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忘競爭

在古代的環境中,遺忘競爭做的是減法,以史書爲例,浩瀚歷史,評述者卻用寥寥幾筆進行記錄。這些記錄往往具有傾向性。史書所言的歷史,不一定真實,未入史書者,也未必是空穴來風。
在當今的環境中,遺忘競爭做的是加法。2006年由Facebook提出“信息流”(feeds)後,基於內容的營銷就再未停止過。
先說結論:現代媒體是通過冗餘信息流來擠壓有用信息的生存空間,基於給用戶做加法的原則,將不值得傳播的信息“擠出去”。
想要達到這個效果,載體、技術,缺一不可。因爲社交媒體的大行其道,用戶能方便的建立以個人爲中心的意見圈,圈層更私密、用戶認知自由度更高,自然發佈信息的意願更高,活躍度有了之後,又衍生出UGC概念。
更多的信息需要更大更快的存儲介質,SSD(2009年)、Thunderbolt(2009年)、USB3.0(2008年)、type-C(2014年)等介質和傳輸協議推陳出新的速度比3.5英寸盤到DVD-Rom快得多。
如果仔細觀察一下社交媒體的發展流行路徑就會發現,初代無論是微博還是twitter,大家流行的都是發文字(佔用字符最少,傳輸速度最快),包括大家現
在所熟悉且仍然常用的顏文字系列。隨後emoji(2010年進入標準)隨IOS、Android系統進入大衆視野。此時,3G網絡技術(2008年)正式於大衆見面。如果此時被周杰倫的動感地帶洗過腦的用戶還會記得,中國移動TD-SCDMA速度奇慢,比不上聯通、也比不上電信。原因據傳聞是因爲中移動一開始就放棄了3G主攻4G(不知真假)。
3G時代平均帶寬1.6M-3.6M不等,能夠爲文字和不清晰的小圖提供支撐。彩鈴、彩信等時代產物實際是受限於不夠高的帶寬。
智能手機的興起,其中一個重要標誌就是攝像頭的改進。iPhone3GS後置攝像頭320萬像素,iPhone4前攝50萬像素,後攝500萬像素。到了iPhone4S已經搭載800萬像素攝像頭(2011年)。像素越高,圖片尺寸越大,傳輸速度自然也要求越高。4G時代沒讓我們等多久。
有了4G的高帶寬支持之後,媒體內容從就能從單一體(單文字、單圖、單音樂)轉變成多媒體(圖文音結合),即視頻時代來臨。此時媒介自然要能跟上多媒體的發展速度。紙媒消逝、自媒體興起與科技力的進步很難說究竟是誰造就了誰。
多媒體性質的信息內容密度極高,比起單一文字要大而全的多。也因此,多媒體更容易吸引人的注意力。然而回到本文主題,遺忘競爭就此產生。多媒體的信息不僅與其它多媒體信息競爭,就連信息本身也在打架——結合了視、聽、讀等多種功能,大腦未必能將這些元素全部吸收,每個人都有一個優先級。就信息解碼
集中度而言,我一直認爲多媒體比不上單媒體。具體表現在每天似乎看了很多信息,然而仔細一想,又覺得似乎什麼都記不起來。
5G時代,更高速、更穩定、更快捷的科技力必定會再次逼着媒體進化。從當下我們能看到,直播、AI濾鏡等都是依託於高帶寬而實現的。5G時代的媒體,用多媒體已經無法形容,學界有用富媒體這一詞彙來描述的。在我看來,5G時代,信息的遺忘競爭只會比4G時代更爲嚴重。
如何在5G時代,贏得遺忘競爭,可能成爲未來每個營銷人員所關注的重點。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