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略CPU發展史

1978年,Intel公司首次生產出16位的微處理器命名爲i8086,同時還生產出與之相配合的數學協處理器i8087,這兩種芯片使用相互兼容的指令集。由於這些指令集應用於i8086i8087,所以人們也將這些指令集統一稱之爲X86指令集。這就是X86指令集的來歷。 

1979年,Intel公司推出了8088芯片,它是第一塊成功用於個人電腦的CPU。它仍舊是屬於16位微處理器,內含29000個晶體管,時鐘頻率爲4.77MHz,地址總線爲20位,尋址範圍僅僅是1MB內存。8088內部數據總線都是16位,外部數據總線是8位,而它的兄弟808616位,這樣做只是爲了方便計算機製造商設計主板。 

19818088芯片首次用於IBM PC機中,開創了全新的微機時代。 

1982年,Intel推出80286芯片,它比80868088都有了飛躍的發展,雖然它仍舊是16位結構,但在CPU的內部集成了13.4萬個晶體管,時鐘頻率由最初的6MHz逐步提高到20MHz。其內部和外部數據總線皆爲16位,地址總線24位,可尋址16MB內存。80286也是應用比較廣泛的一塊CPU 

1985Intel推出了80386芯片,它X86系列中的第一種32位微處理器,而且製造工藝也有了很大的進步。80386內部內含27.5萬個晶體管,時鐘頻率從12.5MHz發展到33MHz80386的內部和外部數據總線都是32位,地址總線也是32位,可尋址高達4GB內存,可以使用Windows操作系統了。 

1989年,Intel推出80486芯片,它的特殊意義在於這塊芯片首次突破了100萬個晶體管的界限,集成了120萬個晶體管。80486是將80386和數學協處理器80387以及一個8KB的高速緩存集成在一個芯片內,並且在80X86系列中首次採用了RISC(精簡指令集)技術,可以在一個時鐘週期內執行一條指令。它還採用了突發總線(Burst)方式,大大提高了與內存的數據交換速度。 

1971 年,Intel 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微處理器 4004,它是一個包含了2300個晶體管的4CPU 1978年,Intel推出了具有 16 位數據通道、內存尋址能力爲 1MB、最大運行速度 8MHz 8086, 並根據外設的需求推出了外部總線爲 8 位的 8088, 從而有了 IBM  XT 機。隨後,Intel 又推出了 80186  80188,並在其中集成了更多的功能。 到1982 年的時候, Intel 8086 的基礎上推出了80286IBM 則採用80286 推出了AT 機並在當時引起了轟動,進而使得以後的 PC 機不得不一直兼容於PC XT/AT。 到了1985 年,Intel 推出了80386, 但並沒有引起IBM 的足夠重視,反而是 Compaq 率先採用了它。可以說,這是 P C 廠商正式走“兼容”道路的開始,也是AMD  CPU 生產廠家走“兼容”道路的開始和 32  CPU的開始,直到今天的 P4  K7 依然是 32 位的 CPU(局部64位) 。 

1989 年,80486 橫空出世,它第一次使晶體管集成數達到了 120 萬個,並且在一個時鐘週期內能執行 2 條指令。

CPU從單核向多核發展,越來越多的分佈式系統採用長鏈接nio的方式來代替io的讀寫性能,網絡帶寬越來越大並且網絡設備也越來越強大。
但從硬件的發展方向上而言,這些都越來越依賴虛擬化技術實現。基於vmware等虛擬化技術可以靈活的伸縮資源並通過相關軟件管理資源,在雲端的虛擬化技術將會使依賴這些單純硬件性能變成通過雲計算達到資源的充分利用目標。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