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速立斷

欲速立斷

文:Recycler

67/414.2775

簡版:有這麼兩個成語是矛盾的,但是都是褒義的。欲速不達和當機立斷。一個要求慢,一個要求快。難到底是快還是慢呢?用在這裏,民主是等着人們素質提高了才進行民主,還是立刻馬上民主呢?時間恰恰好,受益則最大。這個點不好找。

早上看了一篇文章,是在說民主制度正在面對信息革命的考驗。大意是說,不同層級的人有不同的三觀,這些人通過網絡結合在一起互相吹捧,進羣的三觀都很正,然後打擊其他人的三觀。如果其他三觀的人處在強勢地位,這些因網絡而結合一起的人,就開始不約而同的推翻強勢。目的很簡單,就是讓自己的三觀能正常表達,即便不是高人一等,也要平起平坐。人們不願意放棄已有的東西,包括觀點。只會讓他變得強大。古代如此,現代如此,未來亦如此。這是人性,除非有種東西能壓制這種人性。甘願犧牲,甘願放棄。只有一個更偉大目的,纔會讓人放棄自己認知的目的,誇大集體的能量,縮小個人的能量,個人便會心甘情願接受這種讓步。這又容易陷入國家至上,民族至上,種族至上的陷阱,被個別人利用, 又成了戰爭的的幫兇。我提倡個人服從集體,但是集體不是小集體,而是人類這個大集體。只有此,纔不會被個別人利用成爲奪利的工具。

我一直認可一個觀點,信息時代是科技的產物,科技只是加速了人性變化,只是強化了人性的表現形式。從有人類歷史記載開始,到有現在社會,人類還是那些人類,人性不曾變化。科技使得人性朝向善惡兩端發展,好人通過科技做了更多利於人類的事業,壞人通過科技毀滅了人類和文明,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通過信息交流,好人與壞人的羣體逐漸壯大。以前由於居住地的限制,往往是一個家族或是一個村有相同的三觀,與周圍的家族村落格格不入。通過信息網絡,即便是相隔萬里,只要三觀一致,便能形成統一的聯盟。在這個聯盟裏,聽到的只是自己想聽的,那些其他的觀點即便符合客觀事實,也會遭到抵制。(不管是那個國家和地區的新聞,所讓我們看到的永遠是電視臺想讓我們看到的,鑑別一個電視臺是不是客觀的一個標誌是看他是否能揭自己的短,是否爲自己的錯誤道過謙。那些只有別人壞而自己永遠好,只做正確的事,不做錯事的電視,值得考慮一下他是否有選擇的報道。怕就怕某個錯誤信息夾雜在正確的信息之中,無從辨別。)

就拿“利己”和“利他”來說,那些推崇利己的人,都在說個人的重要性,利他是在損失個人利益。那些推崇利他的人,都在說利他的對國家對民族對世界的重要性,利己是在瓦解這個集體。類似的還有“進攻”和“防守”,“開放派”和“保守派”,“矛”和“盾”。任何事物都能找到積極和消極的意義。往往只看到自身所處觀點的積極意義,諒解自觀點的消極意義,指出對方的積極意義的缺點,找到對方消極意義給對方帶來的苦難。現在的人們,幾乎都會陷入這種邏輯中,只有這樣與別人比較,才能覺得自己過得幸福。(窮人攀比中產,中產攀比彼岸的窮人,彼岸的窮人攀比彼岸的中產。總是向上找目標,向下找平衡。富人找不到目標,那就創造一個目標。窮人找不到平衡,那就希望別人變窮。)

