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與機器可通過意識連接?腦機融合相關概念股一覽

  在電影《***帝國》中,將大腦通過腦機接口在虛擬世界中穿梭的場景或將成爲現實。

  7月16日,伊隆馬斯克(Elon Musk)宣佈,已經找到了將人類大腦與機器相互高效連接的方法。

  馬斯克是科技界大名鼎鼎的人物,比如像特斯拉電動汽車、太空探索的Space X飛船均是出自其手,可以說他的產品便代表着面向大衆的科技前沿。此次人機結合的研究成果便是馬斯克旗下的腦機接口研發公司Neuralink所實現。

  根據馬斯克的最新設想,人機融合的目標是實現將人類思想通過一系列設備轉化爲信號,通過意念操控機器。公司計劃在2020年開始對由於脊髓上部損傷導致完全癱瘓的患者進行人體臨牀試驗,推進人與機器間交互的研究,目前試驗已經在大鼠與猴上取得一定成功。

  實現人機融合目前的手段是將探針植入人腦,通過探針上的傳感器收集大腦細胞的活動信號,並轉化爲機器可識別的信號。目前,Neuralink的突破主要在三個方面,一個是將探針進化爲寬度爲4到6微米柔性薄聚合物製作的細線,整個系統將植入96 根線,上面共有 3072 個電極。這個突破降低了原設備對大腦的物理損傷。第二個突破是Neuralink開發了一種每分鐘自動植入6根線(192個電極)的神經外科機器人,解決了將細線植入大腦的難題。第三個突破是,Neuralink開發了對腦信號讀取、清理和放大更爲優質的芯片,可以更好的解讀大腦信號。芯片通過線束與大腦連接,附着在芯片上的線束每一根均可以無線連接到耳後的設備,實現與手機無線通信。

  在此基礎上,目前人機融合的發展方向是使用無線工作系統對外輸出信號以及追求更大的帶寬,即提升信息的傳輸效率。另外在腦科學方面,對於更深入的腦細胞功能與更復雜的神經運行規則仍需要不斷探究。

  可以說,人機融合是未來人類追求AI智能、提高應用效率的一大方式,目前隨着人工智能+腦科學的研究不斷深入,產業已初步落地且未來路徑相對清晰,人機結合產業鏈及相關環節,比如醫療健康病症恢復、虛擬現實、教育科技、智能家居等領域,均醞釀着巨大的發展機會。

  在A股市場中,目前佈局最爲明確的是科大訊飛(002230.SZ)。

  科大訊飛於2019年2月25日晚間發佈公告稱,其全資子公司安徽訊飛雲創科技有限公司與胡鬱、李遠清、廣州華南理工大學資產經營有限公司簽訂合作意向協議書,共同投資設立廣州華南腦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科大訊飛表示,合資新公司將探索腦機協同在醫療、教育領域的創新應用和產業化落地,推動人工智能技術與腦機協同技術的融合。合資公司註冊資本爲 4176.87萬元人民幣,其中,訊飛雲創以貨幣 400 萬元出資佔9.58%的股權。值得注意的是,中科信息(300678.SZ)、中科曙光(603019.SH)與科大訊飛同爲中科院屬下的人工智能上市公司。

  除此之外,浙大網新(600797.SH)也同樣值得關注。2018年浙江大學發佈腦科學與人工智能會聚研究計劃,旨在推進腦科學和人工智能的交互探索和融合創新,推動“雙腦”科技在腦疾病診治、智能醫療、智慧城市等領域的創新應用。浙江大學曾爲浙大網新的實際控制人,由於高校所屬企業管理體制改革的要求在一週前解除控制關係。據天眼查,浙大網新與浙江大學目前共同參股浙江大學創業技術研究院。

  同屬高校概念的人機融合上市公司還有復旦復華(600624.SH)。復旦復華是由復旦大學科技開發總公司改制而成的一家科技型企業。復旦大學醫學院宋志堅教授課題組完成的“人腦動態建模、定位與功能保護新技術及其在神經導航中的應用”曾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復旦大學先後成立腦科學協同創新中心及腦科學前沿科學中心。此外,科大智能(300222.SZ)與復旦大學於2016年成立復旦-科大智能智能機器人聯合實驗室,可運用復旦大學在類腦智能科技與大數據人工智能產業領域內的科研優勢,並最終將合作科研成果進行產業化和推廣應用。

  另外,在2017年浪潮存儲成功中標華中科技大學蘇州腦空間信息研究院集採項目。該研究機構主要開展人腦成像,目標是成爲一個國際中心,以幫助從腦疾病到類腦人工智能的研究者繪製各種神經連接。浪潮存儲負責腦空間海量信息的數據存儲與傳輸方案,可關注上市公司浪潮信息(000977.SZ)。

  除此之外,腦科學概念股比如國內腦膜龍頭冠昊生物(300238.SZ)、爲歐盟人腦工程提供腦外營養項目支援的陽普醫療(300030.SZ)、心腦血管藥品供應商華海藥業(600521.SH),以及新智認知(603869.SH)、樂普醫療(300003.SZ)、航天長峯(600855.SH)、西藏藥業(600211.SH)等腦科學相關概念股均有望受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