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本以爲能在2020年成爲現實的“黑科技”

懸浮汽車滿天飛、機器人管家滿街跑、克隆人危機出現、人類已經面臨着來自外太空的挑戰… 不知道上面這些場景你有沒有在科幻小說、電影裏見到過,乍看之下感覺似乎很遙遠,但是如果有人告訴你:“這些技術都在2020年實現了”,你會不會用看“傻子”的眼神凝視他幾秒,心中默唸“有病”然後默默離開? 2020,這個看似遙遠實則只剩一個月就到來的年份,被不少作者設定爲“未來發生年代”,在作者的想象中,這個神奇的年代擁有着高度發達的黑科技,人們也早已過上充滿科技感的“未來生活”。 今天的文章,InfoQ將盤點一些“本以爲能夠在2020年實現”的技術,看看我們今天的生活離所謂的未來還有多遠?

全智能機器人

機器人幾乎是所有科幻作品裏都會涉及到的元素。

電影《終結者》中,機器人控制人類的橋段給不少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天網”這樣的監控系統更是讓人不寒而慄,這也使得人們對於人工智能技術形成了比較負面的刻板印象。

《終結者》的故事背景設定在2015年,距今已經過去了四年,但是目前的機器人仍然只能進行簡單的、流程化的操作,比如工廠流水線上的機械臂。近兩年,一家名叫波士頓動力的公司在機器人設計上取得了不錯的進展,他們製造的兩足機器人已經可以奔跑、跳躍,甚至做出後空翻這樣高難度的動作:

MIT的校園裏,也有一羣外形酷似小狗的四足機器人正在列隊進行後空翻,這款名爲這款“迷你獵豹”(Mini Cheetah robot)的機器人能夠不依賴任何外部傳感器執行操作:

但是,這些功能的實現離真正的“全智能機器人”還有很遠,目前這些機器人能做到的也只是通過設定好的程序行動,尚不具備“自主意識”,更沒可能掀起所謂“機械革命”,或者…暫時不可能。

全自動駕駛無人車

自動駕駛,無數科技企業對這項技術可謂是“又愛又恨”;而對於不少自動駕駛從業者來說,2020年也是一個讓他們又愛又恨的年份。

至於原因,相信不少讀者都聽過那句:“2020年,全面實現自動駕駛!”的豪言壯語,而現在看來…2020年的承諾似乎還是有些太早了。

但是話又說回來,發展了將近十年的時間,自動駕駛算得上是最接近科幻片想象的一項技術了。

2009年,首張自動駕駛汽車雛形圖曝光,這輛揹負着各種傳感器、雷達的汽車成爲了日後無數自動駕駛汽車模仿的對象。

經過無數開發者的努力,現在的無人車裝備的激光雷達、攝像頭等零件已經變得越來越隱蔽,敏感度也得到了不小的提升,而自動駕駛汽車也已經能夠做到不需要人爲操作即可行駛,但是在應對突發路況的時候仍然存在着明顯短板——這也是阻礙自動駕駛技術再往前一步的核心問題之一。

太空漫遊

《2001太空漫遊》應該是最爲科幻愛好者熟知的作品之一。故事設定在2001年,作者想象在那個年代,人類已經在月球建立基地,並開始向木星進發。但事實上,即使到了2019年,人類還是沒有能夠在除地球以外的任何星球上建立基地。

不過,人類對太空探索的腳步從未停止,僅僅在這兩年的時間裏,太空探索就有了幾項重大進展。

2018年12月8日凌晨2時23分34秒366毫秒,嫦娥四號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三號乙改進Ⅲ型運載火箭發射,於2019年1月3日10時26分成功軟着陸於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馮·卡門撞擊坑;1月3日22時22分,玉兔二號月球車從嫦娥四號着陸器完成分離,成功踏上月面,成爲第一輛踏上月球背面的月球車。

此外,特斯拉CEO、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也曾提出“火星移民計劃”,要在火星上建立一個永久、可持續發展的城市。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將實現這一里程碑目標的時間設定爲2024年,而SpaceX則表示,希望最早在2022年先實現對月球的探索,將“星際飛船”降落在月球上,爲宇航員着陸做準備。

中國也在悄然執行一項火星登陸計劃,預計在2020年執行,這項計劃希望能夠對火星周圍軌道進行探測,並將探測車降落在火星上。

看來到了2020年,人類又可以對2022年和2024年展開新的期待了。

時空穿梭

說到時空穿梭,就不得不提到電影《回到未來》。

故事設定在2015年,那輛可以穿梭時空的車不知道成了多少觀衆的童年夢想,只可惜到了2019年,我們仍然無法穿梭時空。

但是,這部電影當中的一些其他充滿想象力的產物都已經逐一照進了現實。

比如懸浮滑板:

一家名爲Hendo的公司推出了Hoverboard 2.0懸浮平板,可以讓用戶更易駕控及掌握平衡,還加入了USB接口、安全停啓開關等功能。可惜的是,Hoverboard 2.0還只能在特定的銅板上滑動,並不能在普通地面上使用,而且除了酷炫之外,目前還沒有什麼實用性。

另外,這雙能夠自動繫鞋帶的耐克運動鞋也在電影中大放異彩:

有趣的是,耐克公司真的在2019年發佈了一款可自動繫鞋帶的運動鞋:Nike Adapt BB,這雙鞋還可以實時監測用戶的運動行爲,以調整最佳鬆緊程度。

結 語

雖然有太多本以爲能夠實現的技術都沒有落地,但是世界依然在技術的驅動下緩緩向前發展。

1886年,第一輛現代汽車出現,130多年後,城市的街頭已經出現了測試用的無人駕駛汽車;1903年,萊特兄弟讓固定翼飛機衝上藍天,百年之後的人們才得以探索更加遙遠的外太空;1956年,人工智能的概念首次被提出,僅僅過了60多年,人們的生活已經在不知不覺中被人工智能技術改變着;1966年,挪威出現了第一個手動移動電話系統,短短50年的時間,人類已經悄然進入5G時代…

或許我們這個時代仍然沒有科幻作品中那麼天馬行空,但是誰又能不爲今天人類取得的科技成果而讚歎呢?如果那些幾十年前的創作者真的穿越到了今天,想必也會驚訝地說出一句:“現在即未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