爲什麼同樣是人,所堅持的三觀不同呢?想來想去,我覺得是環境及自身素質造成了這個局面。一個大齡單身狗自然希望有關部門能計劃性分配對象。一個窮人自然希望少交稅、肉菜價格下降、房屋免費住。一個創業者屢受打擊以後就會心灰意冷。一個創業者屢受打擊後周圍還在鼓勵他,就會繼續投資。一個富人自然希望國家出臺規定允許三妻四妾生孩子無上限。一位有錢人並不在乎稅多稅少只是毛毛雨。一位富二代投資失敗並不會心痛損失。一位智者並不擔心自己的智慧會被複制。天生的屬性,力量、智慧、疾病,決定了一個人有了成爲什麼人的基本條件。遇到好人多還是遇到壞人多,也就決定這個有了基礎的人向那個方向發展。一旦找到自己所認可的羣體,就難以再接受其他觀點。因爲自身的三觀世界已經與周圍處於平衡狀態,一旦接受外來的文化,就是否定之前的努力。誰也不願意做無用功,只能是硬着頭皮繼續錯下去。這有點像非法傳銷,一旦把親戚朋友拉進這個組織,就不能、不肯相信自己以前的努力都是白費的。

有點亂,整理一下。先是一個人,先天的因素造成他的能力,他的能力與周圍環境融合,樹立新的精神世界。總之使自己能從精神和物質兩方面獲得最大的平衡收益。然後,由於科技網絡信息的出現,讓一些本來無法遇見的人相識成爲朋友。如果網絡足夠大,能結識的朋友就會越多。相同觀點的人多了,人多力量大,慫人多了只要有想法也敢革命,於是便開始嘗試改造世界。不同的羣體觀點,相互作用於這個世界,這世界成爲任人裝扮的小姑娘。

很早之前世界還只是分散的小國家,還沒有網絡,就有人提出要民主,尊重每一個人的意見,逐漸的磨合,形成一條比較適合各方面的意見。假如,我家佔了修路的地方,所有人都讓我搬家,但是我不想搬。他們就開始給我錢,我還是不搬。他們就開始說我不識大局,影響國家發展,我可能會覺得不好意思,最後還是搬了。如果有了網絡。我發現和我不搬的人很多,他們不搬,我也不搬。只要有少數人和自己處境觀點一樣,就可以提供巨大的勇氣。要是和自己觀點的人成百上千呢?我可能會覺得不搬家是應該的,一點負罪感都沒有。反而是那些要求搬家的人在欺負人。

以前的民主,想達成一致的意見很難,只能說,先根據多數人的意見走走看,忍受少數人的抗議。走了幾步發現了問題,中間的那些搖擺派就開始支持少數的意見。少數派成了多數派,多數派成了少數派又開始不樂意。這算是我認爲民主所能實現的最好的結果,指望全體意見一致,做夢。現在的民主由於網絡的催化,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有堅強的後盾,想達成一致的意見更難。在科技的催化下,少數派有了更可怕的毀壞能力。這讓民主制度留下特別壞的印象。

想到一件事,一家無人商店開業,低估了人的偷竊行爲,低估了人佔用空間納涼的行爲。無人商店的想法是好的,但是人們的素質太低,還不適合無人商店的存在。就像是民主制度,想法是好的,理論是完善的,目的是爲人類的。但是具體到民主制度下每一個投票者,就可能是一個大字不識的人,就可能是一個極端的自私自利者,就可能是一個戰爭狂人。在網絡的催化下,決定民主未來的可能是一羣沒上過學的農民,可能是養家餬口的工人,可能是信仰某些神的宗教人士。

想到一句話,如果沒記錯應該是福山在《歷史的終結》中說的“民主制度是最後的制度”。這會讓人舉出許多民主失敗的例子,這些例子就是由於那些自私自利者成羣結隊的表達的自己觀點,導致整體決策失敗。反對者就認爲民主制度不是最後的制度。支持者就解釋說,歷史是曲折的,(就像是封建社會都消失很多年了,還有人覺得封建社會不錯,企圖稱王稱帝)但是隨着人們智慧的提升,會逐漸的脫離野蠻趨近文明。此時的歷史應該是趨於穩定的。人們智慧穩定了,制度也就穩定了,也就是民主出現的時刻。

