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修復硬盤故障2

★ 修復硬盤分區表 ★
◎ KV3000
在KV3000的主菜單上,按下 F10鍵,就可對系統的有關參數和硬盤分區錶快速測試,如果硬盤分區表不正
常,KV3000會先將壞分區表保存到軟盤上以防不測,再自動重建硬盤分區表,使硬盤起死回生。 但如果硬盤只有一個分區,而且文件分配表 (FAT表)、文件目錄表(ROOT表)嚴重損壞,數據已經都沒有了。那麼,用這個功能即使恢復了C盤分區表,也不能使C盤引導,數據也不能恢復。這時需要配合其它的硬盤修復工具來恢復數據。如果硬盤還有D、E、..等幾個分區,一般情況下,KV3000能找回後面沒有被破壞掉的分區,重建一個新的硬盤分區表,然後,再用DOS系統軟盤引導機器後 ,就可進入硬盤後面幾個分區,將數據備出後,再將硬盤重新分區、格式化。kV3000修復硬盤的詳細使用方法,大家可以查看KV3000殺毒軟件的使用說明文件,也可以到江民網站去查看。

◎ FDISK
用FDISK 還可以新建立分區、重建主分區表,但這種方法不覆蓋主引導記錄的代碼區。如果要保證硬盤內
數不受破壞,分區時必需與原來的分區相一致,否則資料不保。具體的使用方法我就不哆嗦了,建議大家使用FDISK的漢化版,很容易上手。

◎ DiskMan
DiskMan 過人之處就在於它的硬盤分區表恢復功能,並採用圖形接口,以圖表方式表示分區表的詳細結構
。使用方法詳見《寶刀不老的小工具——DiskMan 》
★ 挽救硬盤FAT(文件分配表)和DIR(根目錄表) ★

如果FAT表損壞,就可能丟失所有文件,即便對DOS很精通的人,要修復FAT表損壞的磁盤文件也不是件輕鬆的事情。

◎ NDD(Norton Utilities 8.0)
啓動NU工具包中的磁盤修復程序NDD,在其菜單中選擇Options/General確認 NDD將進行包括主引導區和CMOS在內的全面檢查,然後在主菜單中選擇 Diagnose Disk對硬盤進行診斷,NDD 在發現錯誤時將會自動報告,並提示錯誤描述( Description)和推薦意見(Recommendation),可以根據情況選擇修復與否。 修復時注意保存 UNDO磁盤,以便恢復操作之用。在修復過程中,尤其是在表面測試(Surface Test)過程中如果提示讀寫錯誤,則說明硬盤存在物理損壞,數據可能會丟失。 在診斷、修復結束後重新啓動計算機,若能對 C盤進行訪問則大功告成,可以通過備份數據、重裝操作系統簡單地恢復硬盤功能。否則只能進行恢復操作(UNDO),嘗試手工或通過其它方法恢復。但 NDD(Norton Utilities 8.0)只能在DOS下運行,且不支持FAT32格式。

◎ SCANDISK
微軟操作系統自帶的類似 NDD的硬盤檢測工具,大家對它應該都不會陌生,因爲我們在WIN 9X非法關機後重啓時它就會自動運行掃描硬盤,用法有點類似NDD。

◎ CHKDSK
同樣也是微軟操作系統自帶的DOS下專門用於檢查硬盤的工具,CHKDSK/F 命令格式專門用來撿回硬盤的丟失簇並釋放丟失的硬盤空間,有時我們可以在它運行以後生成的*.CHK文件裏找到一些重要的數據。 硬盤的FAT表與根目錄隨着用戶寫入和刪除文件而不斷變化,如果能經常備份FAT表和根目錄,當FAT表損壞時用回寫FAT表、根目錄的方法,可以使硬盤恢復到上一次保存的狀態。
當硬盤的FAT表或根目錄損壞,需要將保存的FAT表、根目錄數據回寫時,必須保證FAT表和根目錄的起始邏輯扇區號和長度(扇區個數 )正確。
★ 恢復誤刪除的分區 ★

