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產品經理這半年來的經驗總結(一)

前言
先說一下自己的情況,國企兩年半項目管理,今年3月份決定轉行到互聯網做產品經理,遂裸辭外出,後應聘於一家創業公司,從零起步,在4月初到9月末這段期間,實現從產品門外漢——產品助理——產品經理——產品主管這個過渡,從最開始只負責一個功能,到可以接手APP+後臺兩條產品線的規劃工作,並帶領一個產品團隊。

這也是我在《人人社區》發佈第10篇文章,我將之前所有的文章,重新看了一遍,都是一段段心路歷程,因此將這半年來走過的路,增長的經驗,學會的方法,分享給各位。

第一篇:學習和增長經歷。主要記錄自己從產品小白到產品主管的心路歷程。
第二篇:提升路線和方法論。主要說明每個階段的大致規劃,以及形成的方法&體系。
第三篇:關於未來發展和規劃。咱們來說說未來的一些事情吧。
問題回答:

Q1:你是怎麼在1個月內面試40家公司的啊?

P:我投了500+份簡歷,各種網站,只要是互聯網公司靠譜一點的,只要打電話一般都會過去看看,目的是積累面試經驗;後期修改簡歷,重點突出了使用計算機方面的工作,最重點的是自己設計了一個app原型,並寫了一份PRD文檔,每次面試都會帶着,去給面試官看,就這樣。

Q2:小白一枚,沒有經驗怎麼辦?要不要參加培訓課程?

P:培訓課程也是要花錢的,花錢教你畫原型,而畫原型只要下載axure,隨便看一份教程,保證1天就能解決80%以上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別人我不知道,反正我沒參加,總之各有各的好處,通過培訓能夠快速上手操作,不培訓邊學邊做也能快速提高。

Q3:產品入門,有沒有什麼書籍推薦?

P:隨便百度,都是推薦!我在初期只看了2本書,《啓示錄》和《簡約設計》,然後面試的時候都沒用上。工作一段時間後,覺得自己設計能力比較差,看了5遍《用戶體驗要素》,做出來的原型依然被說醜!但規劃能力得到明顯提升,邏輯清晰很多。總之,帶着問題去看書,收穫會很多,學的也很快。

Q4:是不是轉行當產品經理,原來的工作經驗就沒有用了?

P:應聘期間,沒多大作用,零基礎做個原型出來真的比什麼都強,哪怕是照着app扒下來,我從產品門外漢——產品助理,只用了一個原型的時間(5天)。工作後,原有經驗非常有用,而且很大程度決定你在產品經理中未來的一個方向,你是什麼類型的,做產品的風格1-2個月內就能凸顯出來。

半年內的5個階段性成長
入門期——高速提升期——波動期——沉澱期——穩步提升期。

Stage1:入門期(15天)
兩週時間,爲了瞭解什麼是產品,該怎麼做產品,我用2周時間,將公司所有產品的頁面,用axure畫了一遍,基本上每天8點準時到公司,晚上8點以後離開;期間,參與產品迭代開發討論,傳達Boss需求。15天內得到整個團隊的認可。

我做的事情:
1、熟悉產品,畫原型,照着app全部頁面畫了個遍(細節因素並未考慮)。

2、熟悉團隊,瞭解每個人的做事風格和行爲習慣,虛心向技術開發瞭解產品開發的實際情況,不懂的地方會找他們空閒時間進行溝通,對於需求方面的問題,只要老闆在,我就會去問清楚詳情。每次討論,我都只聽着,不發表意見,並記錄每個人的意見。

建議:
1、新手如果什麼也不會,沒有經驗,建議多去畫原型頁面和跳轉鏈接,找找感覺,把最基礎的工具給用熟練,以後再畫原型的時候,可以手到擒來;如果有一定經驗,建議把每一個細節性的操作實現了,多去做幾個,便可以發現其中交互不夠完善的地方。

2、傾聽比提意見更容易讓人接受。產品經理一般都願意說幾句,這個時期,融入團隊纔是第一要素,讓別人能夠快速接受你,才能夠在日後方便開展工作,如果上來別人就對你抱有敵意,那麼在日後的溝通中,很容易出現問題。

Stage2:高速提升期(1-3個月)
在這個時候,你將迎來自己野蠻生長的時候,在產品方面,有天賦和熱情的人,能夠表現出強烈的願望,爲了一個功能,可以較真半天,實現其中每一個細節,初級產品的思維和理論框架會逐漸形成,這個時期產品基礎必須打牢,否則在後期中,很容易出現產品細節考慮不周詳,想法多而實現不出來的現象。

