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此文還不懂NB-IoT,你就過來掐死我吧...

原文鏈接:https://www.cnblogs.com/pangguoming/p/9755916.html

伊言:由於最近一直做與多種設備直連交道。看完此文還不懂NB-IoT,你就過來掐死我吧.......


1

1G-2G-3G-4G-5G

不解釋,看圖,看看NB-IoT在哪裏?

2

NB-IoT標準化歷程

3GPP NB-IoT的標準化始於2015年9月,於2016年7月R13 NB-IoT標準完成。

3

NB-IoT設計目標和用例

NB-IoT主要面向大規模物聯網連接應用,其設計目標:

•低成本、低複雜性:模塊成本小於5美元,2020年目標2-3美元

•增強覆蓋:164 dB MCL,比GPRS強20dB

•電池壽命:10年

•容量:約55000連接設備/小區

•上行報告時延:小於10S

4

NB-IoT關鍵技術

如何增強覆蓋?

什麼叫覆蓋?就是最大耦合損耗(Maximum Coupling Loss,MCL),從基站天線端口到終端天線端口的路徑損耗。

簡單定義:

上行MCL=上行最大發射功率-基站接收靈敏度。

下行MCL=下行最大發射功率-終端接收靈敏度。

NB-IoT的MCL爲164 dB。

①提升上行功率譜密度

上下行控制信息與業務信息在更窄的LTE帶寬中發送,相同發射功率下的PSD(Power Spectrum Density)增益更大,降低接收方的解調要求。

NB-IoT上行功率譜密度增強17dB,考慮GSM終端發射功率最大可以到33dBm,NB-IoT發射功率最大23dBm,所以實 際NB-IoT終端比GSM終端功率譜密度高7dB。

②重傳

重傳就是在多個子幀傳送一個傳輸塊。Repetition Gain=10log Repetition Times,也就是說重傳2次,就可以提升3dB啊。NB-IoT最大可支持下行2048次重傳,上行128次重傳。

另:接收端無需譯碼處理增益(約 3-4dB)。

如何降低成本?

①減少協議棧處理開銷

如上圖所示,NB-IoT捨棄了LTE物理層的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PUCCH)、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或指示信道(Physical Hybrid ARQ Indicator Channel, PHICH)等。

②減少不必要的硬件

單天線和FDD半雙工模式,降低RF成本。

Release 13 NB-IoT僅支持FDD 半雙工模式,意味着不必同時處理髮送和接收,比起全雙工成本更低廉,更省電。

另:低速率和低帶寬本身意味着芯片處理複雜度降低。

如何省電?

①PSM(power saving mode)

怎樣最省電?當然是“關機”最省電啊。

手機需要時刻待命,不然有人打電話給你找不到怎麼辦?但這意味着手機需不時監聽網絡,這是要耗電的。

但物聯網終端不同於手機,絕大部分時間在睡覺,每天甚至每週就上報一兩條消息,完事後就睡覺。所以它不必隨時監聽網絡,PSM就是讓物聯網終端發完數據就進入休眠狀態,類似於關機,不進行任何通信活動。

②eDRX

DRX(Discontinuous Reception),即不連續接收。eDRX就是擴展的不連續接收。

手機可以斷斷續續的接收信號以達到省電的目的。NB-IoT擴展了這個斷續間隔,可擴展至2.91小時,更加省電。

此外,NB-IoT只支持小區重選,不支持切換,這減少了測量開銷;對空口信令簡化, 減小了單次數傳功耗。

5

NB-IoT與LTE有什麼不同?

先來簡單回憶一下LTE...

無線幀長10ms,子幀1ms,時隙0.5ms,每無線幀內10個子幀,一個子幀2時隙,下行採用正交頻分多址(OFDMA)技術,子載波間隔15kHz...多麼熟悉的身影。

NB-IoT也是一樣的。NB-IoT是基於FDD LTE技術改造而來,包括幀結構、下行OFDMA、上行SC-FDMA、信道編碼、交織等大部分沿用LTE技術,可以理解爲一種簡化版的FDD LTE技術。

這正是NB-IoT被號稱爲史上最快完成的通信標準的主要原因(半年多就完成),這帶來的另一個好處是與現有LTE相容,減少NB-IoT的設備和軟件投入,以快速搶佔物聯網風口。

