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算法》老喻的私人書單

老喻推薦的,爲了湊文章,所以發出來了。

你爲什麼讀書?
原因無非是:
“顏如玉”。看着心情爽;
“黃金屋”。有助於發財。
但是現在“爲爽而看”的功能,應該轉移到網絡,用手機看更爽,而且免費。
所以目標應該聚焦在“發財”,能夠兼顧“心情爽”最好。
又因爲:
1、很多“有用”的書,其實只是利用“讓你心情爽”,製造“能發財”的幻覺;
2、很多“無用”的書,反而更能切入一個人的底層思維能力;
3、再“有用”、再有趣的書,假如只能讓你在飯桌上吹吹牛,又關你P事呢?

既然時間有限,而書很多,我們乾脆就聚焦於黃金交叉區域的圖書:
規則一、有用。只有與你關注、在意的疑惑和求知慾有關,你纔會真正去讀;
規則二、無用。作者寫書時求真,探索該領域最底層的原理,追溯到知識的源頭;
規則三、私人。與你的工作、生活、內心直接相關,而非關你P事的獵奇與消磨。
同時滿足以上三個規則,才列入我們的閱讀清單。

How
你怎麼樣讀書?
首先,我贊成用“切割”的方式。而非“收集郵票”。
證僞比證實更具現實意義。例如你沒法“證實”這個世界上沒有會飛的豬,但你可以“證僞”這個命題,只要你找到一頭會飛的豬。
“有用”的書,價值在於讓你不要做什麼事。
讀書的目的是爲了“擴大你的認知半徑”,讀書的結果是爲了“縮小你的行動半徑”。
你想發財,首先是讓自己別當韭菜;
你想幸福,首先是讓自己遠離那些讓你不幸的事情。
芒格鼓勵人們掌握多種思維模型,很多人認爲就像收集龍珠,只要達到一定數量就可以很厲害了。
這是巨大的誤讀。
多元思維模型不是用來搭建一個“厲害殺人武器集合”的,而是用來切割鑽石。這個鑽石就是你的大腦。
陶冶性情的閱讀,如果不能切割你的靈魂,也是浪費時間。
其次,跨學科的目的是爲了形成底層的連接。就像神經元之間的連接一樣。
但是做到這一點非常難。學科之間的智慧很難轉移。表面上的跨界,只是讓你到哪兒都能發表一下評論而已。
只有當你在某個領域鑽研到一定深度,這時候通過跨學科閱讀,會有意外的突破,甚至形成“通感”。
我在“大腦碎片”裏寫過,不同行業類似深度的人,可能比同行更有共同語言,就是這個意思。
另外,豬吃什麼,最後長的都是豬肉。意思是說,一個搞金融的人,研究算法,會提升他金融科技或量化交易的認知水準,但極小概率會令他成爲AI專家。
大多數人閱讀,連豬肉都長不了。
結論:只有你在某個專業點上達到一定深度時,跨界閱讀纔有意義,方有收穫。
最後,可感知的知識,纔是真正的知識。要做到這一點,你需要在行動中去觸摸你的閱讀。

What
你讀什麼書?
下面的書單,是按照上述原則,依據我“自以爲是”的21種底層思維,列出了21本供參考讀物。大部分不算新,也不性感,但都符合書作爲你我朋友的特點:智慧,真誠,偶爾會自嘲。

01•概率推理
《簡單統計學》



概率思維,幾乎是不確定世界最重要的思維能力之一。一方面,你只用懂加減乘除,再掌握三五個公式,就夠用了;
另一方面,懂概率,和擁有概率思維,又完全是兩回事。我遇到過自稱數學很好的人,對概率的無知令人意外。
我沒找到一本完整而系統的入門書。這本書也許能推開概率和統計學的興趣之門。

02•決策科學
《不確定世界的理性選擇》



選擇比努力更重要。魯賓說,成熟的決定建立在:

1、確認相關變量;

