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破終身成長的瓶頸?你需要知道這7個行動法則

羅曼·羅蘭說:“有的人二十幾歲就死了,八十幾歲才埋。”

大學畢業後,我雖然一直在往個人成長的方向努力,但一直沒很大進展。反而有時會帶來焦慮。

有人說,不斷學習就能緩解焦慮。但這對我好像並沒有什麼效果。

我一邊學習,一邊焦慮,也一邊困惑。我意識到,我在終身成長的路上進入了瓶頸期。

我不斷思考,我該如何突破瓶頸期,繼續順暢地終身成長呢?

還好,就在這時,我遇到了這本書,日本作家赤羽雄二的《終身成長行動指南》,這是他繼《零秒思考》、《零秒工作》等暢銷書後的又一新作。

書中,赤羽雄二總結了妨礙成長的主要因素以及七個成長行動法則,徹底把我從終身成長瓶頸期解救出來,破除我的成長焦慮。

下面我將從爲什麼要終身成長、妨礙成長的因素、成長的七個行動這三個方面來分享書中的內容。

爲什麼要終身成長

每加入一個新的社羣,有一半以上的羣友做自我介紹時,會說自己是一名"終身成長者"或"終身學習者"。

爲什麼現在越來越多人願意終身學習,終身成長了呢?結合《終身成長行動指南》,我總結了3個原因。

1、有所成長是一件很美妙的事

人在什麼時候會感覺到最開心呢?

上學時是解出一道數學題,考試做對題目。畢業後是學會一項新技能,或完成一件以前無法做到的事。

用作者的話說,這就是感覺到"自己正在成長"的時刻。

當我們感覺到自己成長時,會覺得是很美妙的事。

2、終身成長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

蕭秋水老師在推薦序中舉了一個例子,在"滴滴"和"快的"大戰的時期,一位老人在路邊招手叫車,經過的的士沒有一輛爲老人停下。他們都奔去app接單的地點。

信息時代之後,發展越來越快。稍不留神,就會被時代拋在腦後。可以說,"終身成長"是當今時代必備的生存技能。

3、保持終身學習,可以延緩精神衰老

2013年,芝加哥拉什大學醫學進行了一項研究。該研究共召集300名年長者參與,研究團隊逐年測試他們的思考和記憶技能,瞭解他們閱讀、寫作及從事其他有認知需求活動的頻率。

在每位參與者去世後,他們會去檢測參與者的癡呆情況。

結果顯示,在排除物理原因對大腦的影響後,那些終生都保持着大量閱讀和寫作習慣的研究對象比起只有平均閱讀量和寫作量的對象,其智力衰退的速度會減緩1/3。

也就是說,長年累月的學習緩衝了他們因年齡增長而出現的智力衰退。

由此可見,人們對認知儲備的終生投入終會獲得回報。

妨礙成長的主要因素

你體會過無法成長的痛苦嗎?

想象一下,如果你一直處於同一個環境,持續多年重複同樣的工作,你還能否感受新事物帶來的刺激?

而人一旦對新事物失去好奇,就會停止成長。

2018年1月,河北唐山市路橋所有收費站撤銷。這原本是利民的好事,卻遭到收費站工作人員強烈反對。

其中一位工作人員說:"我現在36歲了,我們把青春都耗在這裏,我們學東西也學不了,比20多歲的都慢了,沒有人願意要我們。"

這些三十來歲的工作人員,爲什麼會有這樣理直氣壯的辯駁?

原因不外乎兩個,第一是他們因爲多年從事同樣的工作,失去挑戰新事物的激情,第二是下崗後他們缺乏自信,認爲自己沒法再學會新的技能。

這兩個原因也是作者在書中提出來的妨礙成長的兩個主要因素。

還有一個因素是"雖然在轉職、調動,但是到哪裏都會被上司訓斥"

如果一個人在工作中沒能遇上好上司,經常被訓斥,除了自身的原因外,也許上司本身也有問題。過度的訓斥會造成心理壓力,令人喪失信心,由此阻礙成長。

那麼說到底,我們要怎麼做才能實現終身成長呢?

