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導圖(一):高效的思維工具

從線性思考到非線性思考

人類的思維可以分爲線性思維和非線性思維兩種。一般來講,線性思維是一種直線的、單向的、單維的、缺乏變化的思維方式,如邏輯思維;非線性思維則是相互連接的,非平面、立體化、無中心、無邊緣的網狀結構,類似於人的大腦結構和血管組織,如發散性思維、系統思維。這兩種思維模式雖然存在着巨大的差別,但卻無優劣之分,它們之間各有利弊。線性思維有助於深入思考,探究到事物的本質非線性思維有助於拓展思路,看到事物的普遍聯繫。總體而言,非線性思維是爲了支持線性思維的深入進行,線性思維是最終目的,而非線性思維是輔助手段

29737-6jf0i292tii.png

然而,由於線性思維的簡捷性和經濟性,人們對線性思維產生了很強的依賴,從而忽視了非線性思維的存在。直到20世紀80年代末,纔有學者首次提出了非線性思維的概念,將其從線性思維的模糊模型中抽離出來。而隨着信息時代飛速發展,科技的快速進步,大量的、高難度的信息攝入人腦,信息超載使線性思維不堪重負,而非線性思維正好解決了這個問題,使得大數據與複雜系統的處理變得簡單、快捷、高效。

人的思考過程本身是線性與非線性並舉的,它們相互依存,相互促進。人類的知識結構本身則以非線性爲主。語言和文字的發明是人類幾千年文明得以傳承的重要載體,然而,遺憾的是語言和文字都是線性的。這樣一來,線性的語言和文字在很大程度上成爲人類思考的桎梏,在很大程度上束縛了思考的進行,在信息過載時讓人腦顯得力不從心。因此,我們需要藉助非線性思考工具重新放飛我們的思考。

思維導圖正是這樣一種非線性思維工具,幫助人們在很大程度促進思維的發散,拓寬思維的廣度。

思維導圖的優勢

思維導圖是放射性思維的表達,因此也是人類思維的自然功能。

思維導圖有 5 個基本的特徵:

  1. 焦點集中——注意的焦點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圖像上;
  2. 主幹發散——主題的主幹作爲分支從中央圖像向四周發射;
  3. 層次分明——分支由一個關鍵圖像或者寫在相關線條上的關鍵詞構成,比較不重要的話題也以分支形式表出來,附在較高層次的分支上;
  4. 節點相連——各分支形成一個相互連接的節點結構;
  5. 使用顏色、形狀、代碼等。

焦點集中,是指我們在畫思維導圖的時候,一定要能夠突出中心,如果我們拿到一張導圖而一眼看不出它的中心,那麼這種圖無疑是失敗的。而突出中心最常用的辦法就是使用中心圖形或醒目的藝術字來代替普通文本,這樣容易讓我們一眼就能抓住導圖的核心。就像當我們看到下面的思維導圖時,一眼就可以看出這張圖是要講思維導圖的特徵。這一點至關重要。

70741-b5unke5xme5.png

主幹發散,是指在我們拿到一張導圖的時候,我們能夠一下子找到它的主幹分支,而不是一片混亂。在上圖中,我們很快就可以知道,思維導圖的特徵是分爲5大部分的,每一分支下面有各自的內容,條理非常清晰,這就保證了我們能夠快速高效地對思維導圖進行理解加工。

層次分明,這主要強調的是,導圖內容並不是隨意發散、隨意安排的,是按照知識內部的結構來進行分級加工的,重要的話題、與焦點聯繫密切的話題要儘量放在靠近導圖中心的位置,而一些相對來說次重要的內容安排在導圖邊緣的位置,這樣就能夠保證學習者很快地掌握導圖所要講的重點內容,以及這些內容之間的層級關係等。

節點相連,顧名思義就是思維導圖的內容不是孤立的,而是通過線條連接成了一個整體。這裏每一條連線都代表着一條思考路徑。

圖形、顏色和代碼,這就比較容易理解了,當我們在繪製思維導圖的時候,爲了可以有效地刺激大腦,一般使用豐富的圖形、顏色等,當然圖形一定要與內容緊密聯繫方可使用,可以不用,但也不可濫用,如果用得不合適反而是對主題內容的干擾。不可否認的是,使用這些元素可以讓思維導圖變得美觀、和諧、舒適,但這絕不是使用思維導圖的最終目的。很多人在剛開始繪製的時候,往往捨本逐末,看起來很漂亮的思維導圖,卻沒有多少實用價值和意義。

大量研究證實,思維導圖對於記憶、理解、信息管理、思維激發、思維整理都有不同程度的作用,讓思維導圖開始呈現出越來越多的運用方式。今天,在我們學習、生活和工作的各個環節,思維導圖都在展現着它無窮無盡的生命力。

思維導圖的核心關鍵詞

思維可視化

可視化,顧名思義就是“讓本來看不見或看不清的東西看得更清晰”。根據可視化對象的不同,我們可以把可視化分爲科學計算可視化、數據可視化、信息可視化、知識可視化和思維可視化。

可以認爲,思維導圖兼具知識可視化和思維可視化的特徵。一方面,思維導圖可以被當作知識可視化工具,用以整理和呈現客觀的知識結構;另一方面,思維導圖可以用來支持一個人的思考過程和思考結果,此時就更多被用作思維可視化工具了。

