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之旅DAY8法國🇫🇷巴黎 下巴掉在了盧浮宮

運氣極好,昨天還37℃高溫,今天回到巴黎,降溫了,19℃,涼快得有些冷。盧浮宮真是一座寶藏,集繪畫雕刻建築大成於一城,看的眼花繚亂滿地找下巴。只可惜人多時間少,一路小跑跟着講解,看三寶都是匆匆忙忙。解饞的買了本盧浮宮300件寶貝的書。




盧浮宮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館之一。位於法國巴黎市中心的塞納河北岸,始建於1204年,歷經800多年擴建、重修達到今天的規模。盧浮宮有着非常曲折、複雜的歷史,而這又是和巴黎以至法國的歷史錯綜地交織在一起的。人們到這裏當然是爲了親眼看到舉世聞名的藝術珍品,同時也是想看盧浮宮這座建築本身,因爲它既是一件偉大的藝術傑作,也是法國近千年來歷史的見證。這裏曾經居住過50位法國國王和王后,還有許多著名藝術家在這裏生活過。

在盧浮宮裏面,有三件價值連城的傳世之寶。分別是愛神維納斯雕像、勝利女神像和達芬奇的蒙娜麗莎畫。這三件寶貝被稱爲“盧浮宮三寶”。

愛神

《斷臂維納斯》已經是世界家喻戶曉的青春美的女神雕像。大理石雕,高204釐米。相傳是古希臘亞歷山德羅斯於公元前150年至前50年雕刻的。其雕像於1820年2月發現於愛琴海的希臘米洛斯島一座古墓遺址旁,是一尊手臂殘缺的大理石雕塑。爲半裸全身像,面容俊美,身材勻稱,衣衫滑落至髖部,右臂殘缺,仍展示出女性特有的曲線美,顯得端莊而嫵媚。法國重金收買後陳列在盧浮宮特闢的專門展室中,以其絕世魅力震動了世界,從此,“斷臂的維納斯”就着稱於世,成爲愛與美的象徵。

勝利女神

這是希臘化時期留存下來的著名傑作的原作,被奉爲稀世珍寶。作者已無從考證。又名爲《薩莫色雷斯尼凱像》。

勝利女神是勝利的化身,是提坦帕拉斯和斯堤克斯的女兒。她的羅馬名字叫Victoria 維克托里亞(維多利亞)。她的形象是長着一對翅膀,身材健美,像從天徜徉而下,衣袂飄然。她所到之處勝利也緊跟到來。 她還是宙斯和雅典娜的從神。在提坦戰爭中倒戈向奧林帕斯並助其獲勝。雕像原先是安放在薩莫色雷斯島海邊的石崖上。

這尊雕像於1863年發現於愛琴海北部的薩莫色雷斯島,又名爲《薩莫色雷斯尼凱像》。最早只是碎塊,後經多年修復才得以重新站立起來,但仍然缺頭少臂(1950年僅有一隻手臂被找到)。雕像的作者難以考證,創作年代至今也沒有最後定論,但大多數意見認爲是創作於公元前200年左右, 是小亞細亞的統治者德梅特里奧斯一世爲紀念他在海戰中打敗托勒密王國的艦隊而創作的,最早矗立在薩莫色雷斯島海邊的懸崖上,面對着茫茫大海。

這尊雕像原爲純白色的雪花石雕塑,由於長期浸泡在愛琴海中,微生物的繁衍與海水的浸蝕,使得現有的雕像呈現出目前的歷史滄桑。

這座雕像的整個動勢結構十分完美生動,雕刻技巧高超,雕像在形式上已轉向世俗化、戲劇化和形象的人格化,並以傳達人類心理和激情力量爲其特徵。雕像屹立海邊山崖之巔,迎着海風,那前傾展翅欲飛之態,被海風吹拂的衣裙貼着身體,可隱見女性人體的完美,衣裙褶紋構成疏密有致生動流暢的運動感,呈現出生命的飛躍。希臘雕像充滿着生命,即使殘缺也是活物,人們在想像中彌補了殘缺,獲得了完滿的審美享受。

蒙娜麗莎畫像

《蒙娜麗莎》這幅油畫又稱爲《喬空達夫人》。它代表達·芬奇的最高藝術成就,成功地塑造了資本主義上升時期一位城市有產階級的婦女形象。畫中人物坐姿優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淋漓盡致地發揮了畫家那奇特的煙霧狀“無界漸變着色法”般的筆法。畫家力圖使人物的豐富內心感情和美麗的外形達到巧妙的結合,對於人像面容中眼角脣邊等表露感情的關鍵部位,也特別着重掌握精確與含蓄的辯證關係,達到神韻之境,據說蒙娜麗莎還很神祕,無論你站在她的正面還是兩側,她的目光總是盯着你,甚至似乎在向你眨眼睛。她的笑容也不一般,不同的人或不同時間看她,總會有不同的感覺:親切、溫柔、嬌嗔;玩世不恭、嘲弄譏諷抑或是……。特別隨着歲月的流逝,畫上油彩開始出現一些細微的裂痕,越來越使她的笑容變得詭祕從而使蒙娜麗莎的微笑具有一種神祕莫測的千古奇韻,那如夢似的嫵媚微笑,被不少美術史家稱爲“神祕的微笑”。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