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碑爆棚的《寄生蟲》,讓我想和孩子嚴肅地談談錢

前幾天,“白鹿”颱風如橫掃千軍一般,將南方的大街小巷掃蕩得暴雨傾盆。

在這個颱風夜,我剛好看完了前些天最紅的一部電影,剛剛拿到金棕櫚的《寄生蟲》。

雖說關於《寄生蟲》和導演奉俊昊的輿論和評價,到現在依然衆口難調,有人說非常值得拿到戛納的金棕櫚,也有人說過於生硬,不值一提。

但拋開電影技巧和鏡頭語言的硬傷,我深覺這部影片可以讓所有的父母爲之扼腕。


它表面上講的是韓國社會階級之間的矛盾,而實則,整部影片都在說着富人的家庭和環境,以及窮人的家庭和環境,給孩子,給每個人一生所帶來的影響。

我們常常會說,貧窮限制了我們的想象力,看起來像段子,但還真不是信口胡謅。

影片的故事是其實是個寓言。

宋康昊飾演的窮人一家,偷樑換柱,讓孩子們和父母都進入了富人家庭工作,成爲了家庭教師、司機、幫傭。

看似實現了不錯的生活,卻發現即便如此,貧富之間的差距,依然不可調和,依然一觸即發。


富人家爸爸會私下說,司機身上有“在地鐵裏會聞到的味道”。

窮人家的媽媽說,“如果我有錢,我也可以很善良”。

想起之前,在網上看到一個視頻,一個上海的父親說,有人信誓旦旦,聲稱他要在上海掙一千萬,讓孩子進入這個城市的第一梯隊。


說這件事的老父親笑了,“我的身價比1000萬高,我自己的孩子都還在普通小學,第一梯隊在哪裏,我都不知道。”


舉這個例子,並不是要增加大家的焦慮感,而是看了這部影片所想到的,有時候,我們當父母的,犯不着對孩子設置一個我們自己都摸不到的期待值。


而是需要教孩子怎麼良性地去看待財富和階層這件事情本身。


父母的格局和高度,一定程度上就決定了孩子的高度,聽起來頗爲殘酷,可這就是現實。

寒門還能不能出貴子,能,必須能,但越來越難。


我們當父母的要想孩子贏在起跑線,自己就必須站得更高,我們自己就是他們的起跑線。

就像《寄生蟲》,讓我毛骨悚然的,就是兩個家庭天生的,截然不同的兩條起跑線。


還記得前文我說,昨天的颱風夜嗎?

《寄生蟲》裏發生反轉的,也是一次經典的颱風夜,最讓人起雞皮的也是這場暴風雨。


一邊廂,富人家庭,因爲住的地勢高,在暴風雨中,還可以在自家庭院,用着美國製造的帳篷,給孩子雨中露營。

另一邊廂,窮人家庭,因爲住在半地下室裏,家中全部被水淹掉,馬桶裏的污水不斷往外涌,雨水漫到了爸爸的脖子。


第二天,富人家的女主人給窮人爸爸打電話,說孩子要辦生日派對,讓身爲司機的窮人爸爸開車帶去採購,這個時候,窮人一家在體育館過了一宿,剛剛醒來。


一路上,女主人歡快地說着,“感謝這場暴風雨,現在天氣好多了。”她哪裏知道現在正在開車的司機,因爲這場雨,已經沒有了自己的家園。


對於富人來說,大雨可以帶來清新的空氣;而對於窮人來說,大雨是洪水猛獸,只能毀掉他們的一切。


富裕的女主人錯了嗎?沒有,她再正常不過了,可司機聽起來就很扎心。

這就是,無法跨越的貧富階層之痛,換句話來說,這就是,孩子們的起跑線。


剛剛那場雨夜,還有一個值得說道的鏡頭,窮人家庭是半夜從富人家庭裏逃離出來回家的。

韓國的居住規則是這樣,地勢越高的房子價格越高,所以我們看到窮人一家,走下了一個又一個長長的讓人喘不過來氣樓梯,穿過了雨夜的隧道,和黑黑的小巷,才抵達被雨水倒灌的地下室。

這個對比過程,也相當有深意。


正是這些細節,讓我覺得可怕又心寒,是時候和孩子談談貧窮和富裕,談談錢了。

首先,我想跟孩子說

這個世界很大,大到我們或許無法瞭解全貌

不管是貧還是富,身處哪個階層,我們都無法瞭解整個生活的全貌。


宋康昊飾演的窮人一家,從爸爸媽媽到兩個孩子,都是能力不弱的人,可爲什麼一家人都沒有工作?


