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澱九年,一文看清阿里雲原生大事件

過去數十年,企業 IT 架構經歷了單機、分佈式和雲計算三個階段的技術演進。


雲計算時代的第一個十年,大多數互聯網公司的應用從誕生之初就生長在雲端;如今,金融、製造、醫療以及政務等領域的企業和機構也逐漸將業務遷移至雲上。


企業的雲化不僅僅是基礎設施和平臺的升級,應用也需要摒棄傳統的設計方法,從架構設計、開發方式到部署維護整個軟件生命週期都基於雲的特點設計,從而構建原生爲雲而設計的應用,這樣才能在雲上以最佳姿勢運行,充分利用和發揮雲平臺的彈性以及分佈式優勢。


雲原生就是這樣一套全新的理念,背後涵蓋了一系列全新的技術,例如容器、微服務、服務網格等。作爲國內最早佈局雲原生技術的科技公司,阿里雲即將亮相雲原生技術大會 KubeCon+CloudNativeCon+ Open Source Summit(6月24日-26日),爲全球用戶分享雲原生前沿技術與應用,同時將重磅發佈邊緣容器、雲原生應用管理與交付體系等產品和服務,敬請關注!

阿里雲原生大事件

  • 2011年,阿里巴巴率先在國內佈局容器化技術
  • 2015年12月, 阿里雲對外提供容器服務
  • 2016 年 6月,阿里內部應用容器化
  • 2016年7月,業界首個大規模公共雲容器集羣,阿里雲助力中信集團互聯網+轉型
  • 2016年11月,雙11核心應用容器化,支撐交易峯值17.5萬筆/秒
  • 2017年11月,全球首批通過Kubernetes一致性認證
  • 2017年12月,阿里雲加入CNCF ,成爲白金會員
  • 2018年2月,阿里雲容器支撐奧林匹克委員會“雲上奧運”
  • 2018年8月,開源Arena深度學習加速器被Kubeflow社區接受
  • 2018年11月,自研鏡像分發系統 Dragonfly 加入 CNCF
  • 2019年1月,CNCF 技術監督委員會首添中國面孔,阿里巴巴李響入選全球 9 人名單
  • 2019年1月,阿里雲成國內唯一入選Gartner公佈《公有云容器服務競爭格局》報告企業
  • 2019年2月,阿里雲開源GPU Sharing,首次解決行業GPU資源共享調度痛點
  • 2019年3月,阿里云云原生產品家族公佈,國內最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