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臺的組織架構爲何如此敏感? | 話題

今年5月21日,騰訊召開了全球數字生態大會。會上,騰訊高級副總裁湯道生提出“開放中臺能力,助力產業升級”。由此,中臺成爲熱度極高的話題。實際上,早在2015年,阿里就曾提出“大中臺,小前臺”戰略,也是國內中臺實踐的先行者。然而,在中臺戰略的制定中,組織架構調整的矛盾與衝突時刻存在,即便是阿里的“共享業務事業部(業務中臺)”,早期也艱難地處在淘寶和天貓的夾縫中。

近期,InfoQ發表了《中臺禁區:爲什麼最關鍵的組織架構卻鮮少人談?》一文。文中提到,每當涉及組織架構調整的話題,大部分採訪嘉賓都選擇了沉默。一位地產企業的 IT 架構師在InfoQ的追問下表示:組織架構一定要調整,但動組織架構就意味着在動“權力、金錢和人員”。不難看出,這個話題太敏感。

ThoughtWorks 首席諮詢師王健表示,“中臺往往是企業裏面最費力不討好、最容易失敗的團隊,做不好看起來就是在給各個團隊製造麻煩。”

如果中臺確實是解決企業現有問題的合理方案,那麼,組織架構怎麼調?中臺團隊的人才從哪來?經費從哪來?爲什麼有人說大量中臺只抄到了阿里的“形”?建設中臺之後,業務團隊的決策權力是否會被大幅縮減?

對此,您怎麼看?歡迎您在下方評論區互動留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