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從今天開始將不可分叉

美東時間11月18日,DeFi 生態中最大的去中心化借貸協議 Maker 正式發佈多資產抵押 Dai (MCD),MCD將爲Maker協議引入激動人心的新功能,包括備受期待的Dai儲蓄率(DSR)和其他CDP抵押類型。

MCD的推出將標誌着MakerDAO項目達到一個巨大的里程碑,這一轉折點將對去中心化金融的未來產生重大影響。

以太坊DeFi發展規模 圖片:defipulse

其實,在2016年的DAO黑客事件之後,以太坊社區開始面臨生存困境:到底應該通過回滾撤銷黑客事件的影響,還是大膽承認這一點並繼續前進?選擇前者的人們是目前的以太坊用戶,而拒絕回滾的羣體則共同構建起如今的Ethereum Classic。這也是區塊鏈治理思維中的經典案例:通過分叉,少數派完全可以脫離原有組織並另立山頭。

然而,以太坊項目中再也不可能出現新的少數派分叉,這在很大程度上源自去中心化金融(DeFi)固有的脆弱性特質。

一個思想實驗

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假定ProgPoW——一款存在爭議的嵌入式智能平臺(EIP)——被合併到代碼庫中,並通過即將發佈的以太坊升級完成部署。該EIP在當前ASIC礦工當中引發了激烈的牴觸情緒,支持與反對雙方各執一詞,並導致社區陷入新的分裂困境。

不久之後,社區真的分裂成了兩派:反ProgPoW派與挺ProgPoW派。Reddit與Twitter用戶們開始用這些標籤強調自己的態度。一場新的內戰正在醞釀當中,每個人都必須選擇自己的陣營。

與此同時,DeFi運營商們也在焦急地觀察。他們無法立即做出判斷,因爲對他們來說,一旦選錯了分叉,就相當於押錯了寶——自己的金融系統有可能因此分崩離析。因此,當個“牆頭草”纔是最明智的選擇。

我們假設USDC首先表明立場,其發行機構Circle CENTRE明確指出不支持ProgPoW,而USDC也無法在ProgPoW分叉上進行兌換。當然,這意味着USDC將在ProgPoW分叉上變得一文不值。雖然USDC屬於同美元掛鉤的借貸記錄系統,但只有一套記錄系統能夠真正對應CENTER的實際業務。換言之,另一條鏈上的USDC賬本已經失去了實際意義。

考慮到這一點,所有DeFi運營商只能被迫跟着USDC站隊,因爲他們沒辦法無視CENTRE。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非常微妙,甚至正在塑造以太坊DeFi的面貌。這種多元組合特性既是規則,也約束着整個生態系統。

作爲去中心化金融(DeFi)體系中使用量第二高的穩定幣,USDC佔DeFi應用中全部法定支持穩定向份額的99%。

換言之,其他法定貨幣支持下的穩定幣加起來,也遠遠無法與USDC相抗衡。但是,大家可能覺得這個問題應該交給市場來解決,例如讓那些流通量高達數十億美元的其他穩定幣(包括Tether以及TUSD)慢慢取代USDC。

但是,那些正在直接或者間接使用USDC的金融工具該怎麼辦?假設DeFi能夠在USDC缺席的情況下繼續運轉,但考慮到這一重要力量的輻射之廣與巨大的行業影響力,我們恐怕很難找到一條快速而且安全的撤退道路。

剝離之痛

任何一種打算擺脫USDC的DeFi應用程序,都需要經歷這樣一個痛苦的剝離過程:在分叉之後,USDC中的一切都將失去價值。考慮到DeFi極爲靈活的多元組合特性,意味着我們需要立足整體生態系統完成剝離與移除。整個過程至少包含以下步驟:

  • 必須提前終止一切定期USDC貸款或者其他衍生金融工具(Dharma與Nuo Network)。
  • 人們會爭相退出並拋售自己的USDC,套利者太多因此必然有一部分人無法快速斥資,USDC價格將因此暴跌。
  • 銀行可能會在Compound等合約上遭遇擠兌,但由於大部分USDC已經被借出,所以存款方無法及時完成提現。這將提高 USDC的借款利率。
  • 處於不利地位的USDC持有者必須恢復正常交易才能解決這些問題,但衆多囤幣者們可能難以快速跟上。
  • Outlet.finance或者Astrowallet等DeFi抽象層運營商需要物色其他更合適的穩定幣選項。

面對如此殘酷的剝離過程,無論以太坊社區最終給出怎樣的決定,DeFi運營商們都將別無選擇,而只能緊緊團結在CENTRE身邊。要說他們最怕什麼,那麼除了技術層面的問題之外,他們最怕的當然是失去用戶的信任與支持。金融系統與智能合約基於可預測的假設存在,一旦這種預測性不復存在,用戶自然也將果斷離場。

即使如果DeFi運營商不選擇CENTRE陣營,去中心化金融生態系統也同樣會陷入新一輪混亂。這是一種經典的博弈論場景:激勵措施使得絕大多數參與者都傾向於協調合作,因此整個DeFi運營商羣體都會被迫共同進退。

即使所有DeFi參與者都願意與USDC合作,那麼分叉支持者們又會向何處去?

