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買電動汽車就不能跑網約車?

“我不買電動汽車就不能跑網約車了?我還真不理解。”

“必須是電動汽車,這也是爲了提振國產純電汽車銷量吧?感覺補貼退坡之後,這些車銷量確實不行了。”

在和幾位網約車司機聊到最近部分城市的網約車“新政”時,他們紛紛表達了自己的看法,“關鍵是對於我們網約車司機來說,跑電雖然比跑汽油省錢,但這個成本可不能只算油錢和電錢的差別。”

這幾位網約車司機關注的,正是逐漸在部分城市開始實施的新增網約車“限電”令。

低價電還是多接單:司機兩難

9月底,鄭州交通運輸局發佈了《關於市區出租車經營者使用新能源車輛有關事項的通知》。通知內容顯示,自2019年10月1日起,鄭州市市區新增的網約車和更新巡遊出租車將停止使用燃油、燃氣等類型車輛,必須使用行業官方網站公示的新能源純電動汽車。

無獨有偶,9月初發布的《深圳市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也明確規定,深圳新註冊的網約車必須爲純電動汽車。據懂懂筆記統計,目前出臺相同規定的城市,已經有廣州、江門、昆明、惠州以及佛山。

“限電”令之下,網約車運營方、司機將會面臨何種變局,他們又將如何應對這些變化帶來的挑戰?

“之前決定換純電動汽車,也是圖運營成本能便宜些。”在深圳麥德龍羅湖商店的萬馬充電站,懂懂筆記與網約車司機柳師傅做了一番交流。

柳師傅2016年底入行,至今已經將近三年時間。他的吉利純電汽車是去年春節後換的,換新的原因是原來運營的燃油車過於破舊,養護成本日漸增加,“純電動汽車兩三萬公里換一次齒輪油,燃油車每一萬公里就要換一次機油,車舊了小毛病還特別多。”

換車之前柳師傅算了一筆小賬:純電動汽車百公里的充電成本,只有燃油汽車成本的三分之一。這個簡單的答案讓他決定購買一輛價格相對較低的新能源車,爭取每個月能夠有更多的盈餘。

“女兒去年高考時,我想着每天就跑8個小時,多陪陪孩子,後來卻發現事與願違。”柳師傅告訴懂懂筆記,上路一段時間後,他發現儘管純電動汽車充電成本低,但充電站的區域配置卻讓他“不省心”。

“充電點很不完善,市區稍微好些,5公里內能夠找到多家電站。但在坪山、龍華、龍崗一帶可就難找了。”他表示,即便到達充電站,也經常需要排隊30分鐘以上,“有些電動貨車充電很久,充完電還遲遲不挪車,特別耽誤時間。”

加上充電的耗時,柳師傅每天待在電站裏的時間往往要超過2小時,這也影響到了他的運營收入。最讓他煩惱的是,充電站收費有峯谷變化,高峯時電費多在1.6元/度,部分電站高達2.2元/度,而低谷時卻只需0.8元/度。

“以充滿我這臺車爲例,谷時充電比峯時能便宜二十七八塊錢,這可不是小數兒。”他無奈表示,低谷時雖然價格便宜,但是時間段很難受:大多是7時至9時、11時至14時,以及17時至19時。

這些時段充電便宜,但卻是用戶叫車的高峯期。如果爲了降低充電費用,就要犧牲接單的機會;如果爲了多接單就要面臨之後的高峯電價和排隊,“這還真是兩難問題。你看,現在過了兩點客單少些了,大家都來等着充電呢。”

柳師傅表示,自從買了純電汽車跑活兒之後,他每天要在路上工作超過14小時,回家之後總覺得疲憊不堪,更甭提陪伴家人,“現在真的後悔換純電動汽車,時間、成本真的有些划不來。如果將來網約車都換成純電汽車了,我覺得情況會更糟。”

懂懂筆記仔細計算了純電動汽車峯時充電的成本,發現即便百公里18~22元的電費,依舊比燃油車百公里燃油消耗便宜,無非是充電等待的時間更長。那麼,爲何不少網約車司機反映成本壓力沒有什麼變化?

“當然了,網約車充電是節省了一些成本,但買車的錢難道就不算入成本了嗎?”柳師傅苦笑着表示,購買純電動汽車的花費,纔是不少從業者難以堅持的原因,“有的人換車以後才發現進了坑,不敢跑網約車了。”

以租代購負擔重:只能玩命接單

“除了吃飯睡覺,其它時間我都是在路上跑,累了就靠邊停車打個盹。”

在同樣發佈“限電”要求的廣州市,懂懂筆記在路上叫了一輛網約車後和司機攀談了起來。司機李先生告訴懂懂筆記,他是江西省鷹潭人,去年初剛入行,現在駕駛的是一輛北汽EU5純電動汽車。

說起這輛才用了一年有餘,便已處處異響的純電動汽車,李師傅顯得有些惱火。他抱怨道,這輛車在網上的官方標價爲13萬元多一點兒,然而他購買的價格算下來卻高達17萬多。

“我手裏沒錢,去年入行的時候本想貸款買臺便宜的二手卡羅拉,但是廣州對燃油車限牌,辦理營運資質特別麻煩。”於是乎,他在同行“前輩”的指點下,在一家汽車金融公司“以租代購”拿下了這臺新能源車,而每個月需要支付的“租金”,則接近5000元。