"終身成長"聽起來這麼龐大、抽象的詞語,要如何才能落到實處呢?

赤羽雄二的成長七法則就是一個很好的指南。

成長的七個行動

1、降低難度,制定合適的目標

爲什麼大多數人很難堅持行動?有可能是因爲把目標定得太高了。

-想減肥,就辦了年度健身卡,三五次後健身卡被遺忘在角落。

-想跑步,給自己定下每天5公里的目標,一次都完成不了。

-想學烹飪,一上來就要求自己做出滿漢全席,結果每次都被噼裏啪啦的油氣嚇得放棄。

作者在書中說,設定的目標過高可能會打消積極性。

在自信心不斷增強、能夠挑戰更高的目標以前,我們應該先果斷地降低目標的難度。

最典型的做法是《微習慣》的作者斯蒂芬·蓋斯倡導的微習慣培養方法。

斯蒂芬·蓋斯從每天至少做1個俯臥撐開始,兩年後擁有了想要的身材。

微習慣很小,小到不至於無法完成。而這樣能輕易達成的微目標,自帶螺旋狀激勵機制。

把目標定得低一點,當我們能體驗到成功感,也能激發我們堅持的鬥志。

2、堅持不痛苦的努力

"努力"一詞給人的印象似乎是痛苦的。想一想這個詞出現的情境:

"我還不夠努力,才一直沒有進步……"

"你一定要努力啊……"

中國有俗語:"學海無涯苦作舟"。還有"吃得苦中苦,方爲人上人",更有"頭懸樑,錐刺股"。

好像所有通往成功的道路上,都離不開痛苦的努力。

而作者在書中點明瞭努力原本的含義是"爲了想做的事、想成爲的人而前進一小步"。它並不是痛苦的事。

能夠持續的努力也應當是不痛苦的努力。

每天的行動之後,我們應該抱有這樣的思考方式:

-"今天練過瑜伽後心情特別好,明天也繼續吧。"

-"今天讀了書,學到不少東西,很開心,明天多讀一些。"

可以把這些美妙的體驗記錄下來,充分感受每次努力帶來的喜悅。

3、設法建立自信

作者在書中介紹4種建立自信的方法。

比如,通過《零秒思考》中的"A4紙記筆記"來"毫無保留地獎勵自己"。做法類似強迫自己不停地說積極的話,寫下"努力"後的種種好效果。

比如你正在減肥,晚上忍住沒吃泡麪,可以寫一張主題爲"今天成功忍住沒吃泡麪"的A4紙,下面是:

