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二、自私與理性是經濟學的基礎假設嗎?

現代經濟學裏,普遍有兩個天大的誤解,認爲經濟學是建立在人性自私和理性之上的。

1. 人性是自私的嗎?

很多人認爲,甚至包括很多經濟學專業的學生都認爲,亞當斯密是從人的本性——自私的利己主義出發,論述了自私是人的一切經濟行爲的動機。

實際上,在《國富論》和《道德情操論》裏,亞當斯密說:“人是自私的,不自私不偏愛自己和親友的人,不值得尊重。但人不僅僅是自私的,他們同時也具有同情心。只不過,人的同情心,會隨着人與人之間距離的拉遠而急速下降的。”

亞當·斯密還講了這麼一個故事:一位紳士聽說,一場地震導致中國人全死了。你猜他會怎麼做?他會先拿出地圖,看看中國離倫敦有多遠,會不會波及倫敦。一看,倫敦是安全的。然後,他會做什麼?他也許會哀悼一下死難的中國人,概嘆一下人的脆弱。

然後,他還會幹什麼?什麼也不會幹了!他會迴歸自己的生活,該幹嘛幹嘛去了。這時候,如果他自己的手指頭被刀割了一下,這件事就會遠比中國的地震重要得多。

你看,一個人的同情心也就這麼一點。而且,我們終其一生,都很難維持幾個親友的關係,但我們時時刻刻都需要別人的幫助,自己吃的穿的住的,有多少人涉及其中,有多少人在幫助我們,但他們都不愛我們,他們也都不認識我們。

怎麼辦?這麼大的一個空隙怎麼填補?亞當·斯密就非常睿智的看到了這一點:他給出的答案就是——市場,市場是一個陌生人跟陌生人之間打交道的地方,是一個陌生人服務陌生人的地方。

一句話總結就是——小圈子靠愛心,大世界靠市場——看不見的手(invisible hand )。

2. 人是理性的嗎?

你可能聽說過這樣的說法:經濟學假定人是理性的,但實際上,人是經常不理性的,所以經濟學理論有時候對有時候錯。實際上,經濟學認爲——萬物存活看條件,與理性關係不大。

假如廣東發生災難,我們一班人,每人一輛車逃離廣東,沒有高速公路,沒有GPS和地圖,路有千千萬萬條,誰能夠逃出去呢?只有那個剛好選擇了沿途都有加油站路線的人,才能成功逃離。

所以,經濟學關心的是存活的條件。在什麼樣的情況下,人們能夠存活下來?如果條件發生了改變,人們存活的情況又會發生怎樣的改變?經濟學關心的是這個,跟當中的人是不是理性的沒關係。

換句話說,就是遊戲規則決定勝負概率。比如如果籃球規則改變,運動員必須穿高跟鞋比賽,林志玲應該不輸給姚明。

3. 經濟學的原則是什麼?

那經濟學的核心規則是什麼呢?我們先來看一個馬糞案的故事。

19世紀,世界各地都還是一個馬車橫行的年代,當然,同時也是馬糞橫行的年代,這也是馬路名稱的由來。

某天清晨,原告和幫工一起到馬路上撿馬糞,堆了18堆馬糞後,回去拉車去了。

不久之後,被告路過時,看見了這18堆馬糞,就問巡邏的人。巡邏的人說,不知道是誰的。被告就覺得這馬糞沒有標誌也沒有主人,就把馬糞運回自己家裏,撒到自己的田裏去了。

中午,原告和幫工回來時才發現,馬糞不見了!一問之下,才知道原來是被告運走了。雙方發生爭執,最後鬧到了法庭上。

法庭上,大家各執己見,衆說紛紜:

說法1:原告和幫工一起把馬糞堆起來的,付出了勞動,所以馬糞應該屬於原告。

說法2:馬糞是馬拉的,所以,馬糞應該屬於馬的主人。但馬主人走了,說明已經放棄了擁有權,現在馬糞在馬路上,馬路是政府的,那馬糞就是屬於政府的。

說法4:原告和幫工把馬糞堆起來,只是改變了馬糞所在的位置,並沒有改變它原來的所有權,所以馬糞不歸原告所有。

說法5:被告也付出了努力,而且事先問過有沒有主人了,況且馬糞並沒有標誌標明有主人,所以馬糞屬於被告。

如果你是法官,你會怎麼判?最後,法官根據公平和效率原則,判原告贏。

可能你會說,這不公平,因爲雙方都有一定的道理,畢竟,被告也出力了,而且並不是故意的偷竊。

但這裏本質上說的是——鼓勵創造財富,還是鼓勵保護財富。你想想,如果鼓勵保護財富,也就是判被告贏,會出現什麼後果?

如果我是一個牧羊人,那我就要養一條牧羊犬,甚至僱個人幫忙看着我的羊。如果順手牽羊的人,人高馬大,人多勢衆,我估計還得買把槍,保護自己和羊。你看,保護一隻羊的成本就會越來越高,最後,甚至有可能超過財富本身的價值,這就得不償失了。

如果有兩個村莊,A村判給了掃糞的原告,P村判給了順手牽糞的被告,幾十年之後,A村莊變成了America,而P村莊變成了Philippine,財富狀況天差地別。

所以,更多的時候,經濟學講求的是——效率優先原則。所以,亞當斯密纔會提出——分工合作是提高效率的關鍵。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