以租代購共計36期,需要支付的金額超過了17萬元。這樣的重負,讓家境普通的李師傅覺得難以承受,但是各方面的條件限制,最終只能咬牙扛了下來。“有同行說如果用二手卡羅拉跑網約車,每天跑8、9小時的話,月收能有萬元。即便貸款買,月供也只有不到2000元,除去油費、保養也能賺不少。”

如今李師傅每月的硬性支出(還貸)已經高達5000元,雖然充電比加油省一些,但如果想賺同樣的收入就必須玩命跑,每天跑足15個小時甚至更長的時間。

據他透露,身邊幾乎所有通過“以租代購”方式拿到具備營運資質的電動網約車司機,幾乎都是這麼拼。大家爲的就是趕在三年內還清汽車的貸款,最終實現“訂單自由”。

“你看看,那邊停着的EU5、帝豪、純電軒逸,應該都是以租代購的。”在一個紅綠燈路口,李師傅指着旁邊的幾輛網約車表示,此前他本想在一些4S店多看看純電動汽車產品,然後自行貸款買,但是發現適合跑網約車的車型都被汽車金融企業“包”了。

最誇張的是,日產軒逸純電動的版本剛剛上市未滿半月,所有的庫存就已經被汽車金融機構“包圓”。據他回憶,甚至有兩家機構很囂張地告訴他,在全廣州的4S店絕對拿不到這款車的現貨。

“誰讓咱沒本金呢,每天辛辛苦苦跑十幾個小時,都是爲這些金融公司打工,真太黑了。”李師傅透露,有同行告訴他網約車以租代購的形式很早就有了,但在純電動汽車爆發後卻成了主流。

尤其是在部分一線城市限牌、要求網約車具備營運資質之後,這些金融機構更是將以租代購作爲重點業務,“拿到車之後,這些機構還會巧立名目新增收費來訛你,什麼平臺管理費,運營維護費啊,沒完沒了,現在據說新增網約車必須純電了,那這些機構還不得樂上天?”

提及新的網約車“限電”規定,李師傅明顯有些激動,他希望大城市在出臺一些法規之前,除了需要考慮環保、市容等問題,更要充分顧及從業者的生存壓力,對純電動網約車司機在購車、選車、還貸方面給予更多幫助。

燃油車面臨更迭:期盼優惠政策

“如果新增網約車一定要純電的話,那我明年肯定不幹了。”

在深圳從事網約車工作的張師傅,如今開的是一輛2013年上牌的進口起亞佳樂。2016年底,自己的小生意遭遇挫折,張師傅便用這臺私家車註冊了網約車,開始賺錢養家。

由於2.0排量油耗高,他跑網約車的運營成本並不低。因此,去年他也曾在同行的推薦下考慮更換純電汽車。然而無法以全款購買新車的張師傅發現,“以租代購”每月需要負擔的成本超過4500元,所以他考慮用這臺佳樂繼續跑個一年半載,之後再做打算。

“現在想想,這臺佳樂已經七年了。身邊有不少早期跑網約的朋友開的二手車也都快到年限了。現在平臺規定網約車八年就必須下線。”張師傅略帶愁容的說到,最近才得知舊車下線後,新上線的網約車必須爲純電汽車。

然而,看着身邊以租代購換上新車的同行,每天都要工作十幾小時,他有些打退堂鼓了。在他看來,一輛市場價14萬元左右的純電動汽車,如果以租代購的話總價要超過17萬元,簡直是個大“坑”。

“每個月負擔的還款壓力要四、五千元。現在每單平臺說是抽傭20%,實則是25%甚至更高,如果按照平均每單20元,一天下來能接30單,刨去吃飯喝水和充電費,一個月剩不下多少,再還了貸款,你說怎麼幹?”

張師傅表示,要求網約車八年下線是爲了安全考慮,這本無可厚非。而要求新上線的網約車爲純電汽車,應該是爲了環保考慮,也合情合理。但他感覺困惑的是,有多少網約車從業者能夠一下子拿出十幾萬買新車?如果大多數人以租代購,或是選擇商業貸款購車,壓力顯然難以承受。

“補貼少了,純電動價格漲了,想幹這行的司機就要爲此買單,甚至要給那些做金融貸款的公司打長工,這真的不合理。”張師傅強調,如果要求新增網約車爲純電動汽車,那麼有關部門和網約車平臺是否可以考慮一下,對於網約車從業者(購車、換新)給予一定的補貼或者優惠。

在他看來,這些優惠方式可以是純電動車運營補貼、購車低息貸款、簡化營運資質辦理流程以及降低客單抽傭比例等,“這樣才能降低我們的運營成本,鼓勵網約車司機主動更換純電動汽車,說換就換肯定受不了,要是這樣我明年肯定不幹了。”​

【結束語】

各地對新增網約車要求“限電“,有其各自原因和目的。這些行業規定的出發點是好的,環保以及產業升級的背景也能夠爲多數人理解和認同。但在實際的實施過程中,一些細節的缺失卻容易對從業者造成極大影響。

就像部分從業司機說的那樣,城市裏的純電動網約車多了,有利於環保和市容,作爲從業者應該支持。但網約車從業羣體賺的也是辛苦錢,他們希望在規定出臺、車輛換代的過程中,能多考慮一下從業羣體的心聲,推出相應措施緩解從業者的壓力,而不要只是“一刀切”讓壓力陡然落在從業者身上。畢竟這些壓力作用下,乘車的消費者往往也會成爲壓力的另一個承受方。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文|懂懂筆記​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