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QL的基礎操作

1.學習SQL的意義

產品經理經常會有數據分析的需要,數據分析分爲幾大步驟:數據的收集->數據結構分析->數據建模分析->結果可視化。

在這個過程中,數據的收集和分析,我們通常借用excel或數據庫。

因此,我們需要知道數據庫的一些操作和使用。

2.SQL的定義

SQL是數據庫的操作語言,我們一般登錄數據庫管理系統後,需要使用SQL語言來進行操作,SQL主要分爲:

數據定義語言(DDL):對數據庫對象進行創建,刪除等操作。數據對象包括:數據庫、表、視圖、索引等。

數據操作語言(DML):主要對各種表進行各類操作。比如:增加、刪除、修改等。

數據查詢語言(DQL):主要是針對單表或者多表中的數據進行各種查詢。

數據控制語言(DCL):主要是用來設置或者更改數據庫用戶或角色權限的語句,這些語句包括GRANT、DENY、REVOKE等語句

3.SQL查詢語句

select 列名 ---查詢指定要顯示的字段;如果要查看所有的列,則用*號表示

From 表A ---選擇要查詢的表

where 限制條件 ---各種過濾條件,例如:大於,小於,包含等

Group by ---按指定列名進行分組統計。比如今天新增了多少名會員,今天形成了多少筆訂單。顧名思義,分組統計就是要保證分組後的結果中有一個值是唯一的,比如統計每個IP登錄次數,IP就是唯一值,每個IP的最後登錄時間等,所以Group by的必須配合聚合函數來用,常用的聚合函數有:

count()計數

sum()求和

avg()平均數

max()最大值

min()最小值

Having 列名 ---對分組統計的結果進行限制,用來對Group by的結果進行過濾。比如我統計每天的訂單總數是多少,統計出來以後,我想知道訂單總數大於100 的是多少,主要對Group by統計之後的數據進行過濾

Order by 列名 ---對查詢結果進行排序(ASC升序,Desc降序),默認是升序

Limit N ---給出N條數據

4.實例

例1:

SELECT *  //查詢結果展示所有字段

FROM wp_options  //從wp_options表中獲取數據

LIMIT 20;  //查詢結果限制展示20條,在命令行操作時要以分號結尾

例2:

select ip,date,count(date) as count_date  //查詢結果展示ip,以及對ip分組後對應的字段,在字段後加上a as b表示a字段在輸出的時候列名用b表示

from wp_count  //從wp_count表中獲取數據

group by date,ip  //對date+ip進行分組展示,即相同date+ip條件下爲一條數據展示

HAVING count(ip)>5  //分組結果只展示ip統計次數大於5的

ORDER BY ip,count(ip) desc;  //按ip和count(ip)進行排序,ip正序,count(ip)倒序

輸出結果如下:

5.各個關鍵語句的用法

“Where”是一個約束聲明,在查詢數據庫的結果返回之前對數據庫中的查詢條件進行約束,即在結果返回之前起作用,且where後面不能使用“聚合函數”;Where後面一般跟一些條件選項,這個在後面再詳細說一下。

“Group by”是分組展示的意思,即得出的結果只能有分組的字段加一個聚合函數(count,min,max,sum,avg等)。這種情況下查詢條件中只能存在分組字段,以及聚合函數字段,原因是分組之後同組別的數據只有一條,如果加上其他字段,則無法判斷該展示哪一條。

“Having”是一個過濾聲明,所謂過濾是在查詢數據庫的結果返回之後進行過濾,即在結果返回之後起作用,並且having後面可以使用“聚合函數”。

“ORDER BY”進行排序時,可以多個,如order by a,b,則a排序後對a排序下每一組結果按b進行排序。


歡迎訪問個人網站,瞭解更多:www.pmhuiyilu.com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