但由於整理和加工知識時需要思維的參與,不同人針對同一知識做出的思維導圖也會千差萬別,所以知識可視化和思維可視化之間並沒有明顯的界限。總體上看,我們談及知識可視化時,更多側重的是結果,關注的是客觀性;而當我們談及思維可視化時,儘管也關注結果,但更關注的是思考者的思考過程。

思維激發

聯想和想象是思維激發的重要手段。聯想和想象有着密切的關係但又有明顯的不同。聯想是指因一事物而想起與之有關事物的思想活動,如由於某人或某種事物而想起與之相關的人或事物,由某一概念而想起其他相關的概念。聯想是暫時神經聯繫的復活,它是事物之間聯繫和關係的反應。客觀事物是相互聯繫的,客觀事物或現象之間的各種關係和聯繫反映在人腦中而有各種聯想,有反映事物外部聯繫的簡單的、低級的聯想,也有反映事物內部聯繫的複雜的、高級的聯想。想象是人在頭腦裏對已儲存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過程。它是一種特殊的思維形式。想象與思維有着密切的聯繫,都屬於高級的認知過程,它們都產生於問題的情景,由個體的需要所推動,並能預見未來。

以“蘋果”爲例,我們展開聯想,可以想到:蘋果樹、水果、梨、筆記本電腦等。若運用想象,我們則可以想象出一個紅彤彤的掛在樹上的蘋果,看着讓人垂涎欲滴。可以看出,聯想是在對象和對象之間建立聯繫的過程,而想象則是豐富對象的屬性,讓其形象更加豐滿的過程。

思維整理

思維整理是讓信息從無序到有序的過程。通過對信息進行組塊化,達到降低認知負荷,並促進從短時記憶向長時記憶轉化的目的。

高效能人士都有收拾房間的習慣,同樣多的東西,如果隨意放在屋子裏會讓屋子顯得擁擠不堪,但若整理歸類,房間一下子就多出很多空間來。人類的大腦每天都要接受大量信息,如果這些信息未經整理存入大腦,功能再強大的大腦也會顯得不堪重負。

所以,僅僅用思維導圖激發思維是遠遠不夠的,因爲那只是往大腦中輸入了新的信息。爲了讓這些信息有效發揮作用,我們還需要對其進行整理加工,思維導圖也是思維整理的極佳工具。思維整理非常類似於計算機的磁盤碎片整理程序,經過磁盤碎片整理,計算機的運轉速度會有較大程度的提高。堅持用思維導圖整理思維,假以時日,大腦裏的信息存儲會變得越來越有序,提取利用也會越迅速,如同對大腦更新了硬件一般。

非線性思考

非線性思考在上文中已經描述。

總結:思維導圖是高效的思維工具

第一,思維導圖是可視化思維工具。人的思維在大腦中進行,看不見摸不着,讓思維可視化是認識思維並訓練思維的第一步。思維導圖作爲一種方便快捷的可視化思維工具,能幫助人們將思考過程中的片段以及思考的結果可視化呈現出來,從而爲反思和改進提供了物質載體。從這個意義上看,思維導圖也是元認知支持工具。

第二,思維導圖是非線性思考工具。常言道,千言萬語不如一張圖,一圖勝過千言。之所以如此,是因爲語言和文字是線性的,而圖是非線性的。對於複雜關係的描述,語言和文字總顯得力不從心,一張圖卻能清晰地表達出文字表達不出的意思。思維導圖作爲思維的圖示工具,其非線性特徵,幫助人們得以從語言文字的線性枷鎖裏擺脫出來,放飛思維。

第三,思維導圖是思維激發工具。傳統的頭腦風暴從一個主題出發聯想出更多的相關主題,本質上依然是線性激發。在思維導圖的幫助下,圖上的每一個節點都可以作爲新的思維激發起點,從而爲拓展思維創造了更多的可能。

第四,思維導圖是思維整理工具。思維整理猶如房間整理,或者電腦磁盤的碎片整理。在經歷了思維激發的過程之後,我們獲得了大量的思維材料,但是停留在這個階段是沒有意義的,因爲瑣碎的思維材料並不能構成意義並形成價值。因此,我們需要利用思維導圖做進一步的整理、歸類、合併或捨棄,讓思維從“有物”走向“有序”。此外,思維導圖工具軟件也爲思維整理提供了最大程度的便利。

第五,思維導圖是系統思考工具。傳統的思維往往是局部的、碎片的,思維導圖展現的整體與全景,讓我們的思維得以系統化,規避了“盲人摸象”的窘境。

第六,思維導圖還是高效的交流溝通工具。人和人之間的分歧和誤解源自雙方理解上的偏差,而理解上的偏差又源自思考問題時的語境。思維導圖展現的不是一個孤立的概念或想法,而是一個更爲豐富的語境,這爲提升溝通效率、快速達成一致提供了可能。

總之,思維導圖是革命性的思維工具,它帶來的思維方式的改變是面向未來的。毫無疑問,掌握了思維導圖這把利器,我們將長期享用其帶來的思考“紅利”。

聲明:蘇南生 發表於 2019-06-15 09:33:00 ,共計3324字。

轉載請署名:思維導圖(一):高效的思維工具 | www.sunansheng.com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