2、把其中每一種變量與概率聯繫起來。

這是一個分析過程,但也涉及主觀判斷。而最終的決定既反映了決策過程中涉及的所有因素,也反映了本能、經驗和“感覺”。

決策類的書非常多,但歸根結底,決策還是一門手藝活。

03•科學推理

《費曼講物理.入門》

假如你不去認真地思考一下物理,你就根本無法理解什麼叫“第一性原理”。

科學精神,科學方法。科學思維,在我們的血液裏是稀缺的。

硅谷的勝利,本質上“計算機+科學精神”的勝利。

你將發現,越來越多的富豪,是“既懂科學、又懂商業”的人。

商業的底層,也是科學。

04•邏輯思維

《邏輯的力量》


多學點兒邏輯,可以少危害社會。但我對此並不樂觀。

05•經濟思維

《魔鬼經濟學》

用魔鬼體來揭示經濟學在真實世界的運行邏輯,很好玩兒,但也容易掉進一個坑:作者對真相的洞察,會不會只是根據“相關性”而作出的事後“因果解釋”?但是,能在其中瞭解一些經濟思維,也就夠了。

06•認知科學

《思維的發現》

阿莫斯是位數學家,卡尼曼是心理學家。性格迥異的他們走在一起,開啓了人類對於決策與判斷的科學認知,並在經濟學、醫學、法學等衆多領域引發了變革風暴。作爲行爲經濟學的開山鼻祖,丹尼爾•卡尼曼和阿莫斯•特沃斯基的影響延續至今。

直到今日,成千上萬的暢銷書,不過是對他們思想的二次販賣。

加上作者,三人都是猶太人。我對書中提及猶太學者在國家有難時二話不說,直接在歐洲機場(準備飛往美國做學術交流)飛回以色列奔赴前線的情景極爲難忘。

07•商業思維

《滾雪球》

巴菲特做投資的那部分,其實是很難學會的。所以把《滾雪球》當作商業讀物更好。價值投資的本質,就是迴歸商業的本質。

股神其實是通過資產配置來經營企業的商業奇才。

巴菲特投資的一生,並非是金融的、數字的一生,而是在商業戰場上拼搏的一生。

08•管理思維

《基業長青》

這本書經常被統計學家們嘲笑,認爲作者的研究方法完全是錯的,屬於蒐集“倖存者偏差”。

但這本書的結論卻值得一看。也許正好撞上了管理的靈魂。

追尋意義,是一切人類社會力量的源泉。商業也不例外。

09•市場思維

《定位》


很老、很薄、看起來很輕鬆的一本書。堪稱市場思維中的一把奧卡姆剃刀。

10•創業思維

《精益創業》


互聯網時代的創業聖經。本質上是科學思維在商業上的運用。

11•投資思維

《博格長贏投資之道》

博格勸告短線投資者:

“所有嘗試捕捉短線交易的投機者,都在玩一場輸家遊戲”。

他稱,沒有一個人能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所以“我永遠不會做10年以下的投資,除非那項目能證明10年後有可觀回報,我纔會參與。”

巴菲特多次推薦了博格的書與他的投資理念。

博格一生致力於做一件事,並且在商業中踐行服務社會,令人難忘。

12•個人成長

《終生成長》

本書有一個簡單得驚人的結論,連雞湯型公衆號都會嫌棄口味太淡。但是好的方法總是簡單的,而且看起來是可以習得的。

13•獨立思考

《反脆弱》

塔勒布創造了一種自由奔放的吹牛體,充滿智慧,十分欠扁。他將自己置於當代隱士的位置,又能自由出世入世。學習書中的那種自言自語,懷疑一切,算是訓練“獨立思考能力”的一種另類方式。

14•數學思維

《魔鬼數學》


數學是科學之王。如今世界的權力,早已隨着互聯網和AI的崛起,漸漸轉移至數字世界。

羅素說:學習數學的精髓時不能只抱着應付差事的心理,而應該把這些知識融入日常思維,並通過各種激勵手段使它們反覆出現在你的腦海裏。

作者的最後總結:數學給我們的教訓非常簡單,與數字無關。

數學告訴我們:世界是有結構的;我們可以期待去了解它的部分結構,但不可能像我們想象的那樣一蹴而就;在披上形式主義的外衣之後,我們的直覺將會變得更加強大。數學上的確定性,與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信念並不是一回事,後者的確定程度不及前者,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兩者之間的區別。

15•計算機與信息

《信息簡史》

“萬物源自比特。”果真如此?

