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燒青春和詩意的IT人生

燃燒青春和詩意的IT人生

最近消息,一位摸爬滾打十餘年的資深IT人,放棄了自己令人羨慕的高薪(月薪一萬五),重走人生路,準備參加國家公務員考試,投身公務員的行列。此事一傳開,便在全國引起不小的熱鬧。

話說月薪一萬五,若是在IT業,在大城市,確實說不上有多了不起。然而,在全國範圍來看,在各行業橫向比較而言,的確是一個令人口水不止的高薪。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此人做出如此決斷呢?他的解釋非常誠懇,非常職場化。爲了不讓人們的印象浮於職場表面,我們可以通俗地解釋爲:作IT人,又苦又累,還沒有前途。

在老孫看來,公務員不見得是一個好的選擇。網上曾有人這樣說:別看今日熱的滾燙,二十年後,公務員就是如今的下崗工人。在某種程度上,我贊成這樣的說法。然而,他對IT業的感受,卻是真實的。

從大了看,處理器兩年就升級一次,操作系統也是兩年升級一回。從小了看,一個遊戲業的朋友說,他們做一款遊戲,費盡心力,也頂多能紅上一年。而且這個紅火區間還在不斷縮短。轉過年去,若是沒有相當替代產品,立刻面臨減薪裁員。他這樣自嘲道:無論我們如何努力,都有點兒像紅了眼的賭徒,在人生的賭局中,在IT業的賭局中,最後輸的光溜溜。

有人說:以一萬年爲單位來思考,那是神人;以一千年爲單位來思考,那是聖人;以一百年爲單位來思考,那是大師;以十年爲單位來思考,那是名人。按照這種邏輯,也許IT人是天生不幸的。因爲他每兩年就要思考一下:我是不是落伍了?這種思考是痛苦的,痛苦並不在於“我是否要緊跟最新成果”的決斷困難,而在於“我是否該轉行了”的彷徨和恐慌。這位IT人就是一個典型。

或許有人拿喬布斯或者蓋茨的例子來反駁。我卻認爲,這兩個人的成功不在於其IT人生,而在於他們的實業高度。巴菲特就曾這樣說:若是蓋茨去賣漢堡,他也會成爲漢堡大王。更重要的是,他們身處美國。(別找我,這是許多朋友的共同意見。呵呵)

說實話,完整的IT人生,也許就是最初十年奮鬥和輝煌,以及其後二十年的回憶和寂寞。前一陣,一個知名出版社編輯曬薪水,二十年工作經驗,博士學位,月薪稅後不到三千,網上一片譁然。這樣一對比,IT人之所以能夠拿五位數高薪,或許恰恰在於這種曇花般的美麗。任何一個行業都可以"憶往昔崢嶸歲月稠”,在IT業,這種回憶卻是那麼的可悲可嘆,因爲它竟然發生在“風華正茂”的三十五歲。這是一種燃燒青春和詩意的美麗。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