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種方式向eigrp區域注入默認路由

向eigrp區域中注入默認路由主要是三種方式。重分配靜態,通告默認路由,還有就是使用更通用的ip default-network命令。以下我們就講講這三種注入方式。
爲了更好的講解,我們使用一下拓撲爲例:
如圖,R1的左側爲公網,右側是我們的局域網,R1爲邊界路由器。R1,R3和R5上跑eigrp。
我們需要達到的效果就是R3和R5可以學習到通往邊界的默認路由。

一、靜態重分佈
靜態重分佈是最簡單的一種方式,只需要在R1上兩條命令就可以。
首先在R1上添加默認路由,然後在eigrp中使用redistribute命令。
R1(config)#ip route 0.0.0.0 0.0.0.0 s0/0  //添加默認路由
R1(config)#router eigrp 90  
R1(config-router)#redistribute static //靜態重分佈
至此配置就已經完成,在R3和R5上可以看到如下一條路由,說明默認路由注入成功
這裏需要注意的是通過靜態重分佈注入的路由 其AD值並不是90 而是170. 從這裏我們也可以知道爲什麼說嚴格意義上eigrp的AD值是90或170.
這裏需要提到的是,可以被注入到eigrp的路由協議不僅僅是靜態路由,rip ,ospf等都可以。具體的大家自己去試一下。步驟都是一樣的,先配置相應的路由,再redistribute
二、通告默認路由
這一種方式相對也比較簡單。通告默認路由就是把默認路由像普通網段那樣宣告到eigrp進程中去。
既然是通告默認路由,那首先得先有一條默認路由吧。所以寫好默認路由之後,在eigrp中network 0.0.0.0 便可以
腳本如下:
R1(config)#ip route 0.0.0.0 0.0.0.0 s0/0  //添加默認路由
R1(config)#router eigrp 90  
R1(config-router)#network 0.0.0.0 // 宣告默認路由
如果你人品不是非常差的話,在R3和R5上可以看到學習到的默認路由,這裏很容易理解,通過network命令宣告的網絡,其AD值爲90.
三、ip default-network

ip default-network 命令只支持有類IP,所以,在使用這種方式的時候,應該講使用該網段對應的主類網絡號。
比如本拓撲中應該使用12.0.0.0
配置腳本如下:
R1(config)#ip default-network 12.0.0.0 //使用ip default-network 聲明默認路由
R1(config)#router eigrp 90      
R1(config-router)#network 12.0.0.0  //聲明該網段
R1(config-router)#exit
R1(config)#ip route 12.0.0.0 255.0.0.0 null 0
最後一條就需要注意了,在使用這種方法的時候,需要保證本機路由表中有對應的表項。但是我們的12網段是24位掩碼,而ip default-network 聲明的是主類網絡號,8位的掩碼。
這個怎麼辦呢,一種解決辦法是使用匯總,手動的自動的都可以。另外一種就是如本例所示,寫一條“沒用”的路由。
這裏我們可以看到12.0.0.0 這麼一條信息,但是,這個是不是默認路由呢。 常規意義上我們的默認路由都是 0.0.0.0。
但是如果僅僅通過這個來判斷是不是默認路由,只能說你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理解什麼叫默認路由。
關於ip route的知識在這裏我就不再贅述,通過下面一個小的實驗,
這裏我們需要使用到 debug ip packet 命令,在打開debug之後,我們ping一個不存在的地址。
例如ping 8.8.8.8
如果沒有默認路由,我們可以看到的信息是
如果有默認路由路由,我們看到的是這個樣子的
上圖就是在使用ip default-network方式注入靜態路由之後的結果圖。
所以說,雖然我們看到的是12.0.0.0 這麼奇葩的路由項,但人家本質上就是一條默認路由。
好了,至此,三種向eigrp區域中注入默認路由的方式已經講完了。
最後那個判斷默認路由的方法就留給讀者思考,原理很簡單,使用起來很巧妙。
如果實在搞不明白爲什麼 我會在下一篇文章中小小的解釋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