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平轉換 74HC & 74LS

 

 

TTL電路與CMOS電路的接口)

 

電路設計時,你可以不懂集成電路的內部結構,但是初學者必須掌握電平轉換設計理論及其基本方法,否則,你的電路將“罷工”。以下主要是參考閻石教授主編的《數字電子技術基礎》編輯的,最後一部分我寫了一點實際工作中遇到的電平匹配案例。希望此文對初學者有所幫助。

無論是TTL電路驅動CMOS電路還是CMOS電路驅動TTL電路,驅動門必須爲負載門提供合乎標準的高、低電平和足夠的驅動電流,也就是必須滿足下列各式(表1

驅動門          負載門

V(OH(min)) V(IH(min))

V(OL(max)) V(IL(max))

 I(OH(max))  n I(IH(max))

 I(OL(max))  m I(IL(max))

其中nm分別爲負載電流中I(IH)IIL)的個數。

爲便於比較對照,下表中列出了TTLCMOS兩種電路輸出電壓、輸出電流、輸入電壓、輸入電流的參數。(表2

 

TTL

74系列

TTL

74LS系列

CMOS*

4000系列

高速CMOS

74HC系列

高速CMOS

74HCT系列

VOH(min)/V

2.4

2.7

4.6

4.4

4.4

VOL(max)/V

0.4

0.5

0.05

0.1

0.1

IOH(max)/mA

-0.4

-0.4

-0.51

-4

-4

IOL(max)/mA

16

8

0.51

4

4

VIH(min)/V

2

2

3.5

3.5

2

VIL(max)/V

0.8

0.8

1.5

1

0.8

IIH(max)/uA

40

20

0.1

0.1

0.1

IIL(max)/mA

-1.6

-0.4

-0.0001

-0.0001

-0.0001

*CC4000系列CMOS門電路在VDD=5V時的參數。

 

一.        TTL電路驅動CMOS電路

1.用TTL電路驅動4000系列和74HC系列CMOS電路

從上表中的數據可以看出,無論是74系列TTL電路做驅動門還是74LS系列TTL電路做驅動門,都能在nm大於1的情況下滿足

V(OL(max)) V(IL(max))I(OH(max))  n I(IH(max))I(OL(max))  m I(IL(max)),但是不滿足V(OH(min)) V(IH(min))。所以,必須將TTL電路輸出高電平提升到3.5V以上。

最簡單的解決方法是在TTL電路的輸出端與電源之間接入上拉電阻R.

CMOS電路的電源電壓較高時,它所要求的VIH(min)值將超過推拉式輸出結構TTL電路輸出端能夠承受的電壓。例如CMOS電路在VDD=15V時,要求VIH(min)=11V。因此,TTL電路輸出的高電平必須大於11V。在這種情況下,應採用集電極開路輸出結構的TTL門電路(OC門)作爲驅動門。OC門輸出端三極管的耐壓較高,可達30V以上。

另一種解決方法是使用帶電平偏移的CMOS門電路實現電平轉換。

2.用TTL電路驅動74HCT系列CMOS門電路

爲了能方便地實現直接驅動,又生產了74HCT系列高速CMOS電路。通過改進工藝和設計,使74HCT系列的VIH(min)值降至2V。由表2可知,將TTL電路的輸出直接接到74HCT系列電路的輸入端時,表2中的所有式全滿足。

二.        CMOS電路驅動TTL電路

1.  4000系列CMOS電路驅動74系列TTL電路

由表2中的數據可知,表1中的前三個式子均滿足,唯獨第四個式子滿足不了,因此,需要擴大CMOS門電路輸出低電平時吸收負載電流的能力。常用的方法如下:

第一種方法:將同一封裝內的門電路並聯使用。

第二種方法:在CMOS電路的輸出端增加一級CMOS驅動器,例如可以選用同相輸出的驅動器CC4010,當VDD=5V時它的最大負載電流IOL3.2mA,足以同時驅動兩個74系列的TTL門電路。此外,也可以選用漏極開路的CMOS驅動器,如CC40107VDD=5V時,CC40107輸出低電平時的負載能力爲IOL16mA, 能同時驅動十個74系列的TTL門電路。

第三種方法:使用分立器件的電流放大器實現電流擴展。

2 4000系列CMOS電路驅動74LS系列TTL電路

從表2可以看出,表1中的各式均滿足。所以可將CMOS電路的輸出與74LS系列門電路的輸入直接連接。但如果n>1,則仍需要採用上面講到的這些方法才能連接。

3.用74HC/74HCT系列CMOS電路驅動TTL電路

根據表2的數據可知,無論負載門是74系列TTL電路還是74LS系列TTL電路,都可以直接用74HC74HCT系列CMOS門驅動。可驅動負載門的數目可從表2中的數據求出。

 

 

發佈了6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8 · 訪問量 4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