但也有不同之處。以下章節我們一邊介紹NB-IoT,一邊對比LTE。

5.1 傳輸方案

下行傳輸方案

NB-IoT下行與LTE一致,採用正交頻分多址(OFDMA)技術,子載波間隔15kHz,時隙、子幀和無線幀長分別爲0.5ms、1ms和10ms,包括每時隙的OFDM符號數和循環前綴(cyclic prefix)都是與LTE一樣的。

NB-IoT載波帶寬爲180KHz,相當於LTE一個PRB(Physical Resource Block)的頻寬,即12個子載波*15KHz/子載波=180KHz,這確保了下行與LTE的相容性。比如,在採用LTE載波帶內部署時,可保持下行NB-IoT PRB與其它LTE PRB的正交性。

上行傳輸方案

NB-IoT上行支持多頻傳輸(multi-tone)和單頻(single- tone)傳輸。

多頻傳輸基於SC-FDMA,子載波間隔爲15kHz,0.5ms時隙,1ms子幀(與LTE一樣)。單頻傳輸子載波間隔可爲15KHz以及3.75KHz,其中15KHz與LTE一樣,以保持兩者在上行的相容性;其中當子載波爲3.75KHz時,其幀結構中一個時隙爲2ms長(包含7個符號),15KHz爲3.75KHz的整數倍,所以對LTE系統有較小的干擾。

與下行一樣,NB-IoT上行總系統帶寬爲180KHz。

5.2 部署方式

衆所周知,NB-IoT分爲三種部署方式:獨立部署(Stand alone)、保護帶部署(Guard band)和帶內部署(In-band)。獨立部署適用於重耕GSM頻段,GSM的信道帶寬爲200KHz,這剛好爲NB-IoT 180KHz帶寬闢出空間,且兩邊還有10KHz的保護間隔。保護帶部署利用LTE邊緣保護頻帶中未使用的180KHz帶寬的資源塊。帶內部署利用LTE載波中間的任何資源塊。

不過,上一段的最後一句話是錯誤的。在帶內部署模式下,有些PRB,NB-IoT是不能佔用的。

與LTE一樣,NB-IoT終端在開機並搜索載波(小區)時,會在可能的頻率範圍內重複PSS/SSS的搜索和檢測過程,直至搜索到相應的載波(NB-IoT錨定載波),頻率掃描的柵格(raster)大小爲100kHz。

所謂柵格(raster)也是用於調整LTE載波頻率位置的最小單位,表示各個頻點間的間隔應該是100KHz的整數倍,相當於一條高速路劃分爲若干車道,兩個車道之間的中心距離爲100KHz的整數倍。手機終端在頻率掃描是就是按100KHz整數倍來掃描的。

這個100KHz的頻率掃描柵格(raster)意味着在帶內部署時,NB-IoT錨定載波必須位於確定的PRB中。例如,對於10MHz帶寬的LTE,NB-IOT既不能佔用同步和廣播信道所在的PRB,又要滿足100kHz raster要求, 因此其帶內NB-IoT只能位於4, 9, 14, 19, 30, 35, 40, 45號PRB。

另外,還要做2.5kHz offset。(還真特麼麻煩)

如上圖,以NB-IoT帶內部署於10MHz LTE帶寬爲例,DC子載波右邊的PRB爲#25,其中心頻率爲97.5kHz(相當於6個子載波),這就與最近的100KHz柵格有2.5KHz的偏差。

由於DC子載波之上的兩個相鄰PRB的中心頻率間隔爲180KHz,因此,#30、#35、#40和#45 PRB的中心頻率均爲離最近的100KHz柵格有2.5KHz的偏差。(只要做了2.5KHz偏差,就可以滿足100KHz柵格要求)。

再看上圖,對於10MHz和20MHz LTE載波,有一些PRB滿足離最近的100KHz柵格有2.5KHz偏差。然而,對於3MHz,5MHz和15MHz的LTE載波帶寬,這些PRB離最近的100KHz柵格偏差至少爲7.5kHz。

所以,這裏留一道作業題,像聯通900M只有6M帶寬這種情況,怎麼辦?

與帶內部署模式相似,保護帶部署模式下,NB-IoT的錨定載波也需滿足其中心頻率與最近的100KHz柵格不超過7.5KHz偏差,因爲終端在小區搜索時,其柵格偏差需滿足7.5KHz以下,才能完成網絡同步。

NB-IoT支持多載波配置,其載波可分爲兩類:Anchor Carrier(錨定載波)和Non-Anchor Carrier(非錨定載波),對於非錨定載波,不必滿足100KHz柵格偏差。

可是,有些PRB(比如#25)也滿足離最近的100KHz柵格有2.5KHz偏差,爲啥就不能部署帶內NB-IoT的PRB呢?