我認可這個觀點,現在不適合民主,人們的智慧還停留在自私自利的基礎上,或是停留在與自己三觀一致的羣體上。因爲缺少了思辨,缺少了爲整個人類着想的智慧,現在的民主往往會開了歷史的倒車,這時候反而不如聖人明君的獨裁統治。

那麼當人類擁有什麼樣的智慧的時候,才能談民主呢?智慧有很多種,一種智慧之看到眼前的東西,另一種智慧看到背後的東西,讓人思辨事物正反兩面,以及看到過去未來的層面。這種智慧其實很容易培養。看到一副照片,扶老大爺過馬路。一般的智慧就認爲是好人好事。深層的智慧就開始考慮,誰拍的?爲什麼取景點在馬路中間?這隻能證明是一次好人好事,並不能證明過去和未來都在做好事。當開始以偵探的視角看問題,當以時間的軸度看問題,智慧就有了。這一點是可以培養的。可是有些人就不培養這種智慧,只是讓你看到照片就狂喜,看到不該看到的就是錯誤的。是害怕人們有智慧。無言以對,就是不給人們走向民主的機會,只配服從管理。不說了。

具備了智慧,還要具備目的。從哪個角度開始思考問題。有些人的目的是家庭,所有的智慧都是爲了家庭的幸福做思考。有些人的目的是民族,所有的智慧只是爲了民族的富強服務。有些人人的目的是全人類,所有的智慧也就沒有了民族、種族、家庭、個人的觀念。不管個人、家庭、民族,只是人類羣體的一小部分。如果正常思維,如果個人太強勢,會引起周圍人的不滿意。如果家庭太強勢,會引起其他鄰居的不滿意。如果民族太霸道,會引起其他民族的反感。不去招惹別人還好,萬一招惹別人,必會受到打擊報復。正常的思維,爲了自己,爲了家庭,爲了民族,應該與其他人民和諧相處。最終還要昇華爲整個人類相處的問題。只有全人類和諧相處了,自己才能得到愛與和平。我的想法也許太天真。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歡愛與和平。

我試想過未來,如果整體環境是愛與和平,突然出現一個壞人,這個壞人會不會被原諒。如果不被原諒,只能用暴力消滅壞人,就失去了愛與和平的意義。如果能被原諒,那麼何必要做好人呢?個人、家庭、民族,爲什麼要考慮整個人類的命運呢?我不知道未來的智慧是停留在人類智慧上,還是停留在小集體智慧上。我倒是希望最終人類會選擇人類智慧,所有的出發點都是以人類的未來做考量。也許會有時間和收益的問題,但是目的是一致的,也就不會出太大的問題。爲了多數人的意願,願意爲了人類犧牲小我的利益。就像是減稅的問題,如果一個國家是站在全人類的角度思考問題。窮人可能考慮的是減了稅,有錢可以購買更多的東西,帶動國內外商品銷售。富人可能考慮如果減了稅,國家稅收減少,就無法繼續國家建設,不利於整個世界的發展。所有的人,都是站在人類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而不是站在自身的前途思考問題。這可能需要那些偏執的信仰民族,信仰宗教的人們能放下個人的小目標,而是着眼大目標,把自己當成人類的一分子。

民族狂熱分子和宗教狂熱分子,憑什麼要放下對民族的熱愛,放下對宗教的熱愛,反而去照顧其他民族,反而去相信其他的神存在呢?人們的自由,即便知道他的存在毫無意義,但是就是喜歡。科學和真理和求實能解決這一問題嗎?我看有難度。除非是環境大清洗,重新給新生兒創造一個無邊界的環境,纔有可能不會陷入偏執,纔會爲人類而着想。

