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意圖”的網絡究竟意欲何爲?

自Gartner在2017年首次創造了基於意圖的網絡(IBN)一詞後,迅速世界範圍內引起廣泛熱議。

那麼究竟什麼是基於意圖的網絡?

在所謂的‘意圖’模式中,智能軟件(如SDN控制器)將決定如何把意圖轉化爲針對特定基礎設施的配置手段,從而使網絡以期望的方式行事。基於意圖的網絡最大特色就是能夠將客戶的業務需求自動轉換爲網絡配置策略。

舉個例子:
某部門提出需求:公司的網絡怎麼不好用了,趕緊解決一下
IBN:檢查是否有ip地址;
檢查域名解析是否正常;
檢查公網ip是否能通;
檢查防火牆規則過濾。

傳統網絡在遇到這類問題時,網工們需要首先分析拆解問題,繼而提出解決問題的具體配置策略。

而基於意圖的網絡可以自動捕獲這種“意圖”(業務需求),然後將其轉換爲“策略”,並驗證策略執行的結果,以保障與“意圖”的目標相符。

再舉一個更簡單的例子:小編加班趕稿結束準備開車回家,於是打開導航說“現在回家”(意圖)
系統收到語音命令之後自動將其轉換爲規劃從當前位置到家(xx小區xx幢)的路線;
導航規劃了一條最佳的路線並開始導航(執行);
行駛到中途前方遇到交通事故造成擁堵,導航重新評估了綜合因素後重新調整了路線,最終小編成功回到家中。

意圖是這項技術中的關鍵,它描述了網絡的業務目標,IT人員制定策略來指定網絡的業務意圖,自動規定如何實現該目標,並實現大規模自動化。

Gartner提出的關於IBN的定義包括以下四個部分:

  • 轉譯和驗證:系統從最終用戶獲取更高級別的業務策略,並將其轉換爲必要的網絡配置,生成並驗證最終的設計和配置以保證正確性。
  • 自動化實施:系統可以在現有網絡基礎設施上配置適當的網絡變更,通過網絡自動化或網絡編排完成
  • 網絡狀態感知:系統爲其管理控制下的系統提供實時網絡狀態,並且是協議和傳輸不可知的。
  • 保障和自動化優化/補救:系統持續驗證原始業務意圖得到實現,並且可以在所需意圖無法實現時採取糾正措施。

基於意圖的網絡與SDN的區別與聯繫

SDN是將網絡基礎設施的重點從硬件轉移到軟件,從配置轉移到策略。它引入了更多的網絡可編程性和自動化,並且能夠降低成本。基於意圖的網絡系統通過將自動化與智能相結合,將網絡戰略提升到更高水平。基於意圖的網絡系統的實現包括用於執行所需策略的 SDN 控制器。

舉個例子,如果流量需要通過一系列交換機在兩個服務器之間傳輸,SDN和IBN方法都可以讓管理員定義該流量的傳輸方式,並在設備之間應用這些規則,只需要一個命令操作。IBN與SDN命令的不同之處在於如何在管理員級處理它們。SDN從設備中抽象出管理控制,但它仍然具有以設備爲中心的網絡視圖。

查看更多內容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