答案是,NB-IoT不能使用LTE載波中間的6個PRB,這些PRB要用於LTE同步和廣播信道。

5.3 物理信道

NB-IoT物理信道的設計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基於LTE,本文我們主要介紹兩者之間的差別。

1)下行

對於下行鏈路,NB-IoT定義了三種物理信道:

①NPBCH,窄帶物理廣播信道

②NPDCCH,窄帶物理下行控制信道

③NPDSCH,窄帶物理下行共享信道

還定義了兩種物理信號:

①NRS,窄帶參考信號

②NPSS和NSSS,主同步信號和輔同步信號

與LTE不同,由於NB-IoT頻率帶寬最多隻有1個PRB,因此,這些下行物理信道間採用時分複用模式,也就是在不同的時間上輪流出現。

▲NB-IoT下行物理信道和信號之間的時分複用

如上圖,NB-IoT子幀被分配給了不同的物理信道和信號,每一個NB-IoT子幀在頻域上是一個PRB(12個子載波),在時域上爲1ms。

NPSS和NSSS

NPSS和NSSS用於NB-IoT終端執行小區搜索,包括時間、頻率同步和偵測Cell ID。因爲LTE的同步序列佔用6個PRB,NB-IoT不能佔用這6個PRB。爲避免衝突,NB-IoT需要重新設計。

NPSS位於每10ms無線幀中5號子幀(#5),週期爲10ms,使用每子幀中的最後11個OFDM符號(如下圖)。

對於NB-IoT終端來講,執行NPSS檢測是一項計算複雜的過程,有違於其設計簡單化的目標,因此,NPSS的設計爲短的ZC(Zadoff-Chu)序列。

NSSS位於子幀#9,週期爲20ms,僅出現於偶數幀,同樣使用每子幀中的最後11個OFDM符號。

NPSS爲NB-IoT終端提供時間和頻率同步參考信號,與LTE不同的是,NPSS中不攜帶任何小區信息,NSSS帶有PCI。

NPBCH

NPBCH位於每無線幀中的子幀#0,TTI爲640ms,承載MIB-NB(Narrowband Master Information Block),其餘系統信息如SIB1-NB等承載於NPDSCH中。

NPDCCH和NPDSCH

NPDCCH承載上行和下行數據信道的調度信息,包括上行數據信道的HARQ確認信息、尋呼指示和隨機接入響應調度信息、來自更高層的數據信息、尋呼消息、系統消息和隨機接入響應消息等。

如以上NB-IoT物理信道時分複用圖所示,很多子幀被分配給NPDCCH和NPDSCH。

爲降低終端複雜性,所有下行信道採用LTE的TBCC碼。另外,NPDSCH的最大傳輸塊大小(TBS)爲680 bits,而無空間複用的LTE支持的最大TBS大於70000 bits。

NRS

NRS(窄帶參考信號),也稱爲導頻信號,主要作用是下行信道質量測量估計,用於終端的相干檢測和解調。在用於廣播和下行專用信道時,所有下行子幀都要傳輸NRS,無論有無數據傳送。

NRS與承載NPBCH、NPDCCH和NPDSCH的子幀中的信息承載符號時頻複用,每天線端口每子幀使用8個RE。

上行

對於上行鏈路,NB-IoT定義了兩種物理信道:

①NPUSCH,窄帶物理上行共享信道。

②NPRACH,窄帶物理隨機接入信道。

還有DMRS,上行解調參考信號。

NPRACH

由於LTE的PRACH信道帶寬爲1.08MHz,這遠遠高於NB-IoT上行帶寬,因此需重新設計。

和LTE的Random Access Preamble使用ZC序列不同,NB-IoT的Random Access Preamble是單頻傳輸(3.75KHz子載波),且使用的Symbol爲一定值。一次的Random Access Preamble傳送包含四個Symbol Group,一個Symbol Group是5個Symbol加上一CP(如下圖)。

一個NPRACH preamble(前導碼)由四個Symbol Group組成。每個Symbol Group之間會有跳頻。選擇傳送的Random Access Preamble即是選擇起始的子載波。

