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司馬相如,曾經做過這樣的事情,你知道嗎?

提到司馬相如,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吧?一曲《鳳求凰》,不僅俘獲了卓文君的芳心,也觸動着現在不少盈盈少女的心絃。歷史上的他,是西漢著名的散文家、辭賦家、政治家,對我國的文學史有着一定的影響作用。

初遇卓文君時,他不過是個寄居人下的落魄書生,因仰慕卓文君的美貌和文采,便做了這曲《鳳求凰》。“有美人兮,見之不忘。一日不見兮,思之如狂。”用現在的話說,便是一見鍾情。只是,當時的司馬相如除了滿腔才華之外,別的東西還真是一無所有。卓文君很清楚自家父親的性格,也根本不敢提及這檔子事兒。她經過一番細細的考量,最終做下了件在當時看起來異常大逆不道的事情,那便是遵循自己內心的選擇,離開了錦衣玉食的家。


        就這樣,他們兩個人便在一起了。儘管,這段婚姻不被世人的祝福,可也成就了段千古佳話。離開卓家之後的文君,並沒有對生活喪失信心,而是拿出僅有的細軟,開了家簡陋的酒鋪。一個足不出戶的富家千金,居然在大街上賣起酒來。這在當時的那個時代來說,還真是件千古奇譚。慕名而來的人,可以說是趨之若鶩。只是,卓文君並沒有受到絲毫影響,一門心思地照顧夫家司馬相如的生意。

值得慶幸的是,司馬相如並沒有辜負卓文君的期望,迎來了飛黃騰達的時候。但是,命運偏偏給他們來了個天大的考驗。沒錯,就像戲文裏所演的那樣,司馬相如移情別戀了。他留下了封信,裏面僅僅只有十三個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聰明的卓文君,很快便猜出了裏面的含義,順手回了首《怨郎詩》。



其詩文裏是這樣寫的:“一別之後,二地相懸,只說是三、四月,卻誰知五、六年,七絃琴無心彈,八行書不可傳,九連環從中折斷,十里長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繫念,萬般無奈把郎怨。萬語千言說不完,百無聊賴十憑欄,九月重陽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圓人不圓,七月半焚香秉燭問蒼天,六月伏天人人搖扇我心寒,五月榴花紅如火,偏遭冷雨澆花端,四月枇杷未黃,我欲對鏡已心寒,忽匆匆,三月桃花流水轉,飄零零,二月風箏線兒斷。噫!郎呀郎,恨不得下一世你爲女來我爲男。”

真是由於這首詩,讓一個少婦的癡心有了結果,也徹底挽救了他們的愛情。回憶起往日的點點滴滴,司馬相如對卓文君有了更爲深刻的瞭解,知道她並不是那種可以甘心和別人共侍一夫的女子。自此以後,絕口不提納妾之事。


      真實的古代生活,絕對不像古裝電視劇裏那樣的美好。女子是男子的附庸,這句話絕對不是說着玩而已。封建社會所帶來的壓力,我們常人難以想象,更不用說阻止丈夫納妾這類的大事了。能用自己的才學,成功讓丈夫打消納妾念頭的女子,歷史上還真的沒有幾個。

      放眼今天,遇到類似的事情,怕是 許多女孩子早已經淚流滿面了吧?其實,與其哭哭啼啼地要求對方留下來,倒不如像卓文君那樣奮手一博,沒準還真能峯迴路轉呢?實在不行,就提出分手也是個很不錯的選擇。畢竟心都不在自己身上了,與其在在這段支離破碎的感情裏糾纏不清,倒不如留住最後的尊嚴。大家說,這話說得對不對?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