我做的事情:
1、瘋狂加班,早8點晚10點(正常上班:早9晚6),參與到每一個版本迭代的功能設計,提高產品設計能力,對需求理解的能力,惡補相關設計、交互知識,完善每一個功能實現的邏輯,測試產品功能,確保產品上線無誤。

2、建立公司標準統一PRD文檔模板、BUG管理模板、需求管理模板,根據模板,書寫每一份文檔,定期修改模板、完善模板,接收技術團隊反饋信息,逐步細化每一個功能點的實現說明和邏輯說明。

3、積極溝通,與老闆溝通產品方向的問題,確保自己的想法能夠觸達到老闆;積極和技術溝通,把邏輯上有問題第一時間解決掉,然後改各種bug(說到bug,第一次參與測試,測出來100多個我認爲的bug,直接懟給技術——差點沒打死我/(ㄒoㄒ)/~~)。

4、(粗略)看報告、看競品、看分析、看文章,日常空閒了,便會去人人、知乎等網站查看一些別人寫的分析報告,學習新的知識,好的理念和方法都會記在本子上,一些行業報告會存在收藏夾中,幾乎每天看2個小時左右。

我的收穫:設計功能基本上無障礙,逐步能夠理解管理層提出的每一個需求,能夠實現需求的管理,PRD文檔基本成熟,溝通能力一般(程序員太難溝通了)。

tip:有一次,週末加班,整個樓層的南面就我們這一家公司開着門,正好碰見一羣領導來參觀視察,園區負責人進來希望我能給他們講解一下本公司的產品,我硬着頭皮答應了。10分鐘後,進來能有50多個人,然後我說了一堆廢話,人家聽了5min不到就全走了,深深自責,下定決心好好了解產品的核心。

建議:
1、做好基本的工作——文檔、原型、溝通。要想快速的提升,加班是必不可少的,通過加班,可以更好的自我學習,利用更多的時間,來填補產品方向的空白,利用加班時間,好好思考功能的設計、文檔的書寫、競品的分析等等,完善這些基礎性的工作。

2、學會理解、管理需求。明確需求是怎麼來的,清楚爲什麼要做,知道怎麼實現,這是理解&實現需求的3個步驟。很多的需求我們沒法在短時間內實現,我們便要將這些需求存放起來,以待日後拿出來實現,這個時候就要將需求分類、分程度進行管理,基本一張Excel便可以解決。

Stage3:波動期(1個月)
這人有了點成果就開始膨脹,然後開始犯錯了,接着就被打回原形。開始時覺得幹起什麼事來都得心應手,覺得什麼事情自己都乾的來,設計的功能也一定有人會使用,下個版本就是產品爆發的時間。結果就是,一切如舊,沒有提升。一時間,競不知道如何是好,情緒波動很大,總覺得自己能做,但仔細一想卻終是覺得做不好,我知道這是到了瓶頸。

我做的錯事:
1、產品規劃完全脫離實際,跟着領導一起想入非非,設計的功能實現起來非常複雜而且困難,給技術造成很大壓力,並且多次返工,強行上線版本,bug居高不下。

2、錯誤估計技術實際開發實力,公司當前實際情況,人員情況。當時公司正面臨着團隊大換血的時期,各方面都不夠穩定,老成員的離開、新成員的加入,導致產品對接期間產生許多未知的bug,而且還要強行推進功能的實現。

3、文檔不適用新人並未及時改正,新人看不懂;原型設計,交互邏輯缺失,開發結果出現很多問題,導致項目延期,多次迭代版本修改bug。

我的思考
總結問題,分析問題,拿出解決方案,然後仔細與領導進行討論,重新規劃產品主要方向,改善了設計產品固執的思維,不再“軸”一個理論體系, 重新規劃自我提升路線。這個時期,自我否定和自我肯定同樣重要,並且要有打破常規的勇氣,拆散已經形成的理論體系,從新構建產品的世界觀,突破瓶頸,就是這麼簡單。

建議
1、時刻對自己進行審視。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瞭解自己,才能更好的打仗,產品經理必須要對自己的能力做清楚判斷,小步試錯,多次迭代完善,不能一口吃個胖子。每做一個功能的時候,多去問問自己爲什麼,怎麼做最好。

2、失敗不要氣餒,回頭重整士氣。產品經理很容易影響他人的情緒(多數是懟),如果你情緒很down,那麼在交流過程中也會出現詭異的氛圍。

Stage4:沉澱期(1個月)
發現了自身很多的問題,一下子被打回了原形,受到了多方的指責,用戶負面反饋急劇增多,用戶流失嚴重,很難受。雖然明知道不是自己一個人的問題,但在關鍵時期沒有堅持產品經理的基本職責,也是失職。