▲NPRACH跳頻

當CP長度爲66.67s (Format 0) 時,小區覆蓋半徑達10公里。當CP長度爲266.7s (Format 1) ,覆蓋半徑達40公里。爲了擴展覆蓋,NPRACH preamble可重複128次。

NPUSCH

NPUSCH用來傳送上行數據以及上行控制信息,傳輸可使用單頻或多頻傳輸(前面介紹過)。

NPUSCH定義了兩種格式:Format 1和Format 2。

Format 1爲UL-SCH上的上行信道數據而設計,使用與LTE相同的Turbo碼糾錯,其資源塊大小遠低於LTE,不大於1000 bits。

Format 2用於NPDSCH的HARQ確認信令,傳送上行控制信息(UCI),使用重複碼來糾錯。

映射到傳輸快的最小單元叫資源單元(RU,resource unit),它由NPUSCH格式和子載波空間決定。

有別於LTE系統中的資源分配的基本單位爲子幀,NB-IoT根據子載波和時隙數目來作爲資源分配的基本單位,如下表所示:

對於NPUSCH format 1,當子載波空間爲3.75 kHz時,只支持單頻傳輸,一個RU在頻域上包含1個子載波,在時域上包含16個時隙,所以,一個RU的長度爲32ms。

當子載波空間爲15kHz時,支持單頻傳輸和多頻傳輸,一個RU包含1個子載波和16個時隙,長度爲8ms;當一個RU包含12個子載波時,則有2個時隙的時間長度,即1ms,此資源單位剛好是LTE系統中的一個子幀。資源單位的時間長度設計爲2的冪次方,是爲了更有效的運用資源,避免產生資源空隙而造成資源浪費。

對於NPUSCH format 2,RU總是由1個子載波和4個時隙組成,所以,當子載波空間爲3.75 kHz時,一個RU時長爲8ms;當子載波空間爲15kHz時,一個RU時長爲2ms。

NPUSCH format 2調製方式爲BPSK。

NPUSCH format 1調製方式分爲以下兩種情況:

●包含一個子載波的RU,採用BPSK和QPSK。

●其它情況下,採用QPSK。

這地方有點繞,換句話來理解:

①NPUSCH支持15 kHz或3.75 kHz單頻傳輸,爲了降低峯均功率比(PAPR),單頻傳輸則使用π/2 BPSK或π/4 QPSK。

②NPUSCH若支持多頻傳輸,則使用QPSK。

(補充:NB-IoT下行調製採用QPSK,下行信道編碼採用TBCC,上行信道編碼爲Turbo碼)

DMRS

DMRS用於信道估計。NPUSCH Format 1格式與LTE PUSCH時隙結構相同,每時隙7個OFDM符號,中間一個符號作爲DMRS。Format 2格式同樣爲每時隙7個OFDM符號,但將中間3個符號用作DMRS。

5.4 資源映射

在本節中,我們將描述NB-IoT資源映射如何部署在LTE載波中,以確保與LTE的最佳共存性能。實質上,通過避免將NB-IoT信號映射到已經由傳統LTE信號已經使用的資源元素來保持與LTE信號的正交性。

爲了確保與LTE系統共存,必須避免NB-IoT信號映射到LTE已使用的RE(Resource Element,LTE物理資源中最小的資源單位),以保持兩者間的正交性。

如上圖所示,每一列表明一個OFDM符號中的RE,每個OFDM符號有12個RE(對應12個子載波)。

對於獨立部署和保護帶部署模式,不需要保護LTE資源。因此,NPDCCH, NPDSCH和NRS可以使用PRB中的所有資源。

對於帶內部署模式,NPDCCH, NPDSCH和NRS不能映射到已被LTE CRS和PDCCH佔用的RE上。

NB-IoT終端通過小區搜索來獲知部署模式(帶內/保護帶/獨立部署)和CI,然後確定哪些RE被LTE使用,終端再映射NPDCCH和NPDSCH符號到可用RE。NPSS,NSSS和NPBCH在初始同步和獲取主系統信息時,並不知道部署模式,爲此,NPSS,NSSS和NPBCH避免使用每一子幀的前三個OFDM符號,因爲這些資源可能會被LTE PDCCH使用。

