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如火如荼,物聯網能做啥?

7月1日,號稱史上最嚴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在上海市得以實行,這則條例標誌着我國在推行了20多年的“垃圾分類”後,終於真正將“垃圾分類”納入法治框架。

       條例明確了扔垃圾的方式,對垃圾從生產到處理各個環節中負責人的責任,、政府的責任、社會監督責任等也進行了明確。執法過程中根據違法者的行爲設定對應處罰,個人混投垃圾以50至200元處罰不等,單位混裝拉運,最高可處罰5萬元。有網友將其列入“靈魂八問”當中

靈魂八問.jpg

       德國其實在垃圾分類方面努力了三十年,即便德國人以嚴謹著稱,但是垃圾分類的效果甚微,根據德國《時代報》的調研結果顯示,目前德國大城市中垃圾誤投率高達40%;在2015年德國就頒佈了《循環經濟法案》,明確將垃圾分類列爲公民應盡之義務,拒絕履行者將處以30歐元至5000歐元不等的罰款。

      中國人口是德國的數十倍,羣衆的環保意識參差不齊,城市對“垃圾分類”的認識還有待提升。另外垃圾處理設施的覆蓋和垃圾處理設備的不足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未來還需繼續投入213億元用於垃圾處理設施建設;目前只有少數沿海經濟發達城市能夠做到垃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絕大部分塵世還只能做到在投放環節配備分類收集的設施。

      那麼物聯網如何在垃圾分類中施展拳腳呢?

      2018年北京召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全國政協委員、廈門恆興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柯希平就曾在會上提交關於用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解決垃圾及分類問題的提案。他提出讓垃圾資源充分再利用,以創造巨大的經濟價值。

    隨着物聯網技術、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前沿信息技術與傳統產品的結合,“物聯網+垃圾分類”已經照進了現實。在不少小區裏已經有了垃圾分類回收機,具備垃圾的智能識別、防水、防爆、GPS定位、溢出預警等功能。

深圳市寶安區的物聯網+垃圾分類模式,通過智能設備對垃圾進行9大分類處理,市民可以輕鬆實現垃圾分類處理。社區居民只需下載一個“優服美家”APP或者關注微信公衆號,然後將垃圾進行分類加小區“資源回收日”活動,就可以實現稱重獲取積分、積分可換購日常生活用品。

垃圾分類.jpg

       在國內投身於智慧環保的廠商有很多:

浙江聯運:垃圾分類建立在智慧環衛雲平臺和智能設備製造的基礎上,提供智能垃圾箱進行垃圾分類投放,居民通過刷智能卡,可以正確將垃圾進行分類,並得到環保積分。聯運的大數據系統是基於阿里雲所開發,可通過攝像頭對垃圾箱進行在線監督。

中國通信服務:中國通服的智慧園區3.0產品針對管理方、物業方、入駐企業、企業員工提供從管理到生活多維度的信息化服務。將園區內的垃圾桶分類投放,垃圾桶全部裝有傳感器並且接入中國通服CCS開放物聯網平臺進行管理,當某個垃圾桶溢滿時通知物業管理人員進行清理。垃圾堆放區域內的垃圾袋到達一定量時通知垃圾車前來運輸。

小黃狗科技:小黃狗智能垃圾分類回收機,由塑料回收箱、紡織回收箱、飲料罐頭回收箱、紙類回收箱等四個箱體組成,通過智能主機上的觸摸屏,它可以完成垃圾稱重、滿載預警、不同類別垃圾識別、投口防夾手、監控攝像等功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