我做的事情:
1、深入瞭解資源問題。瞭解自己能動用多少的資源,包括:時間、資金、技術、跨部門協作等等,從公司內部進行剖析,分析公司現在所處在的位置。

2、分析人員管理問題。重新招入測試人員,減輕產品負擔,與每一個成員進行溝通,瞭解他們的真實想法,以及對產品的意見,然後總結原因,上報給公司領導,然後再仔細討論這些問題,以及如何解決。

3、總結自身問題,重新規劃路線,專攻一個領域。總結4~6月份出現的種種問題,分析每一個由自身導致問題產生的原因,找到自己薄弱的地方,然後制定一份半年提升表,按照月份,每個月實現其中一個計劃目標。

建議:
1、沉澱期是自我剖析最好的時間,主要分析三個問題:我是誰,我從哪裏來,要到哪裏去,以公司或者產品爲主題,仔細的分析下去(這三個問題,我第一次想得時候,竟然無法準確的回答上來,這就是對產品理解的不足)。

2、總結經驗和方法,形成體系。每次版本更新迭代的時候,產品經理都能形成一定的方法,但是一直都沒有體系,在這個時候,將自家每個版本的方法論重新整理一遍,然後分析不足之處,非常有利於思路的擴展,理論框架的完善。

3、聚焦內部的同時,逐步擴大外部視野。在內部,做產品要多關注其他人的意見,接受用戶的反饋,學會分解工作,制定優先級,然後引領產品的導向;其次,要將視野放在外部,慢慢去了解行業的動向。

Stage5:穩步提升期(現在)
到目前爲止,已經經歷了大大小小20多個版本的迭代,產品也終於從0-1走向了正軌,這個時期,總算覺得自己做了一件有意義的事情。

嗯,然後回頭又被技術、運營、UI各懟一遍,一場硝煙又瀰漫、相顧無言淚兩行~~~

我正在做的:
1、學會控制節奏。這點我放在第一位講,之前經常被各種領導帶節奏,導致加班頻繁、狀態堪憂,現在每個版本前,我都會仔細的思考一些問題,然後將我的見解說出來,以實際的角度來闡述問題(時間、範圍、成本、質量),即使我的意見最終不會被採納,那領導提出的需求,也需要在我正常可控的範圍內,這是我提出的要求,除非領導要強制執行。

2、開始橫向發展。主動關注產品戰略、行業觀點、業務模式,提高眼界,希望能夠從更高層次來審視產品。這是產品經理能力提升的一個必經過程,主要培養自己的大局意識和核心意識,領導的優勢在於經驗豐富,但產品經理可以隨着成長,更加的專業,當你在某個小領域的知識和經驗超過他時,那你便能輕鬆的說服他。

3、關注產品本身。這裏有兩點,一是從外部關注產品,通過分析競品,分析相似產品,來提高自己對某方面功能的設計能力;二是從內部關注產品,通過建立數據分析體系,對產品進行埋點,以數據來驅動產品的功能迭代。這兩點是我最近主要做的事情。

4、思考更多細節。APP異常情況處理、極端邏輯的判斷、交互設計、數據異常等,通過這些不斷深入細節末節的功能操作,完善產品的體驗;其次,參與其他崗位的工作,每天定時回訪幾個用戶,與客服、運營、市場等同學交流,談談自己的感受,傾聽他們的想法,雖然現在看起來對產品的優化還沒什麼作用,但對於自己思維的拓展確實有不小的提高。

這裏就沒有建議了!

最後
做了產品經理一段時間後,必須要對自己有明確的認知,不少的小夥伴在反饋中說到,不知道自己適合做哪些類型的產品,感覺每一個都可以,但每一個都不深入。我建議工作一段時間後,找出自己能投入最大的方向,瞭解什麼是自己能夠做好的,然後選擇行業。

產品經理的行業有很多:電商、社交、教育、金融、ToB、ToC等等,你要依據自己的興趣選擇自己的一個方向。比如,我非常適合ToB的行業,這源於自己單位出身,與大型軟件公司進行過交流,瞭解這部分的一些知識。這裏一旦定位,便要潛心專研,專供這一個領域,才能得到長足的發展。

產品經理分類有很多,比如:功能型、數據型、商業型、策略型、項目型,依據自己的優勢選擇產品推進的類型。比如,我十分看重項目的推進,致力於解決項目中出現的問題,保證產品的準時上線,所以定位項目型產品經理(不排除以後的轉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