5.5 同步

同步是蜂窩通信系統中一個重要環節。當終端第一次開機後,需要檢測一個"合適的小區"(suitable cell)來駐留,然後獲取符號、子幀、幀定時以及與載波頻率同步。爲了頻率同步,終端需要從基站獲取同步信息,同步調校,以糾正因本地振盪器不精準而引起的頻率偏差。另外,由於存在多個小區,終端需基於NB-PCID識別其指定小區。

因此,整個同步過程實際包括時間同步校準,頻偏校正,獲取CI和子幀和幀號參考。

NB-IoT的特點是低成本和強覆蓋。低成本意味着NB-IoT終端配置低成本的晶振,其初始載波頻偏可高達20 ppm。加之我們前文所述的帶內和保護帶部署模式下會引入額外的2.5KHz或7.5KHz柵格偏移,這會進一步加大載波頻偏。對於NB-IoT的另一個特點———增強覆蓋,意味着很多終端位於地下室一類的非常低的SNR網絡環境。

如何在載波頻偏和低SNR環境下完成精準的同步呢?儘管NB-IoT的同步過程和LTE相似,但爲了解決上述兩個問題,NB-IoT對同步序列進行了改動。

如前所述,NPSS和NSSS被用來完成同步,NPSS佔用每幀的子幀#5,NSSS佔用每個偶數幀的子幀#9。 NPSS用於獲取符號定時和載波頻偏,NSSS用於獲取NB-PCID,時長爲80ms塊。對於超低SNR環境下的終端,要完成檢測,單個10ms時間是不夠的,需要一個累計的過程,多個10ms才行。NPSS就是基於這樣的時間累計來設計的,其原理就是用時間來換精確性,用加權累積過程來糾正頻偏。覆蓋信號越差的終端,需要的累加次數越高。

NPSS和NSSS同步完成後,終端獲取了符號定時、載波頻偏和NB-PCID等信息。然後,終端獲取MIB信息,其通過位於每幀中的子幀#0的NPBCH信道廣播。NPBCH由8個自解碼子塊組成,每個子塊重複8次,每個子塊佔用8個連續幀的子幀#0,這樣設計的目的就是爲了讓處於深度覆蓋的終端成功獲取信息。

通過以上設計,NB-IoT有效的補償了載波頻偏,並完成NPSS和NSSS同步、獲取MIB信息。至於柵格偏移,尤其是7.5KHz的偏移,有點不好解決。

7.5kHz柵格偏移會導致5.33秒(假設載波頻率爲900 MHz)的符號定時漂移,這大於了循環前綴的持續時間,會破壞OFDM的下行鏈路的正交性。唯一的辦法就是犧牲成本,提升計算複雜度,以提高檢測性能。

所以,這裏解決了那道作業題“聯通900M只有6M帶寬這種情況,怎麼辦?”。

至於較小的柵格偏移,由於每10個子幀中只有一個NPBCH子幀,是可實現的。

5.6 隨機接入

當需建立無線鏈路和調度請求時,NB-IoT會執行隨機接入。隨機接入的一個主要目的是實現上行鏈路同步,以保持上行正交性。

類似於LTE,NB-IoT基於競爭的隨機接入包括四個步驟:

(1)UE發送隨機接入前導碼

(2)網絡發送隨機接入響應(包含TA命令和將在第三步使用的上行鏈路資源調度)

(3)UE使用調度資源,並向網絡迴應身份標識

(4)網絡發送消息,解決多UE競爭接入問題。

爲了滿足不同的覆蓋範圍,系統可以在小區內配置最多三個NPRACH資源配置,每個配置指定隨機接入前導碼的重複值。終端會根據其測量的下行信號強度來估計覆蓋水平(CE Level),並使用根據覆蓋水平配置的NPRACH資源來發送發送隨機接入前導碼。

NB-IoT允許使用以下參數在時、頻上靈活配置NPRACH資源:

時域:NPRACH資源的週期性,NPRACH資源的開始時間。

頻域:頻率位置(基於子載波偏移)和子載波數。

總之,終端通過測量下行信號強度來決定CE Level,並使用該CE Level指定的NPRACH資源,發送隨機接入前導碼。一旦隨機接入前導碼傳送失敗,NB-IoT終端會在升級CE Level重新嘗試,直到嘗試完所有CE Level的NPRACH資源爲止(如下圖)。

