這樣做,即便增加了特定的功能,價格也將隨之上漲。

ARM作爲通用的設計非常好,但許多MCU的公司都用相同的內核,差距更多的是在I/O上,同質化很嚴重,最終就成了價格的比拼。

還有不少人可能期待RISC-V的免授權費帶來的價格優勢,方之熙認爲這並不會成爲RISC-V最大的優勢,RISC-V會將低端的設計完全開源免費,ARM也能夠把簡單的設計開源免費供大家使用,想要使用RISC-V的公司還是應該關注RISC-V可以根據應用場景實現的差異化。

性能和功耗方面,由於沒有x86或ARM指令集揹負的兼容性的包袱,從這個角度看RISC-V指令集對提升功耗和性能有很大的好處。

但方之熙強調:“指令集與性能和功耗的關係不是太大,最主要的還是設計功力,一個團隊如果設計過幾個芯片後就會有比較強的功力,同樣的指令集架構他們就能設計出功耗和性能更好的處理器。”

RISC-V的靈活性在AI中同樣可以發揮作用。方之熙表示,AI中的信息安全更加重要,RISC-V的方案比較靈活,更容易實現安全的性能。

RISC-V的靈活性將在四大領域展現優勢

既然靈活性是RISC-V最重要的特性,那這種靈活性在哪些領域能體現出來?

方之熙認爲,第一個領域是IoT,這個市場本身也面臨碎片化的問題,開發者可以開發RISC-V的用戶指令集,滿足從低功耗的可穿戴設備到普通家電再到工控市場等的芯片。

第二個市場是專用芯片,比如西部數據以及Nvidia開發專用的RISC-V控制器,他們可以加入新的指令,不僅能降低功耗和提高性能,還能夠設計不同的安全機制和安全算法。在國內,高鐵、電網等細分市場對專用芯片也有很強的需求,還能夠滿足自主可控的要求。

第三個市場是數據中心市場,亞馬遜、谷歌、Facebook都有自己的數據中心,但現在的數據中心處理器的功耗是非常大的問題,由於這些公司在軟件上不依賴於其他公司,因此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以及商業模式設計適合自己的RISC-V處理器。特別是在AI時代,不同的深度學習算法對於硬件架構的要求差距很大,這時候靈活的RISC-V處理器能夠更好地滿足要求。

第四個市場是邊緣計算市場,這個市場目前正在快速發展,但被業界廣泛地看好。在邊緣計算市場,同樣有非常多的應用場景,比如智能家庭、智能交通、智能樓宇、智能工業,這些應用對芯片的性能、功耗、安全性都有不同的要求,RISC-V的靈活性可以很好的發揮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RISC-V的標準指令集裏還沒有安全指令,但可以用國際通用的方法比如TrustZone去實現安全機制。但ARM的經驗告訴我們,這樣統一的方法很容易被黑客發現問題或者攻擊。

因此RISC-V基金會進行了許多討論,發現信息安全在不同的領域和不同的國家很難有統一的方法,因此信息安全委員會目前更傾向於不在RISC-V中加入統一的安全指令,而是讓不同的領域和地區自己確定安全指令。當然,這些安全指令相互不重疊。

方之熙表示:“真正理解RISC-V的優點,利用好RISC-V的靈活性優勢,能夠根據應用的需求設計出差異化且合適的RISC-V芯片滿足市場需求,它一定比ARM好,將來會成爲這個領域的第一名。”

使用RISC-V需要拋棄短平快的想法

據雷鋒網瞭解,今年1月份國內大概有60多家公司想使用RISC-V,但其中想設計RISC-V CPU的公司不到三分之一。

因此,方之熙也特別指出,RISC-V雖然是開源的,但不是像Linux和Android一樣拿來就可以用,RISC-V是一個指令集架構,想要使用它還要做很多設計工作,這些工作不僅必要而且辛苦,甚至比ARM的設計還要難一些。

“想要做RISC-V的公司一定要拋棄短平快的想法,因爲芯片和互聯網不一樣,不是更早把芯片推向市場就能佔有市場。性能、可靠性、安全性更強,但推出時間晚一些同樣能佔領市場,關鍵還是要沉下心認真研究應用的需求,讓RISC-V芯片適應這個市場,讓客戶願意用。”方之熙進一步表示。

RISC-V基金會成員數量

另外,RISC-V在全球範圍內有超過235個成員,加入基金會的中國公司只有二十多個。方之熙對此表示,希望鼓勵和看到更多中國公司加入RISC-V基金會。

他表示,加入RISC-V基金會每年的會費最低只要5000美金,對於一家公司而言這並不算很多的費用。但加入基金會有很多好處,不僅能夠參加委員會的各種活動,能夠與來自不同背景不同公司的人討論各種提案,也能夠加深對RISC-V的理解。

並且,RISC-V基金會非常民主,在討論新的指令和標準時,如果中國公司不參與其中,如果有建議自然就不會被採納。

小結

RISC-V作爲新的開源指令集架構引發了全球的關注,去年ARM建立網站對RISC-V攻擊的行爲表明了ARM對於這個新架構的擔心。

在採訪方之熙博士的過程中,他一直強調RISC-V靈活性的優點。這從很大程度上證明了讓ARM真正感到焦慮的,是RISC-V的靈活性,這種靈活性能夠更好地滿足未來市場的需求。

基於RISC-V的靈活性,它能夠在IoT、專用芯片、數據中心、邊緣計算市場發揮出性能、功耗、安全性的優勢。

當然,我們也要看到RISC-V確實存在的問題,比如碎片化的風險,以及生態系統的建設還處於非常早期的階段,想要設計相對複雜的RISC-V芯片仍然需要工具鏈的支持。

不過,一個指令集的成功涉及到許多因素,因此RISC-V能否成功我們拭目以待。至於中國芯能否抓住RISC-V的機會實現自主可控的一套芯片,我們保持樂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