◎ FDISK & formAT
如果在誤刪除分區後沒有執行過其它分區操作,按照下面的方法一般都能夠恢復原來的數據:執行 FIDSK分區程序,重建刪除的分區,但是注意要保持分區與原來分區在大小、位置上一致;重新啓動系統到MS—DOS模式,執行“format X:/u/q”( X爲誤刪的擴展分區盤符)。這時系統首先會警告說:“這是一個大硬盤,如果格式化,數據將全部丟失”,這時選擇“ YES”;而後系統會告訴你該分區無法進行快速格式化並問你是否進行“完整格式化”,回答“NO”。該步驟的關鍵是加入參數/q(快速格式化),這樣進行一次“假格式化”後,如果沒有什麼意外的話,應該可以訪問該分區的數據了。另外,該方法恢復的分區有可能在再次重啓系統後無法訪問,雖然仍可以按上面的方法恢復數據,但我們建議恢復分區後備份該分區所有數據,而後執行完整的格式化過程。

★ 硬盤零磁道損壞的搶救 ★

◎ DE (PCTOOLS 9.0)
如果運行 ScanDisk掃描C盤在第一簇出現一個紅色的“B”,即說明C盤零磁道損壞!在DOS下運行DE,先
進入Options菜單,選項Configuration,按空格去掉Read Only(只讀模式)前面的“√”號(按 Tab 鍵切換),保存退出。接着選主菜單 Select中的Drive;進去後在Drive type項選 Physical,按空格選定,再按Tab鍵切換到Drive項,選中hard disk,然後選OK回車。之後回到主菜單,打開 Select菜單,這時會出現Partition Table ,選中並進入,之後就可以看見硬盤的分區表信息。例如:該硬盤有兩個分區,那麼在硬盤的分區表信息中我們可 以看到1分區就是 C盤,該分區是從硬盤的0柱面開始的,那麼將1分區的 Beginnig Cylinder的0改成1就可以了。保存後退出。重新啓動進入BIOS,運行自動偵測硬 盤可以看到CYLS的個位數減少了一位(例如:782→781),保存退出,重新分區格式化,大功告成。 但DE不支持FAT32格式且只在DOS下運行,而且 PCTOOLS 9.0現在已經不太好找了,想當年它與Norton Utilities 8.0在工具軟件之中是兩朵奇葩……

◎ PQMAGICT (Partition Magician)
大名鼎鼎的分區魔術師(Partition Magician)可能是大家最常用的硬盤分區工具。PQMAGICT是它的DOS版的工具,用它來修復損壞的硬盤零磁道可謂易如反掌。 假設一塊硬盤有兩個分區(C、D),用ScanDisk檢查D盤時顯示D盤零磁道損壞,因此不能用format不能進行格式化,如果用FDISK重新調整邏輯D盤的大小,使D盤的邏輯0磁道向前或向後移動,跨越這個壞磁道,但這樣一來,就會破壞 C盤上的所有數據。因此這時我們必須藉助PQMAGICT的威力。首先在DOS下啓動 PQMAGICT(必須先把PQ COPY到C盤),選擇查看D盤,此時屏幕會顯示D盤的分區和容量信息,然後選擇Option菜單中的Reszie Selected Partition,用鼠標拖動左邊的容量標尺,讓D區減少一點,或者直接手動輸入分配D區的容量大小,目的是空出壞的區域,確定後PQMAGICT便開始對D區進行轉換,完成以後退出PQMAGICT。這樣對C盤上的文件秋毫無犯,且D盤又重見天日了。

◎ SPFdisk
SPFdisk在建立主分區時可由使用者自定啓始柱面,故可跳過損壞的柱面區域。此招是 SPFdisk 的一個必
殺技,使用方法請詳見《寶刀不老的小工具—— SPecialFDisk》

★ 搶救被“邏輯鎖”鎖定的硬盤 ★

◎ DM
中了“邏輯鎖”的硬盤不能用軟盤、光驅、雙硬盤正常啓動,但我們可以利用軟件DM爲硬盤解鎖。因爲DM是不依賴於主板BIOS識別硬盤的硬盤工具,就算在主板BIOS中將硬盤設爲“NONE”,DM也可識別硬盤並進行分區和格式化等操作。首先你要把DM拷到一張系統盤上,接上被鎖硬盤後開機,按DEL鍵進入BIOS設置,將IDE硬盤設爲“NONE”(這是關鍵所在!)。保存設置後退出,系統即可“ 帶鎖”啓動。啓動後運行 DM,你會發現DM可以識別出硬盤。選中該硬盤進行分區格式化就可以了。但是,這種方法的弱點是硬盤上的數據將全部丟失。 硬盤軟故障的產生原因比較複雜,病毒、誤操作,甚至一次意外掉電都可能使硬盤崩潰。因此平時一定要養成備份硬盤重要數據的習慣,在關鍵時刻才能順利地解決問題。