世界的未來是多元的還是一元的?即便是爲了全人類,也只是一種一元思想。難道就沒有人爲自己嗎?難道就沒有人爲家庭嗎?難道就沒有人爲民族嗎?世界現在是多元的,各自形成了自己的環境,語言教育文化種種因素又培養了一個堅定的擁護者。世界的未來,不經歷毀滅打擊,就無法重新建立全人類的智慧。只要還有一個小集體的智慧存在,就會格格不入,就不能說全體人類最終會選擇民主這種形式。

我認可一句話,現在即未來。人性不曾改變,利益衝突不曾改變,現在所展現的狀態,便是未來所展現的狀態。未來的人們更聰明,科技更發達,只是爲了各自的利益集團服務。這麼看來,民主在未來還有有問題的。也許這種問題是最小的問題,其他制度也許問題更多。一個人強大了,就不會害怕,就不會再有獨裁。至於社會主義制度,一羣人一起做一件事,挺好的,只要不是作惡,這就和民主制度沒什麼區別。

有點亂,再整理一下。我認可人類的未來是民主制度,要想讓民主制度優於其他制度,需要讓人們不在只爲自己、人種、民族、信仰思考問題,而是爲了國家所有人思考問題。爲了國家能夠犧牲,這樣的國家才能實現民主。才能讓民主成爲優於其他制度的制度。一個國家文化混雜,能難改變一個人的想法,很難改變一羣人的信仰。只要還在爲小集體考慮,一個國家的民主只會讓一部分人利用科技越來越亂。如果失去了愛與和平的教育,世界未來的樣子就是現在的樣子。

只是考慮了民主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或是說在和其他制度比較中會被中傷的問題。隨着科技的發展,難道其他的制度就會有好日子過嗎?獨裁的國家,要面對百姓五花八門的需求和更猛烈的攻擊。宗教的國家要面對人們不在相信神是萬能的。這些智慧和科技帶來的對生活的需求的多樣性和不滿足,也看不出那種制度是好制度。是由着人民自己選擇,前提自然是經過了全民思辨和讓步,這可能會帶來動亂。還是由着精英階層帶領民衆走一條不想走的道路。這兩條出路,都需要一部分人們讓步。精英階層帶領人民前行是暫時的,他們通過智慧爲人們找到幸福。終有一天,全體人們的智慧到達一定程度,每個人都是精英代表。此時的意見更是絕大多數的意見,而不是少數精英的意見,更能體現人類的平等性。

如果人類的智慧沒有進步,是不是由少數精英階層領導會更好呢?廢話,跟着明白人走,怎麼都有肉吃。但是需要考慮一個問題,爲什麼大部分人的智慧沒有進步?是人類不想進步,還是遇到不讓進步。人類的歷史,是智慧積累歷史,幾千年智慧的積累,在近二百年來爆發。可以說,只要是正常的人類,總是會通過文字記載去總結前人的經驗。即便是現在文字記載有真有假,但是也不會妨礙人們去嘗試去實踐。這也就是說,人類智慧是積累的,世界是進步。現在的狀況是智慧夠用就行,處理完眼前問題就可以,不需要深層次的考慮。這就需要討論一個更深的問題,人類的需要什麼?智慧是人類必需的嗎?就像糧食和水一樣。糧食和水是必需的嗎?好像是!那獲得糧食和水的過程是必需的嗎?好像不是。我想人類需要的是懶惰。即不用動手,舒舒服服的躺着,做自己覺的欣喜的事情,就是人類所需要的。但是人類在舒服躺着的過程中,就會餓。餓了就需要食物,食物就需要想辦法獲得。通過什麼樣的辦法,就是智慧。智慧只是吃飽肚子,讓自己接着舒服地躺着。至於後來的那些沒日沒夜的工作,瘋狂的汲取知識,只是爲了保證明天可以獲得食物,只是爲了活着。已經忘記了活着是爲了舒服躺着。如果所言極是,只要有雙手能般磚,慾望再低一點,吃穿再簡樸一點,就蠻可以如原始人一樣打獵之後舒服的躺着。我們的智慧能理解搬磚這回事就足夠的。我們還需要學習是爲啥呢?

