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大軍,兵臨城下

蒙古大軍就要兵臨城下了!

大部分人都想活着,小部分國家民族大義想着保衛城池,只有極少部分人抱着必死的決心想要與之一戰。

所以大部分都想逃走;小部分的忠義之士想緊閉城門,不想死也不想被辱;極少數的人想開門迎戰。

大家都覺得這人瘋了,你自己死不要緊,但是不要連累我們大家一起死啊。

但是大多數人都沒有辦法,因爲此時這個“瘋子”是這裏的最高長官。

其實一個真瘋子不可怕,就怕瘋子有文化。

曾經的蒙古大軍橫掃亞歐大陸,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是神一般的存在。

世界上沒有永恆不敗的神,只有永恆變化的神。

所以這支屢戰屢勝的蒙古大軍遇到了點問題。

城中的人開了一個會議,不如說是一個通知。

“也先率大軍前來,氣焰已經十分囂張,如果堅守不出,只會長他們的氣焰,我大明開國至今已近百年,昔日高皇帝布衣出身,尚可縱橫天下,橫掃暴元,我輩豈懼小小瓦剌!”

每次看到這番言論,心中總是洶涌彭拜、激盪不已。似乎我也是他手下的一員大將,即將跟隨主帥出征浴血奮戰、大殺四方。

“錦衣衛巡查城內,但凡查到有盔甲軍士不出城作戰者,格殺勿論!”

“九門爲京城門戶,現分派諸將守護,如有丟失者,立斬!”

“凡守城將士,必英勇殺敵,戰端一開,即爲死戰之時!”

“臨陣,將不顧軍先退者,立斬!”

“臨陣,軍不顧將先退者,後隊斬前隊!”

“敢違軍令者,格殺勿論!”

這道命令,像離弦的箭,像點燃的火箭,只能前進,沒有退路。

蒙古大軍以爲是要屠殺一羣待宰的羔羊,實則是一羣充滿仇恨想要報仇的惡狼。

我似乎也加入了惡狼的隊伍,在將帥的一聲令下衝進對這羣驕傲的蒙古大軍,就像羣狼進羊羣。

以前見到血,想到的可能是疼痛?害怕?受傷?

現在鮮血讓將士們更加興奮,渾身的力氣彷彿越用越多,敵人的潰敗讓我們更加不知疲倦的追趕。

這是明朝中期“土木堡之變”後一次有力反擊,這次的主角是于謙。

說于謙拯救了大明王朝一點也不過分,如果當時南遷,北方大部分地方將失去,帶來的後果看看宋朝失去了燕雲十六州,三百年也沒收回來,就知道事情的嚴重性了。

厲害的人拿着一把好劍可以更好的對付敵人,無能的人拿着好劍可能只會加速自己的滅亡。

正是這番慷慨激昂的話,激起了將士們誓死保衛、決不做逃兵的勇氣,一直激勵到崇禎皇帝。

內憂外患,南遷的想法很多人都說過,那些舉着大義大旗的人就搬出于謙的話,以至於明朝亡的那麼徹底、迅速。

開頭那麼相似,結尾卻大不相同,同樣是外遇強敵,同樣是誓死抵抗,崇禎也不明白爲什麼那麼不一樣。

秦始皇想千秋萬代,卻二世而亡;

趙匡胤重文輕武,怕有人像自己一樣用武力滅了大宋,最後大宋還是亡於武力之下,不過不是自己手下的武力,而是蒙古;

朱元璋在世的時候最恨貪官,斬殺了最多的貪官,但是明朝卻生產了最多的貪官;

秦皇漢武至高無上的權利又如何,在時間的面前,風一吹一切便煙消雲散了。

經驗重要,也不要過於迷戀經驗。

不要以爲和上次的開局一樣就意味着結果也一樣

塵埃落定之前

一切皆有可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