分析排除篇:

硬盤故障大致可分爲硬故障和軟故障兩大類。

       硬故障即PCBA板損壞、盤片劃傷、磁頭音圈電機損壞等。由於硬故障維修要求的基本知識及維修條件較高,需要由專業技術人員才能解決,所以在本文中不作討論。軟故障即硬盤數據結構由於某種原因,比如說病毒導致硬盤數據結構混亂甚至不可被識別而形成的故障。
      一般來說,主板BIOS硬盤自動檢測(IDE HDD AUTO DETECTION)功能能夠檢測到硬盤參數,均爲軟故障。一般情況下,硬盤在發生故障時系統會在屏幕上顯示一些提示信息,所以我們可以按照屏幕顯示的提示信息找到故障原因,有針對性地實施解決方案。

★ 常見的硬盤啓動出錯信息及分析處理 ★

◎ Non-System disk or disk error,replace disk and press a key to reboo(非系統盤或盤出錯)
出現這種信息的原因一是CMOS參數丟失或硬盤類型設置錯誤造成的。只要進入CMOS重新設置硬盤的正確參數即可。二是系統引導程序未裝或被破壞。重新傳遞引導文件並安裝系統程序。

◎ Invalid Partition Table(無效分區表)
造成該故障的原因一般是硬盤主引導記錄中的分表有錯誤,當指定了多個自舉分區(只能有一個自舉分區)或病毒佔用了分區表時,將有上述提示。 主引導記錄( MBR)中包括引導程序、分區表和結束標誌“55 AA”三個部分 ,共佔一個扇區。主引導程序中含有檢查硬盤分區表的程序代碼和出錯信息、出錯處理等內容。當硬盤啓動時,主引導程序將檢查分區表中的自舉標誌。若某個分區爲可自舉分區,則有分區標誌“80”,否則爲“00”,系統規定只能有一個分區爲自舉分區,若分區表中含有多個自舉標誌時,主引導程序會給“Invalid Partition Table” 的錯誤提示。最簡單的解決方法是用硬盤維護工具來修復,例如:用NU 8.0 NDD修復,它將檢查分區表中的錯誤,若發現錯誤,將會詢問是否願意修改,你只要不斷地回答“ YES”即可修正錯誤,或者用備份過的分區表覆蓋它也行。如果是由於病毒感染了分區表,即使是高級格式化也解決不了問題,可先用殺毒軟件殺毒,再用硬盤維護工具進行修復。如果用上述方法也不能解決的話,還可利用 FDISK重新分區,但分區大小必須和原來的分區一樣,這一點尤爲重要,分區後不要進行高級格式化,然後用 NDD進行修復。這樣既保證硬盤修復之後能啓動,而且硬盤上的數據也不會丟失。其實用 FDISK分區,相當於用正確的分區表覆蓋掉原來的分區表。尤其當用軟盤啓動後不認硬盤時,這招特靈。

◎ Error Loading Operating System(裝入DOS引導記錄錯誤)
Missing Operating System(DOS引導記錄損壞)造成該故障的原因一般是DOS引導記錄出現錯誤。DOS 引導記錄位於邏輯0扇區,是由高級格式化命令formAT生成的。主引導程序在檢查分區表正確之後,根據分區表中指出的DOS分區的起始地址,讀 DOS 引導記錄,若連續五次都失敗,則給出“Error Loading Operating System”的錯誤提示;若能正確讀出DOS引導記錄,主引導程序則會將DOS引導記錄送入內存0:7c00h處,然後檢查 DOS引導記錄的最後兩個字節是否爲“55 AA”,若不是這兩個字節,則給出“Missing Operating System”的提示。一般情況下可以用硬盤修復工具(如NDD)修復, 若不成功只好用FORMAT C:/S命令重寫DOS引導記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