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力:高效的系統思維》讀書筆記04 - 我的裁剪版 - 構建框架的4大步驟

構建框架是系統化思維進行解決問題、溝通表達、高效學習和結構寫作的最重要的步驟,需要各種思維方式的支持,例如:發散思維、收斂思維、水平思維等,也需要一些基礎思考工具的支持,例如:思維導圖、邏輯樹和MECE(相互獨立、完全窮盡,或簡稱不重疊不遺漏)。

 

根據我的經驗和理解,實現MECE中的CE,完全窮盡是很困難的,但是我們至少儘量實現ME,即同一層次的分類應該是相互獨立,或者在同一個維度進行的,例如:紅色的車和SUV的車就不滿足ME的要求。另外,我認爲思維導圖和邏輯樹,其內涵是一致的,都可以從兩個層面思考:側重發散性思維的思維導圖,主要關注在刺激思考;而側重收斂性思維的思維導圖,更關注在突出思考結果。同樣,邏輯樹,我認爲也可以從這兩個層面理解。

 

有了思維導圖、邏輯樹和MECE等基礎思考工具的幫助,接下來就可以開始構建架構,分別從“自上而下構建框架”和“自下而上構建框架”兩個方面介紹構建框架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實踐過程中這兩種方法通常是交織在一起,並不能完全隔離。下面分別對兩種方法進行簡單描述:

 

一、自下而上構建框架

自下而上構建框架的適合場景是:當你遇到一個問題,或者準備寫一篇文章時,只是有些隱隱約約的想法,而且想法很零散,不知道如何組織和完善。結合自己的經驗和理解,將自下而上構建的基本步驟總結爲4個,分別是:羅列要點、分層分類、構建框架和呈現框架,與王世明老師提供的4個步驟有些差距。

 

1、羅列要點

假如是多人蔘與的討論問題,頭腦風暴法是很適合的一種方法,特別是在有合理檢查表作爲支撐情況下。儘量鼓勵不同人採用發散性思維儘量多的羅列要點,同時結合水平思維中的換位思考、逆向思考和六頂思考帽等方式,對羅列要點進行補充,發散性思維和水平思維可以提升思考過程的效果。

 

2、分層分類

針對上面羅列的要點,基於收斂思維開始進行分層分類。此時主要採用的是收斂思維:包括歸納推理的時間架、空間架和三腳架以表達羅列要素之間的關係。同時也會採用演繹推理,例如:問題/現狀WHAT、原因WHY和對策HOW的方式。

 

3、構建框架

將通過分層分類之後得到的層次化元素,進行MECE檢查,以確保同一層次的元素滿足相互獨立和完全窮盡的要求,或者至少要求滿足相互獨立,形成滿足自己要求的框架結構。

 

4、呈現框架

滿足MECE的框架,並一定是適合呈現給你的聽衆的,因此需要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組織,並以可視化方式進行呈現,這就是一個可視化思維的過程。例如:流程圖、循環圖、層次結構圖、矩陣圖、金字塔圖等。

 

自下而上構建框架可以理解爲一個先發散再收斂的思考過程,目的是逐步提煉出一個結構完整、邏輯清晰的框架,以幫助下一步地解決問題、溝通表達、高效學習和結構寫作。

 

二、自上而下構建框架

假如你已經有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框架,那麼採用自上而下的方式就會簡單很多。其主要步驟是:選擇框架、分層分類、多維思考和呈現框架。

 

簡單聊一些其中的步驟內容。要想高效進行自上而下的構建框架,需要我們在平時多積累框架,例如:5W2H、PDCA、SQVID、WHAT-WHY-HOW的思考框架等。而多維思考主要指的是,我們不能完全拘泥於已有的框架,還需要從更多維度進行思考,以作爲原來框架的補充。

 

通過上面的兩種方式相互配合得到的框架,接下來需要考慮的是明晰關鍵:由於資源和時間的有限,我們不可能針對框架內每個元素進行應對和處理,因此我們需要根據20/80原則進行重點選擇,淘汰非關鍵因素。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