-男朋友在旁邊吃泡麪,味道很香,我很想吃,可是忍住了。

-只要當時忍住了,就能堅持不吃。

-我喝了幾口水,就沒那麼想吃了。

-身體也能變得輕快,最主要的是心情好。

-努力了真好。我真了不起,繼續保持。

乍一看好像都是無意義的廢話,其實這些話能帶動想法也逐漸變得積極,消除消極的陰暗面。

還有一些法子可以建立自信。

積累微小的成功體驗。可以借用成功日記的方法。

與願意誇讚我們的人相處。前段時間微博有一個熱搜,一名女生被誇50天后,容貌變化堪比整容,氣質也變得極佳。想保持積極心態,要多與不吝惜誇讚我們的人相處。

想方設法遠離否定我們的人。不與傻瓜論短長,抱着這樣的心態,不要將時間浪費在只會否定別人的人身上。

4、創造良性循環

"良性循環"指的是在多種有利因素的助推下,讓人能夠更簡單、確切地實現目標。

"創造良性循環"則是指依靠事先打下的諸多基礎,開啓良性循環,順勢而爲,實現目標。

要想創造良性循環,需要做到以下3點。

事先"播種"。即打基礎。想要提升領導能力,就主動申請擔任某個項目的負責人,一開始也許不順利,但能從中鍛鍊能力,實現目標。這個過程就是播種。

帶動周圍的人。比如創造一個讀書社羣,招募一個小助手統計羣友信息,這個小助手就是被帶動的人。

創造順風。"順風"即開啓某件事時的推力。比如創業初期,有人願意租借辦公室;創立公衆號,有別的號願意免費宣傳;開發新課程,有大咖願意做背書。

作者就是通過舉辦大量演講、寫博客、出版書籍、爲企業提供方案、與很多風險企業共同創業並提供援助等方式,不斷擴大良性循環。

5、培養樂觀的思維方式

"悲觀與樂觀的區別在於,你和他從窗戶向外望,他看到滿地泥濘,而你一定能看到滿天星辰。"

越樂觀的人越容易成長。

作者認爲,樂觀的心態和悲觀的心態只有毫釐之差。

也就是說,只要我們稍微改變想法,我們就能轉悲觀爲樂觀。

舉個例子,比如遇到一個極度讓你厭惡的人,你幾乎無法與他友好相處。作者建議採取這些方法:

-我會認爲,對我作出過分舉動的人,有着相當嚴重的心理問題。

-觀察對我做出這種舉動的人,分析對方爲何能做出這種事。

- 就算遇到了煩心事,也不急於下結論。

-嘗試從不同角度的理解。

- 想着"管他呢",乾脆睡覺。

雖然把對方想成有心理問題、十分幼稚、沒有自信所以發脾氣的人,好像不太厚道,但是經過冷靜分析對方的行爲產生原因後,我們的負面情緒也減弱了大半。

如果覺得調整心態實在很難,作者還建議了,多跟樂觀的人聊天,學習他們的思考方式,從他們身上獲得啓發。

"樂觀是會傳染的。"接觸樂觀的人,我們也能變得樂觀。當我們成爲樂觀的人,接觸我們的人也能獲得好心情。

6、保持好的狀態

爲實現持續成長,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態和精神狀態十分必要。

首先要了解自己的最佳狀態是怎樣的,然後有意識地保持最佳狀態,一些普遍的例子如:保證充足睡眠、固定起牀時間、按時三餐、定期運動、今日事今日畢等。

當我們能保持最佳狀態,才能更好助力於持續成長。

畢竟,身體垮了,沒有精神,我們也就無法實現成長。

7、抱團成長

衆人拾柴火焰高,獨自一人能完成的事情有限,有同伴同行就不會容易掉隊,還能一起成長。

比如加入讀書社羣,通過每天的閱讀分享、相互點評、積分獎勵等方式,有效督促自己堅持每日輸入和輸出。

爲何抱團能夠實現成長呢?作者認爲有這麼3個原因:共享彼此的創意和方法,高效收集信息,找到競爭對手後充滿幹勁。

如果是團體活動,如球賽、合唱、樂隊,抱團成長也可以認爲是"爲同伴而努力"的團結心態。

羅曼·羅蘭說:"有的人二十幾歲就死了,八十幾歲才埋。"現在我才理解這句話,真正可怕的不是老去,而是停止成長。

前段時間有一句話很流行: 毀掉一個人最好的方式,就是讓他忙到沒有時間成長。

當一個人放棄成長,相當於放棄了生命,生活失去激情,空有軀殼,沒有靈魂。

而願意終身成長的人,不會被任何因素阻礙。

國外的摩西奶奶,國內的梵高奶奶,都是在古稀之年拿起畫筆,開始畫畫。後來,她們一個成爲有名的畫家,一個在香港開辦畫展。

農民詩人餘秀華,殘疾的軀體,困不住詩意的靈魂。

《平如美棠》的作者饒平如爺爺在勞改期間,堅持在胸口放着英語單詞書,每天背英語。年老後,他能寫出一封漂亮的英文信。

終身成長是一輩子的事,沒有什麼藉口可以阻礙。

馬雲曾在一篇演講中說,不要"晚上想想千條路,早上起來走原路"。讓我們即刻行動,踐行終身學習,成爲終身成長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