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腦當中的兩個小精靈

德爾菲神廟當中有兩句話,一句是“認識你自己”;另一句是“凡事無過度”。第二句話咱們相對比較好理解,也能夠適度的去執行,但是第一句話呢?該作何理解?

認識你自己,據說這是古希臘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蘇格拉底留給我們最珍貴的禮物。蘇格拉底是誰?柏拉圖的老師,而柏拉圖又是亞里士多德的老師,他們三人並稱爲“希臘三賢”,也被譽爲西方哲學的奠基者,要知道咱們今天所學習的一切基本都是西學。就拿文字來說,咱們中國古文是沒有語法邏輯結構的,連標點符號都沒有,都是西方的舶來品,這下明白了吧?

有哥們會問:這跟咱們要學習的銷售有何關係?

還記得自身競品消費者黃金三板塊吧?對於自身和競品要研究其優劣勢,那麼對於消費者呢,要研究其心理和需求,咱們要研究消費者,是不是採取代入法呀?也就是所謂的換位思考。那麼如此說來咱們自己不就是消費者麼?所以,如果你把自己的心理和需求給研究透徹了,那麼消費者的心理和需求、關注點、興奮點、痛點是不是也就研究透徹了?都是人嘛,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本質上都是一樣的。

好,那麼從何研究起呢?從人的大腦開始研究。爲何要從這裏呢?咱們一般說:他的心裏在想什麼?是不是他的頭腦在思考呀!如果我們知道了他頭腦當中的想法,那麼是不是也就知道他心裏在想什麼了呀!到這裏就引入了咱們頭腦思考的兩套運行系統。先不引入概念,先看案例:

(1)請問1+1=?  
(2)看到噁心的畫面所出現的反應
(3) 你肯定能夠快速覺察別人語氣當中的不友善
......

A、17*24=?
B、告訴某人你的電話號碼
C、數出以上文字當中“的”出現次數
......

看到兩類問題之間的區別了嗎?第一類問題你可以回答的非常快,不假思索就做到了;可是第二類問題你就回答的非常慢,17*24你做不到脫口而出說答案,你得算一算,動動腦子想一想。由此咱們頭腦當中的兩套運行系統便出現了,這裏咱們採用心理學家斯坦諾維奇和韋斯特率先提出的術語,用以說明大腦中的兩套系統,即系統1和系統2.

系統1的運行是無意識且快速的,不怎麼費腦力,沒有感覺,完全處於自主控制狀態;系統2將注意力轉移到需求費腦力的大腦活動上來,例如複雜的運算。系統2的運行通常與行爲、選擇和專注等主觀體驗先關聯。

系統1和系統2的定義廣泛應用於心理學領域。其實由定義可以看出,系統1更多的就是直覺,非理性;而系統2調動的就是理性思考。兩者有什麼關係呢?在我們醒着時,系統1和系統2都處於活躍狀態。系統1是自主運行,而系統2則通常處於不費力的放鬆狀態,運行時只有部分能力參與。系統1不斷爲系統2提供印象、直覺、意向和感覺等信息。如果系統2接收了這些信息,則會將印象、直覺等轉變爲信念,將衝動轉化爲自主行爲。

也就意味着當系統1的運行遇到阻礙時,便會向系統2尋求支持,請求系統2給出更爲詳細和明確的處理方式來解決當前問題。一般情況下系統1和系統2分工非常高效,因爲系統1非常善於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它在熟悉情境中採取的模式是精確的,所作出的短期預測是準確的,遇到挑戰時做出的第一反應也是迅速且基本恰當的。

然而,系統1存在成見,在很多特定的情況下,這一系統易犯系統性錯誤。你會發現這個系統有時候會將原本較難的問題作簡單化處理,對於邏輯學和統計學問題,它幾乎一無所知。系統1還有一個更大的侷限,即我們無法關閉它。

既然系統1容易犯系統性錯誤,那麼後面咱們看看它是到底怎麼犯錯誤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