去中心化,以太坊之谷

想象一下,有一小撥羣體堅持進行分叉。他們仍然樂觀堅定,並給自己的這家分號打上了去中心化以太坊,簡稱D-ETH的招牌。那麼,他們能在這塊招牌下獲得怎樣的收益?與其他分叉一樣,雖然分店交保留所有智能合約狀態,但由於已經沒有負責管理的運營商,所謂協定都將淪爲一紙空文。

永久的記憶

Oracles數據庫停止發佈數據提要,代幣價格不再變動——更準確地講,所有價格記錄內容已經全面損壞。

現在,所有集中式穩定幣變得一文不值。Tether、USDC、TUSD乃至PAX瞬間消失。大多數運營商凍結自己的合約,導致代幣無法轉讓且不可兌換。當然,那些規模較小的穩定幣一直也沒什麼存在感,現在也更不會有人在乎。

任何使用USDC作爲抵押品的借款人都能拿回自己的抵押物,但這些東西早就失去了價值(除了Dai)——Augur不再起作用,D-REP(經過分叉的REP代幣)市場甚至完全消失。沒有足夠的D-REP持有者上報價值結果,甚至沒有指向D-ETH的對應UI版本。最終,所有智能合約都被廢棄,只剩下一地雞毛。

當然,也有部分合約仍能正常起效,例如0x與Uniswap的,因爲其不依賴於任何外部參與者。但是,D-ETH上的所有代幣都出現了價格崩潰,因此流動性大幅萎縮,其實失去了正確定價的客觀基礎。在分叉上線的那一刻,精明的投機者們一定會大肆衝擊那些定價有誤的0x訂單與Uniswap市場。

最後,但同樣重要的,就是Maker。Maker的存在能夠讓整個系統正常運行,但由於現在的系統已經變成了D-ETH,因此在分叉後很快就會出現抵押不足的情況。幾乎所有抵押債倉(CDP)都必須立即清算,而D-PETH將被拍賣給D-Dai(系統藉此進行去槓桿)。但是,由於D-PETH拍賣的參與者很少,而且大多數D-Dai持有者並不關注這種小衆幣,因此D-Dai的供應並不能快速增加。這就導致D-Dai很快變得供不應求,D-PETH則供過於求,最終導致D-Dai的去槓桿化嘗試受挫且價格急劇上升。

面對如此恐怖的局面,Maker決定對D-ETH分支進行整體治理。鏈上的所有D-Dai最終會被清算爲D-ETH餘額。雖然看似可行,但大規模拋售必然接踵而至,導致一切持有D-ETH餘額的用戶遭遇嚴重的資產縮水。

這會導致依賴於D-Dai的金融服務立刻中斷。Uniswap D-Dai市場、Compound D-Dai市場、Augur v2以及其他與D-Dai相關的幾乎一切,都將在根基上土崩瓦解。即使建立起用於全局結算的故障轉移機制,大多數運營商也沒有必要的基礎設施與部署流程完成雙鏈系統管理——換言之,他們幾乎必然會直接放棄D-ETH上的版本,毫不猶豫。

所有網站、接口、區塊瀏覽器以及錢包最終都只會指向多數鏈。像CyptoKitties這樣的遊戲運營商也會關閉其D-ETH合約,以免影響到其他多數用戶。少數鏈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最終很可能淪爲一條空鏈。

大家可以想象《我是傳奇》這部電影裏的情景——少數鏈就像是一座被廢棄的大都市。高價的建築物內空無一人,警報響起卻沒人迴應,遠處不時升起滾滾濃煙。很可惜,但沒人願意嘗試重建。

少數鏈的支持者們可以抱怨,但無論怎麼說,交易所都不會爲這種快速消亡的項目提供支持與服務。在經濟因素的衝擊下,革命精神毫無立足根基,而項目本身最終也只會像其他早已被遺忘的ETH分叉一樣被扔進歷史的垃圾堆。

以太坊的價值

這次小小的思想實驗告訴我們:以太坊已經不再是過去那個以太坊。

2016年時,以太坊仍處於概念驗證階段,其目標還只是“對於全球計算機正確發展方向的設想與探索”。但如今,以太坊很明顯已經憑藉着其承載的無數業務系統而獲得了實際價值。與比特幣這種非常簡單的分類賬系統不同,以太坊生態系統異常複雜,因此每一次分叉都會造成巨大的影響。實際應用與不可分叉的組件交織在一起,最終導致整個以太坊系統在客觀上已經不具有分叉的可能性。任何強行分叉的少數派,都註定要吞下自種的苦果。

DeFi最終將成爲未來危機治理工作中的決策者——雖然普通用戶、礦工以及開發商也擁有一定的發言權,但DeFi所掌握的巨大力量以及崩盤後引發的恐怖危害將使其成爲未來判斷中的絕對核心。隨着明年級別更高的金融應用陸續上線,DeFi生態系統只會變得更加脆弱。

既然像以太坊這樣的項目都無法分叉,那麼“分叉管理”恐怕已經徹底成爲過去。總之,歡迎大家來到後分叉時代!

原文鏈接:

Ethereum is now unforkable, thanks to DeFi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