也不是不勤奮,一家人勤勤懇懇折披薩盒,兒子還機靈得可以爲自己爭取工作,女兒設計和美術能力輕鬆秒名校生,媽媽呢,曾經是女子鏈球冠軍。

可裏面有一個細節,宋康昊喝酒時說了, “現在啊,可是500人個爭搶一個保安職位的時候啊。”


看,這就是個很多人看不見的社會問題。

影片的前一個小時猶如黑色幽默,宋康昊一家完全不被察覺地讓富人家庭炒掉了原來的司機、幫傭,讓自己人扶搖直上。


全家“寄生”於他們之家。


可笑的不是窮人家庭如何完美進入的過程,而是富人家庭如何炒掉之前司機和保姆的方法。

男主人不會和司機講說是因爲你私下在老闆車裏有性生活,所以解僱你,甚至合理猜測你涉及吸毒,也不會報警,因爲自己是一個大人物,這樣會很可笑。


女主人不會和老保姆提到是因爲懷疑她身患肺結核而解僱,因爲經驗告訴了她說,這樣做是最好的。


這些看起來周全的操作,其實亦是冷漠。


於是富家男女主人就以這樣“低調”的方式辭退了先前的司機和幫傭,讓宋康昊一家成功偷樑換柱,寄生於此。


看,我們總是過於信任自己,對事物的認知都是我們願意以爲的樣子,且根本不會給他人或他物辯駁的機會。


富人家的小兒子鼻子靈敏,跟爸爸媽媽說,我覺得司機和幫傭,甚至家庭老師,身上的味道是一樣的。


什麼味道?富人家爸爸說過,“地鐵裏會聞到的味道。” 

可是女主人說,“我也不知道,太久沒坐過地鐵了。”

整部影片,這類兩個階級的矛盾一直在看似完美的表象裏,將裂痕拉成鴻溝。


那個颱風夜,富人一家出門,窮人高興得在家裏狂歡。

喝酒,泡澡,睡在人家的庭院看天空。


說起富人家的孩子,窮人家媽媽說,“有錢人家的孩子,哪有什麼煩惱,錢就像熨斗,把一切都熨平了。”

因爲一直住在地下室,他們看不見世界的全貌,地下室裏,連天空看起來都是被切割的。


富人家呢?富人家不需要看清全貌。


他們看不見自己地下室裏一直住着一個家庭,一個男人,看不見宋康昊一家的處心積慮。

他們不用看見,因爲這些生活,與他們無關,就算他們住在地下室也無所謂。


他們更看不見窮人家庭因爲一場暴雨,會帶來多麼大的傷害。


富人家小兒子生日會那天,貧窮的家庭教師和富人的女兒在樓上看着庭院的人們。


“都是被臨時叫來的,怎麼大家都那麼自然,一點都沒有緊張感。”


富人家女兒哪裏明白,窮人家的兒子看不到富人階級的全貌,她也不探不到自己這個家庭老師的心。


不過,我也想跟她說

不管貧窮或者富有,愛你的人絕對不會走

電影主要在講貧富的差距。


前一個小時,黑色幽默般的張狂又充滿娛樂性,後一個小時,急轉爲驚悚和壓抑,富人家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都是壓倒窮人家的稻草。


而這裏,我想說的,還有導演安插在影片裏的,不論貧富,都能看到的溫暖。


暴風雨那晚,宋康昊飾演的窮人爸爸在漫到脖子的水裏,從家裏救出的第一件東西,是媽媽鏈球冠軍的獎盃。

之前地下室裏,和宋康昊一家互相傾軋的前幫傭家庭,那個在地下室裏被關了四年的男人,夢想就是,老了之後和老婆老夫老妻老來伴。

後來,事件發生,爸爸殺了富人家的社長後,繼而躲在這個無人知曉的地下室,寄生於新的富人家庭。


他用摩斯密碼給兒子寫信,年輕的兒子因此立下計劃。


諷刺的是,他的計劃,就是成爲富人,買下這棟存儲了太多故事的,在山頂上,不會被水淹的房子。

讓爸爸可以大搖大擺地走出來,從地下室。


當然,娃會問家裏有錢嗎

不要盲目相信逆天改命,但一定要足夠努力


說個題外話,從哪吒爆紅起,我就在想一個問題。


“我命由我不由天”,哪吒的逆天改命真的適用於每個人嗎?


細究起來,哪吒哪裏有逆天改命,他根本沒改到自己的命,若不是太乙真人及時把他的魂魄得以保留,他一樣被命運捲進無情的天機裏。


那他改到的是什麼。

他做的是,在已知的命運裏,做出最大的努力和嘗試,即便無法爲自己力挽狂瀾,那麼起碼可以不負此生,不負衆生。


這個道理,放在現在,放到這部片,放到我們身邊,一樣奏效。


我會告訴孩子,我們不會特別貧窮,也完全不富有。

你會看到身邊的小夥伴住着比我們更高的房子,出去旅行的時候,會看到其他人住得更高級的套房,更寬敞的車,更名貴的衣服,以及你完全不知道的,可能從來沒聽說過的領域。


但,這一切並沒有關係。

縱然會有小小的失落,但我們能做的,就是在自己範圍內做到最想要的狀態。


像宋康昊的兒子一樣,希望日後努力,買下那座房子,是一種目標。


像地下室裏的男人一樣,縱然學識不少,卻只是希望和老婆老來相伴,也沒有關係。


生活在我們手上,有目標,但亦不要妄自菲薄,刻意強求。



當然

作爲父母,看完寄生蟲

說完全不消極自然不可能

社會階層的確牢不可破

底層唯有困獸之鬥

而顯然

就算是現在最多人所在的中產階級

都有着非常嚴謹而閉環的社交圈層

大家看破不說破

爲了孩子和生活

好好奮鬥纔是

圖片來源於網絡和豆瓣劇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