16•金融思維

《偉大的博弈》


“世界上不會有任何其他地方的歷史會像華爾街歷史一樣,如此頻繁和千篇一律地不斷重複自己。當你看到現實生活中上演的資本市場的起起落落時,最讓你震驚的是,無論是市場投機還是市場投機者本身,千百年來都幾乎沒有絲毫改變。這個資本的遊戲亙古未變,同樣亙古未變的還有人性。”

17•演化論

《自私的基因》

在我們的知識體系裏,達爾文可能被低估了。

演化論雖然取得了壓倒性的“勝利”,但看起來總是有點兒怪怪的:假如某動物的夜視特別厲害且有用,是因爲天擇的結果;而某動物的大尾巴特別沒用,是因爲性選擇的結果......

人工智能的有些算法,像是加速器裏的人工演化。

道金斯是一位科學鬥士,他在該書30週年版簡介裏,自信地宣稱幾乎沒有任何東西需要修改。

將基因擬人化,和他的學究氣似乎有點兒衝突。整本書讀起來波瀾壯闊,多少也傳承了達爾文的紳士範兒,以及對未知世界的執着探索。

18•人際思維

《影響力》

一本因爲名字而容易被忽略的書。

“心理學家羅伯特·B·西奧迪尼博士爲我們解釋了爲什麼有些人極具說服力,而我們總是容易上當受騙。隱藏在衝動地順從他人行爲背後的6大心理祕笈,正是這一切的根源。那些勸說高手們,總是熟練地運用它們,讓我們就範。”

19•家庭教育


《教出樂觀的孩子》

心理學家們有時會調侃自己在科學界的卑微:你乾點兒啥不好呢?作者馬丁•塞利格曼被譽爲積極心理學之父,他堅信大腦免疫,和小兒麻痹疫苗一樣,能夠幫助到很多人。我能夠在書中感受到他的理想和激情,以及他用科學方法來推進“不那麼硬科學”的心理學的決心和行動。

這本書對於孩子,對於家長,都非常有幫助。其中結構化的分析令人信服,也給出了日常可行的操作方案。

20•想象力

《辛波斯卡詩選三部曲》

她的詩精確得令人汗毛豎立,用最簡單的字眼,最平凡的場景。

“她擁有狙擊手的敏銳視力,而且毫不畏縮地凝視未來。”

諾貝爾獎給她的頌詞:

“通過精確地嘲諷將生物法則和歷史活動展示在人類現實的片段中。她的作品對世界既全力投入,又保持適當距離,清楚地印證了她的基本理念:看似單純的問題,其實最富有意義。由這樣的觀點出發,她的詩意往往展現出一種特色——形式上力求琢磨挑剔,視野上卻又變化多端,開闊無垠。”

21•寫作

《圍城》

我的閱讀極爲個人化。我不會因爲重要性、地位、偉大等字眼去讀一本書,尤其是小說。讀小說就像和作者在小酒館裏喝酒,他必須是聰明而俏皮的。或者是如茨威格、普魯斯特、馬爾克斯般撲面而來,排山倒海,奔流不息。

《圍城》是一本很輕的書。我尤其鍾愛作者炫技般的各種明喻暗喻,既如頑童般放肆,又像俯瞰人世的造物主般悲憫。這種能力當今早已絕跡。

前陣子再看該書,令我感慨的反而是書中的“體面”。兵荒馬亂,逃難途中,哪裏來的體面呢?不知是作者敘述的緣故,又或是文學的幻境,那個年代人和人之間,不管是情敵,愛侶,政敵,武夫,掮客,小販,之間多少有着一點點體面。

難道撕逼這種事是隨着人類的發展而發展的?

又或者,彼時也撕得厲害,只是消解於作者那消解一切的文字中罷了。

22、最新一本喜歡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