人類的動物本能是需要躺着,是需要開心,是需要舒服。但是隨着大腦的進化,知識的積累,有了強化大腦的人類成爲了不同於原始人類的另一種生物,他們需要賺更多的錢才能開心,即便是累死在工作崗位上。他們需要做稀奇古怪的事才能開心,因爲覺得這樣纔是人生的意義。有個強化大腦的人類有了不同的人生需求。我不管是做生意,還是混社會,不管是搬磚的,還是無聊的。因爲時代快速發展引起的恐慌,加大了對知識的渴望。從知識中可以獲得生存技能,從知識中可以獲得一片安寧。(也許會有人說,人類還是那些人類,怎麼能不同呢?進化出翅膀的老虎還叫老虎嗎?儲存大量知識的大腦已經使得人類發生了質變,捕食方式、繁殖方式、反應方式、消化方式發生了根本變化。此時的人類不能說是最初的人類。我想。)

按照這個趨勢,人類的知識是逐代積累的。也許並不是人類的本能,但是在環境的影響下,不得不接受各種知識,促使人類智慧的進步。進步到一定程度,我期望人類能領悟一個道理,如果人類想要和平,並不是通過武力征服異端。如果想要賺錢,並不是坑蒙拐騙。只有全人類能夠自由平等公平包容的相處。這纔是人類終極形態。這只是我期待。並沒有考慮糧食和能源問題,也許人類領悟的道理是通過大清洗異端,才能保住自己的資源,才能獲得和平。只有自己有足夠多的資源,不管用什麼手段獲得,才能屹立不倒。尤其是看到一個逍遙快活鋪張浪費的國家因爲資源短缺而成爲窮兇極惡之徒,那些熱愛和平的人士願意分一杯羹嗎?

有點亂,再再整理一下。人類的智慧是進步的,這個結論是基於環境恐慌與人類的好奇心造成的。但是我不能推導這種智慧進步,是爲了個人着想還是爲了集體着想。這就說,不以集體爲目標的民主,會出現很多問題,如現在一樣。

總結一下,因爲有了先例,在彼岸,於是人們覺得規則限制了自由,於是人們覺得沒有發聲。現在提倡自由民主,自由即意味着可以任意的表達觀點,可以是個人的可以是集體的。民主即滿足絕大數人的意見,並不考慮少數人的意見。自由民主的規則說清楚了,那麼就要考慮問題。自由的界限是什麼?我想自由的界限並不是法律規則,而是道德,而是人與人相處的舒適性。在文明的地方,自由可是適當放寬一點,人們會自覺地避免做一些傷害人的事情。而在野蠻的地方,自由可以收緊一些,制定詳細的法律規則,避免人們做壞事。在爭取自由的時候,不要只看到自己有了道德,有了自覺維護公衆利益的勁頭。而是要看看周圍都是些什麼人。教育是否到位,如果沒到位,談什麼自由呢?談自由只會放大人性的惡。自由的弊端是人性的惡,民主的弊端也是人性的惡。人性的惡都是可以靠教育來改良的,教育做不到位。自由民主只是放大了惡。看看周圍的奔波的人們的表現和訴求,就可以反推出教育的目的。說實話,現在教育不適合談自由民主,現在教育的目的只是爲了培養一羣堅定的羣體擁護者,而不是爲了培養個人素質。素質不高,談什麼自由民主。如果要問爲什麼不提高個人素質呢?好吧,靠傳統強加的個人素質,人們不知道爲什麼要這麼做。但知道爲什麼要這樣做的時候,就需要知識來理解,有了知識思維活躍,憑什麼讓一個明白人聽從一個糊塗人的命令呢?誰還會捍衛眼前的集體呢?會看的更遠,格局更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