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點已到,運營商的2019大變局

昨天,中國電信公佈了上半年的財報。

根據財報顯示,中國電信上半年的經營收入達到1904.88億元(人民幣,下同),實現淨利潤139.09億元,比去年同期上升2.5%。

至此,國內三大運營商的上半年財報數據均已公佈。數據對比如下:

從整體上來看,三大運營商的營收都有小幅下滑。

淨利潤方面,各家有喜有憂。中國移動的淨利潤下滑幅度較大。衆所周知,中國移動的淨利潤是另外兩家之和的數倍以上,所以這個絕對值還是蠻大的,一度引起業界轟動。

我們再來對比一下三家運營商的用戶發展情況。

如下圖所示:

從用戶增長來看,中國電信的移動用戶數量增長明顯。每2個新增移動用戶,就有一個是中國電信的。而中國移動的固定寬帶用戶數量增長明顯,上半年淨增用戶裏,中國移動佔了72.4%。

雖然都有用戶數量增長,但從整體來看,今年上半年三大運營商的移動用戶新增總量均出現了大幅下滑。其中,中國移動今年上半年淨增移動用戶998萬戶,比去年的1861萬戶,大幅下降了46.4%。中國聯通更厲害,淨增用戶同比下降了47.8%。

根據運營商的數據顯示,目前,移動、聯通、電信的4G用戶滲透率分別爲78.5%、73.8%、82.0%,趨向飽和。4G用戶大幅增長的時代,已經宣告結束。手機用戶大幅增長的時代,也已結束。

以上是三大運營商的最新情況。總而言之,亮點很少,隱憂很多。

▋ 取消“不限流量套餐”、“4G限速”,運營商到底怎麼了

最近,關於運營商的各種新聞和小道消息是此起彼伏。

首先是三大運營商陸續取消了“流量不限量套餐”,然後,又流出了“4G限速”的傳聞。

不明覺厲的廣大用戶不免產生了極大的困惑和質疑——

“運營商,你們到底在搞什麼鬼?

其實,說白了,就是運營商沒錢了。

國家推行提速降費,加上市場競爭愈發激烈,導致運營商們從流量獲取的收入越來越少,而承擔的服務壓力越來越大。

相關數據顯示,2018年3月,全國平均每人每月使用流量爲3G。到了2018年底,已達到6G。最新的數據好像是人均每月9GB(未證實)。增長勢頭之迅猛,令人乍舌。

人均流量大幅增長的主要原因,大家應該都很清楚,一方面是因爲運營商大力推廣“不限流量套餐”,另一方面,就是“大王卡”這樣的定向免流卡賣得太多。背後的更主要原因,就是殘酷到令人髮指的同業競爭。

迅速增長的用戶流量,給運營商現有網絡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基站數量嚴重不足,傳輸資源嚴重不足。用戶網絡質量感知明顯下降,相信大家都有相同體驗。

這兩天熱議的“4G限速”,其實根本原因就在這裏。

小棗君本人是堅決不相信運營商會進行全國範圍限速的。一方面這個和國家“提速降費”的政策背道而馳,zhèngzhì責任重大。另一方面,做這樣的限速操作,一旦用戶發覺,就會激起激烈的情緒反彈。(瞞住用戶偷偷改?無論如何都是不可能的。)

但是,不排除個別地市的運營商,實在不堪網絡運行壓力,偷偷搞限速。網上爆出的圖,我覺得有可能就是這種情況。

限速不可能,那就只能取消“不限流量套餐”,藉此降低流量壓力。

之前小棗君反覆說過,目前運營商的4G LTE網絡是非常重要的一張打底網絡。5G和4G短期內並不是替換關係。運營商們並不會因爲5G基站的增加,而大量拆除4G基站。

相反的,運營商會更加重視4G網絡的建設,服務於VoLTE、VoNR(語音通話)等功能,以及儘快將2G、3G網絡進行退網。

個人預測,4G LTE至少還有10年以上的壽命,將長期陪伴我們。運營商應該重點建設4G,我們也應該信任4G。

其實小棗君覺得,不管是取消“不限流量套餐”,還是未經證實的“4G限速”,最大的問題是三家運營商的態度和行動空前一致。這其實更值得重視,有“壟斷聯盟”的嫌疑。

如果運營商繼續保持之前的開放競爭,我們作爲消費者來說,就完全不用擔心什麼。別忘了,今年年底還要實現全國“攜號轉網”,沒有哪個運營商敢在這個時候隨便亂來。


▋“不限流量套餐”的取消,是一個重要的拐點信號

對於運營商來說,2019年很可能是一個關鍵的拐點。流量收入今後會持續下滑,後面拼的更多是新業務盈利能力,以及成本控制能力

新業務方面,重點是看B端用戶,也就是政企用戶的增長。中國聯通今年上半年這方面的進步就比較明顯:產業互聯網業務收入同比增長43%,達到人民幣167億元。之前中國移動的架構調整(拆分政企客戶分公司),也是出於這方面的考量,在積極佈局。

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是運營商未來重點經營的方向。行業互聯網,也是運營商將來的重要收入來源。誰先打開這一塊市場,誰就能建立未來幾十年競爭的主動權。就像當年中國移動在手機業務興起時,建立絕對領先優勢一樣。

成本控制方面,運營商也開始重視起來。

舉個例子,小棗君和運營商的小夥伴聊天,據說現在運營商機房的空調現在都開始精確到度了,一度一度往上調,調到設備不出問題的臨界值爲止。換做以前,都是直接打到最低溫度,敞開了吹。此外,運營商基層員工現在也強調技能融合,往往一個人承擔多項工作職能,一些工作以前給第三方幹,現在都安排自己員工上。節約成本的力度和決心,由此可見一斑。

對運營商來說,更大的挑戰來自5G。

按照三大運營商的規劃,2019年在5G方面的投入最高可達342億元。中國移動計劃今年投資172億元,中國聯通計劃將投資60億-80億元,中國電信則計劃投資90億元。

這些還只是三大運營商對5G的前期投資,未來隨着SA(獨立組網)網絡的部署,投資將進一步加大。

前不久,中國聯通董事長王曉初在中期業績發佈會上表示,未來聯通或將不會在所有地方進行5G建設。聯通要麼是和中國電信合作,共建共享、各自經營,要麼是與中國移動進行漫遊方式的合作。

此言一出,投資界對5G投資總額的預期大幅下降。行業企業和投資者一片唏噓。

前幾天,中國電信也提出了相類似的說法,表示將和中國聯通進行5G網絡建設方面的合作。

如果真的是這樣,那麼,中國的電信行業競爭格局,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總而言之,“後運營商時代”已經到來。挑戰亦是機遇,彎道更好超車。只有那些能將改革進行到底的,能真正激活創新能力的,能把精細化管理落實到位的,能把客戶服務做到極致的,才能殺出重圍,笑到最後。

究竟誰是新時代的王者,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