NB-IoT的隨機接入過程和LTE非常相似,不再多述。

5.7 調度和HARQ

由於資源有限且支持重複傳送,若上行採用同步自適應HARQ會導致上行資源運用更加困難,因此,NB-IoT的上下行都採用異步自適應HARQ,即根據新接收到的DC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來決定重傳。另外,爲了降低終端的複雜度,NB-IoT只支持一個HARQ過程,並且允許NPDCCH和NPDSCH更長的UE解碼時間。

以上圖爲例,調度命令通過承載於NPDCH的DCI傳送,NPDCH使用AL(aggregation levels)1或AL2傳送DCI。對於AL1,兩個DCI複用於一個子幀,否則一個子幀僅攜帶一個DCI(即AL-2),以降低編碼率和提升覆蓋。通過重傳增強覆蓋,每次重傳佔用一個子幀。

DCI可以用於調度下行數據或上行數據。

對於調度下行數據,在DCI中指示NPDCCH與相關聯的NPDSCH之間的精確時間偏移。考慮物聯網設備有限的計算能力,NPDCCH結束與相關NPDSCH的開始之間的時間偏移至少爲4ms。

在接收到NPDSCH之後,終端需使用NPUSCH Format 2反饋HARQ確認。DCI中指示攜帶HARQ確認消息的NPUSCH的資源。考慮物聯網設備有限的計算能力,NPDSCH結束與相關HARQ確認開始之間的時間偏移至少爲12ms。

對於上行鏈路調度和HARQ操作,NPDCCH結束與相關NPUSCH開始之間的時間偏移至少爲8ms。在完成NPUSCH傳送之後,UE監視NPDCCH,以確認基站是否正確接收到NPUSCH,還是需要進行重傳。

6

總結

最後,我們再總結一下NB-IoT的一些性能。

1)峯值數據速率

一個最大的TBS爲680bits,時長爲3ms,因此,NDSCH峯值物理層速率爲680bits/3ms=226.7 kbps。同理,NPUSCH峯值數據速率爲1000 bits/4ms=250kbps。然而,考慮DCI,NPDSCH / NPUSCH和HARQ確認之間的時間偏移,下行和上行的峯值吞吐量都低於上述數值。

2)覆蓋

NB-IoT達到比LTE Rel-12高20 dB的最大耦合損耗(MCL)。覆蓋範圍的增強是通過增加重傳次數來減少數據速率而實現的。通過引入單個子載波NPUSCH傳輸和 π/2-BPSK調製來保持接近於0dB的PAPR,從而減小由於功率放大器(PA)功率回退引起的覆蓋影響,確保覆蓋增強。15kHz單頻NPUSCH若配置最大重傳(128)和最低調製和編碼方案時,物理層速率約20bps。而NPDSCH配置最大重傳(512)和最低調製和編碼方案時,物理層速率可到35bps。這些配置接近170dB耦合損耗,而LTE R12最高約142dB。

3)設備複雜性

爲了降低終端複雜性,NB-IoT設計如下:

●下行和上行的傳輸塊大小明顯減少

●下行只支持一個冗餘版本

●上下行僅支持單流傳輸

●終端僅需單天線

●上下行僅支持單HARQ過程

●終端無需turbo解碼器

●無連接模式下的移動性測量,終端只需執行空閒模式下的移動性測量

●低帶寬,低採樣率

●僅支持FDD半雙工

4)時延和電池壽命

NB-IoT主要針對時延不敏感的應用,不過,對於像發送告警信號等應用,NB-IoT支持10秒以下時延。對於164dB耦合損耗,終端平均每天傳送200字節數據,電池壽命可達10年。

5)容量

僅有一個PRB資源的NB-IoT單小區支持連接52500終端。此外,NB-IoT支持多載波操作。因此,可以通過添加NB-IoT載波的方式來增加容量。

好了,來吧,掐死我....

參考文獻:

NB-IOT,Antti Ratilainen

A Primer on 3GPP Narrowband Internet of Things (NB-IoT),Y.-P. Eric Wang, Xingqin Lin, Ansuman Adhikary, Asbjörn Grövlen, Yutao Sui, Yufei Blankenship, Johan Bergman, and Hazhir S. Razaghi,Ericsson Research, Ericsson AB

LoRa and NB-IoT,Gagan Gupta, Darshan Patil

NB-IoT解決方案,華爲

LTE Signaling for IoT,Anhar Al-Ansi

部分圖片來源:ROHDE&SCHWARZ,中國移動,華爲,Intel,AT&T,NTT

網優僱傭軍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